黃嬡
內容摘要: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語文能力、情感體驗、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品德修養(yǎng)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它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它直接關系到學生與社會溝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因此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教師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標準的一個核心概念。這個概念,標志著語文課程的一種理想境界。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語文能力、情感體驗、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品德修養(yǎng)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它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它直接關系到學生與社會溝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因此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反觀我們教學的現狀,我們雖然身處教育大變革的時代,素質教育、新課改的理念耳熟能詳,但應試教育的鎖鏈仍堅不可摧,愈演愈烈的高考競爭使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深受其害。語文教學愈來愈異化,缺乏“語文味兒”,分條縷析、歸納梳理、技巧總結,很多時候連我自己都懷疑這還是不是語文課堂,連我都覺得索然無味,更何況學生呢?原本充滿詩意的語文課堂卻變得刻板僵化,面目可憎。反思自己的教學,視野不寬——知識貧乏,學識單薄、干癟,以本為本,拘泥教材,不能對課文知識進行有效擴展和深化;底蘊不厚——缺乏見解力和創(chuàng)造性,智慧疲軟,人云亦云,教學沒有深度和厚度;修養(yǎng)不足——育人乏術,有責任心,少藝術性,自我感覺良好,反思能力低下。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首先要有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
第一,語言素養(yǎng)。課堂上的語文教師,既有運用課堂語言講解的聲音,也應該有面對教材朗讀的聲音……這都是語文的聲音,都反應出語文教師的基本語言素養(yǎng)。比如,朗讀是否能做到聲情并茂,有效傳遞出文章的情感,為靜止的文字賦予生命的活力。講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達意,在準確地用語言完成教學內容的流程中,同時使學生身心得以灌溉與滋養(yǎng)。其實,講解也好,朗讀也罷,身為語文老師,可以把每一節(jié)課當作自己語言素養(yǎng)修煉的課堂,將課堂上的每一處的講解語、小結語、提示語都做精心地準備,將每一篇課文都當作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反復品讀其中的滋味,熟讀甚至成誦。也許以朗讀的方式和學生對話、以交談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語言,慢慢地,自己和學生的語感就這樣涵養(yǎng)起來了——這也許是我們最簡單可行的語文方式。
第二,文學素養(yǎng)。文學,是語文課堂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加強文學修養(yǎng),除了要懂得語言的奧妙,能夠欣賞語言,熟練駕馭語言的能力外,還要讓自己的語言具有文學的魅力。語文教師一旦有了文學的味道,情感與語言應該是豐沛富饒的土地,是充滿引力與誘惑的“吸鐵石”,是花樣層出不窮、永遠令人期待而又充滿驚喜的魔盒。語文老師語言的豐沛、幽默、詩意,能化解學生日常學習中內心的枯燥、焦灼,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唐風余韻,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語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靈性的,溫度的,濕潤的。如此,學生才能在文學的語言中,獲得語言的浸潤與文化的陶冶。當學生從語文教學中獲得享受的時候,學生就會自然的喜歡,甚至熱愛。語文教師憑借文學的力量,把心中積蓄的情感散發(fā)出來,把這種幸福感彌散到自己的課堂中去,也讓學生體味其中的快樂。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不論以什么樣的形式呈現都在潤澤著學生,這就好比樹的長大。我們從未看見,根是怎么延伸出來的,然而,我們卻驚喜地發(fā)現,樹已茂密參天。學生的素養(yǎng)之樹,就植根于教師文學的頤養(yǎng)之中。
“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這些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離不開讀書和閱讀。讀文字之書,讀生活之書。讀書,是每個語文教師專業(yè)成長必須的一種生命方式。從這樣的意義和高度上講,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就必須堅持讀書。讀書就是最長遠的備課、最好的教學準備??梢哉f,有了讀書的視野,教師就不會匍匐在教材上,而是有一種審視的眼光,跳出學科本身,真正對于教學有所超越。
沒有真正閱讀過那一本本經得起推敲的經典大書的時候,心靈就是粗糙的;沒有真正被經典感動過的情懷,內心就會是枯澀的;沒有被厚重的經典著作洗禮過,就無法擁有細膩的心靈。有了文化積淀才有教學高度,才有教學的廣度。教師必須跟隨文明的腳步,放眼“四?!?,有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懷。我們要關注生活本身,要培養(yǎng)多個方面的情感,聽歌,看電影,走進自然,有更多人文情懷——感受大自然,感受人類一切美的東西。我們還要關心身邊的時事,申辦奧運、中美關系、臺海局勢、歐洲難民……努力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讓這些“事件”成為我們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擇其善者而從之,我們的教育就會由空中樓閣變成腳踏實地。這個時候,語文教師也就成為三尺講臺上,學生百讀不厭的那本厚重的、不倒的、書香四溢的大書!
“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闭Z文教師只有自身語文素養(yǎng)提高了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高瞻遠矚,游刃有余,這樣才能把我們積淀的東西,溶于課堂上的言談舉止之間,成為教育的機智和情懷,為學生的成長引路、照明,成為能夠在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中能夠吸引學生熱愛語文的強有力的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