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向飛
內(nèi)容摘要:魏晉南北朝時期,《楚辭》的接受程度已經(jīng)很廣泛,人們對它很重視,甚至把它看成是超凡脫俗的風神,屈原已成為一種人格的典范,人們以民俗的方式將有關他的地望進行傳播,他的傳說也在民間不斷流傳。《楚辭》是一部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它的抒情性和華美的藝術形式很受文人們的重視,與兩漢相比,魏晉南北朝時期對其重視程度更大些,文人們經(jīng)常以《楚辭》作為文學資源,進行學習和仿效,文人們把它的句式、意象、詞語,經(jīng)常運用到詩詞作品中,在與各種文學體發(fā)生碰撞、融合時,促進文學形式向前發(fā)展,喚醒新型文體的產(chǎn)生。
關鍵詞:魏晉南北朝楚辭接受
楚辭對于魏晉文學的影響很深,一部作品的本身通常都反應出其作家的人格精神,而屈原作為楚辭代表性作家其人格精神也在作品中展現(xiàn)無遺。魏晉南北朝的文人正是接收了這種人格精神,才接收了楚辭,并有選擇性地進行繼承,從而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五言詩。這些作品中都體現(xiàn)了楚辭了精神,也體現(xiàn)出了圍巾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特點。
1.對藝術精神的接受
1.1華麗辭藻的表層接受
魏晉時期的文學,文人們對于文學自身的審美比較重視,所以擺脫了政教的約束。文人們從本質(zhì)上理性地認識文學,在創(chuàng)作上,也開始追求用華麗的辭藻來表現(xiàn)作品。如《詩品》中將曹植的詩歌風格概括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詩品》中評王粲的詩為“文秀而質(zhì)贏”,《文心雕龍·才略》中論劉勰的詩“景純艷逸”。而伎心雕龍·辨騷》中評楚辭的最大藝術魅力,是其具有“驚采絕艷”,因此吸引著后代的文人們。從文學審美的角度上講,楚辭與魏晉南北朝的文人們所要追求的文學審美相融合,因此被接受和模仿。
1.2“香草美人”手法的深層接受
楚辭中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喻手法,寄情言志,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首開先河。香草、美人或比喻君王,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或自喻,如“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而在楚辭里,屈原通過自喻棄婦而抒情,使得全詩哀婉纏綿,如泣如訴。將夫婦喻為君臣,形象生動,與當時的情景相契合,同時也與中國傳統(tǒng)思維習慣相符?!峨x騷》中運用了種類繁多的香草作為裝飾,充實了美人意象。香草意象是獨立的象征物,即高潔的品德和人格;又與惡草相對,寓意斗爭的雙方?!跋悴菝廊恕睒嫵闪艘粋€復雜的意象系統(tǒng),使詩歌蘊藉且生動,對古典詩歌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充滿著一些懷才不遇、遭受猜疑和打擊的人士,于是憂憤與哀傷充斥到作品中,如曹植的《野田黃雀行》、阮籍的《詠懷詩》都運用了此手法,隱晦地表達自己的孤獨苦悶,從中可體現(xiàn)出楚辭的精神。
2.對楚辭人格精神選擇性接受
2.1接受悲怨情調(diào),抒發(fā)斗志
屈原人格精神的特色是悲情,其中既有悲怨又有昂揚斗志,且纏綿悱側,又剛毅執(zhí)著。在詩中,他指出了楚王的昏庸,對國運、民生發(fā)出哀嘆,又流露出優(yōu)游婉順的狀態(tài),體現(xiàn)了女性柔弱的氣質(zhì)。從另一個角度看,詩人又反復訴說著修明法度,舉賢授能,勵志富國強民,從中見屈原崇高偉大的以一面,二者結合才是屈原精神的體現(xiàn)。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定,文人目擊戰(zhàn)爭的殘酷,以時事描寫離亂,反映百姓疾苦。如“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發(fā)愀愴之詞,文秀而質(zhì)贏”,時事政治和個人際遇使文人們發(fā)出既有哀怨悲涼之感,又發(fā)出奮發(fā)進取的呼聲,這種精神與屈原的人格精神傳承一脈。
2.2接受狂猖人格,張揚個性
班固為了明哲保身,以儒家的立場論屈原:他言行偏激,從政治立場上和君臣關系的角度,屈原與中庸倫理道德相悖。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處于覺醒期,名士的很多行為表現(xiàn)都在試圖擺脫政教拘束,蔑視禮法,追求率真?zhèn)€性,放蕩不羈。他們不僅通過自身言行將個性進行展現(xiàn),他們還通過人物品評、沉浸在藝術作品中進行鑒賞、反復玩索,以表現(xiàn)個人的志趣。他們將政治倫理、家國君臣徹底拋開,盡情地追求張揚的個性,而這正與屈原的狂狷個性及卓越的才華相投。他們表現(xiàn)文化修養(yǎng)和灑脫的風度的方式,通常是吟詠楚辭。由于魏晉時期,玄學盛行,它以老莊的思想為構架,是形而上學,所以,人們傾向用理性的態(tài)度對待感情?;饷?,追求超脫豪放不拘禮法的個性。
3.結語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文學自覺覺醒時期,楚辭的藝術魅力——深情華美被接受和傳承,屈原的個性和才華令文人們傾慕。但畢竟是亂世,玄學盛行,國家君臣觀念不強,道義責任感不受重視,這就使魏晉南北朝的文人們會選擇性地接受楚辭。因此,屈原人格精神也被他們進行過濾后,那些高昂、熱忱、積極進取精神被過濾掉了,悲怨凄愴的情感基調(diào)被接受,狂狷放任的人格被接受,而這些都由當時的時代背景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