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英 涂德蘭
在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初中學生受家庭、社會、網(wǎng)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犯罪率正逐年上升,我國德育教育面臨著危機。作為人文社會學科的歷史,本身就是一定時期政治、思想、社會、道德、價值觀的體現(xiàn),因此育德是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歷史教師如何才能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發(fā)揮作用呢?
一、用教師的人格魅力育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思想性、教育性都很強的歷史學科,決定了中學歷史教師必須肩負起塑造青少年靈魂的崇高職責。如何才能以人格魅力育人呢?
(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教師要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首先應當是這種人?!敝袑W歷史教師應盡職盡責、旗幟鮮明地樹理想、講信念,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用高尚的人生追求影響教育青少年。
(二)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人格形象對學生的教育是一種無形卻又是最有力的教育。我們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新時期的歷史教師更應愛崗敬業(yè),以德立教,率先垂范,在言傳身教的浸潤中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一種人格魅力的感召,師德升華的震撼。
(三)良好的史德,高尚的情感
史德是史學工作者的良心。歷史教師要具有太史公司馬遷“不虛美,不隱惡”的浩然正氣,實事求是地把歷史的本來面目揭示給學生。歷史教師還應具有豐富高尚的情感,愛憎分明,感情真摯,這樣才能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愛其所愛,憎所該憎。
二、堅持歷史教學育人
在新課程標準下,以史育德,既體現(xiàn)了歷史教學上的史論統(tǒng)一,又實現(xiàn)了歷史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德育與智育的統(tǒng)一。如何才能教學育人呢?
(一)備課時善于挖掘教學內(nèi)容中的德育資源
中學歷史教材中蘊含著不勝枚舉的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極好素材,這就要求歷史教師課前必須認真研究教材,深挖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
如聞明于世的四大發(fā)明、遙遙領先的地動儀、無壩引水自流灌溉的都江堰、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對人類的卓越貢獻和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被處宮刑而發(fā)憤著述成《史記》的司馬遷……這些都能激勵學生為實現(xiàn)理想而奮勇進取。
(二)課堂教學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再現(xiàn)歷史情境,讓學生融入歷史、體驗歷史、感受歷史。如講唐太宗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時,我讓學生自編自演歷史劇,現(xiàn)摘錄如下:
魏征(學生甲):“皇上,隋煬帝統(tǒng)治后期暴虐無道,導致農(nóng)民大起義。如今天下太平,高祖退位,傳位給皇上,皇上可要好好勝任,不可欺壓人民,要減輕農(nóng)民的負擔,節(jié)制自己欲望。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唐太宗(學生乙):“魏卿家所言甚是,朕若不聽從,豈不與歷史上的桀、紂同流合污。”
某大臣(學生丙):“皇上,長安宮殿潮濕,臣想在宮中建個暖閣給皇上居住。”
唐太宗:“破土興工,花費很大,當年漢武帝將起露臺,因惜十家之產(chǎn)而作罷。我功德不及漢武帝,更不可浪費民力。”“對了,魏愛卿,今年鄉(xiāng)下收成可好,百姓累不累?”
魏征:“皇上,今年鄉(xiāng)下收成可好了,現(xiàn)在民間流傳一句話?!?/p>
唐太宗:“哦,是什么?”
魏征:“回皇上:國有太宗谷不生蟲,國有世民萬事太平。”
唐太宗:“哈哈,退朝!”
幽默風趣的表演,將歷史生動重現(xiàn)。從學生的表演中,我們可以感知順民心、知勤儉已經(jīng)內(nèi)化為學生的一種道德觀念。這是一種主動的自我教育,德育效果會更加顯著。
十幾年的教學中,我深切感受到初中歷史教學對學校德育工作的不可磨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