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龍 周輝
一、評價方式的回顧與分析
自新課改以來,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水平也日趨得到提高。但相對于新課改的其他內容來說,仍處于“滯后”發(fā)展狀態(tài)。仔細觀察、分析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就會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忽視評價多元化,缺乏對被評價者教學觀念的重視,評價主體缺少教師群體、專家的參與和支持;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如,有些學校完全依賴“學生問卷調查”,校方普遍認為學生問卷調查在實際運行中較之更能說明問題。但是,不少問卷設計缺乏實證性研究,且言語表達僵硬,缺乏必要的人文關懷;評價手段極其落后,全部過程均通過手動完成;評價結果統(tǒng)計分析簡單,反饋不及時、不公開,對評價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督促解決不力或基本不去試圖解決;對評價活動本身缺乏反思等。正因為這樣,評價的客觀性、科學性、有效性受到質疑,教師對評價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
校方往往是力圖建立動態(tài)的、系統(tǒng)的、自我完善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促使教學評價工作逐步實現(xiàn)規(guī)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為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保證。多數情況下,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變革進展往往十分緩慢。這固然有操作者認識上的不足,但也更受其客觀人力、物力等資源不足的束縛。實質是管理者無法在秉承理想教育教學信念的同時兼顧制度的可操作性,改革始終在爭論中艱難前行。
二、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正如前面所說,建立動態(tài)的、系統(tǒng)的、自我完善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為促使教學評價工作逐步實現(xiàn)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保證。具體來說,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努力。
1.澄清評價目的,是有效展開評價的前提
評價是為提高教學質量、制定學習計劃提供有效信息和依據;是為教師自身發(fā)展和改進教學提供科學的參考;是為學校宏觀決策,為教師評優(yōu)定級評聘等提供信息和抓手。校方應與教師就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相關問題達成共識。因為評價是針對教師的,是和教師發(fā)展及學生發(fā)展聯(lián)系最緊密的。因此,應該廣泛宣傳,取得教師和學生的認同,這樣才能減少改革阻力,更好地實施評價計劃,實現(xiàn)評價目標。
2.完善評價內容,是全面實施評價的關鍵
教師群體往往因教學評價項目不夠科學而抵觸評價活動。學生也往往因不明評價目的而盲目評價。凡此種種,造成校方、教師、學生三者之間互不信任,互相抵觸。因此,為了使評價更全面、更有效,使評價真正服務于教師改進教學和促進教師發(fā)展的目的,也為了增加教師對評價工作的認同度,應減少必要的評價項目,突出評價的重點??梢哉J真考慮結合課程本身特點設計一些課程的評價量表;評價內容中應該考慮學生學的因素;能對促進教師教學提供具體指導。如采用調查問卷,可允許教師在自評問卷中對自己教學質量情況做細致分析。學校便可以了解教師對課程教學、學生發(fā)展、學校管理方面的情況。
3.增加評價主體,是實現(xiàn)公正評價的保證
目前,學校參與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主體主要包括學生、教師、領導。從實際運作來看,學校領導基本上是最主要、最關鍵的評價主體。從聽評課,教學質量檢測分析等角度看,這些基本都是由學校負責教學的業(yè)務領導負責。但是,這固然凸顯了學校作為教學質量評價主體的地位。但卻難免引發(fā)教師對評價結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的懷疑。尤其是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校對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考核機制的重視,教學質量一票否決制的落實,作為其實施前提的教師教學考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也更受關注。因此,繼學校評價之外,學科教研科研人員等專家參與評價成了學校評價教師教學質量所要努力的方向。顯然,多元化評價主體在評價教師教學質量上有一個詳細的參考,也能夠凸顯教學質量評價的公平性。
4.引進評價工具,是提高評價效率的法寶
此前由于評價工作皆通過手工運作,因此,每次評價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常常是一次評價下來,各負責人員就會累得人仰馬翻,結果能夠統(tǒng)計出來,評價總分能夠反饋給各位教師便已經是萬事大吉了,根本無法具體告訴所有教師哪些項目是自己所欠缺的,而哪些又是自己做得非常好的,從而沒有能力給他們提供細致而準確的評價信息,也就無法促進教師教學。評價難以避免地被詬為工程浩大卻流于形式。因此,評價手段成為重點改革對象。特別是當下“互聯(lián)網+”和“大數據時代”兩種觀念的誘導。學??梢酝ㄟ^局域網、數據處理軟件來分析成績數據,使對教學質量的分析更準確、更科學。進而為教師改進教學行為提供更多的參考數據。
5.規(guī)范評價程序,是評價工作規(guī)范開展的保證
評價需要科學的方法,也需要規(guī)范的程序。具體地說,首先,校方需要明確規(guī)定評價對象、評價時間、評價組織和具體運行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其次,評價結果公開化。在教師問卷調查、學生問卷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或學生對評價活動本身有些敷衍或者抵觸,主要原因在于評價結果沒能及時公開。在保護教師、學生利益的同時,卻漠視了他們的知情權,自然會挫傷其參與熱情。因此,評價結果逐步在適當范圍以適當形式公布評價結果。
總之,雖然改革不斷進行,但是評價的現(xiàn)狀只不過是形式上逼近完善,距離目的的真實達成其實尚有很大一段距離。這都是我們在平時的評價管理中需要加強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相信,只要不斷地提高自我要求,改進評價措施,那么我們的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就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作者單位:江蘇豐縣創(chuàng)新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