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之
?
請不要輕易否定孩子
□思之
請不要一味地用年齡小為理由去無視孩子,而是應該嘗試著在情緒交流方面,和孩子進行更為積極的互動。
孩子是最敏感的,請不要輕易否定我們的孩子。下面總結了幾句最無視孩子人格的話,看看這些話會對孩子產(chǎn)生什么壞影響。
1.你怎么這么傻
父母:“這已經(jīng)講到第幾遍了?你怎么就一直聽不懂呢?”
孩子:“這道題好難,我完全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p>
父母:“到底難在哪兒了?這種題和你同齡的孩子都會做了。”
孩子:“我好像沒有數(shù)學天分……”
父母:“你怎么總這么傻!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做,以后到底想怎樣???”
在你無視孩子的人格時,也就是將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踩在腳下時。孩子的自尊心、自我效能感、自信心、主導性動機、成就動機等,所有能給孩子帶來光明前途的力量,都被父母無情地踩在了腳下。
令人驚嘆的是,我們平時很容易說出無視孩子人格的話而不自知。
“你這孩子怎么這樣???”
“你這種孩子誰會喜歡啊?”
“真是無可救藥!”
“你這樣的孩子,當初就不該生下來?!?/p>
“我怎么會生下你,真是活受罪啊?!?/p>
“真是冤家啊!”
請你捫心自問,上面的話有沒有跟孩子說過。哪怕只說過一句,你也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因為這些話都會給孩子內(nèi)心帶來極大的傷害。
2.你問這個干什么
孩子:“媽媽,誰寄來的快遞?。俊?/p>
媽媽:“媽媽在網(wǎng)上買的?!?/p>
孩子:“買的什么?”
媽媽:“就是一些媽媽需要的東西?!?/p>
孩子:“到底是什么???我打開看看行嗎?”
媽媽:“你問這個干什么?別管這個,干你自己的事兒去!”
什么事都想插一腳的孩子,的確有些折磨人。父母在煩悶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大發(fā)雷霆,這也是人之常情。但再生氣也不能用“你問這個干嗎?”“有空問這個,不如去學習”之類的話來刺傷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被其他人無視的感覺真的很糟糕,這一點無論是對大人來說還是對孩子來說都是一樣的。而且,孩子的內(nèi)心很脆弱,他們還不能像大人一樣很好地調(diào)適自己。當他們被外人,尤其是被父母無視時,孩子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內(nèi)心受到很大打擊。所以,父母講話時一定要格外注意。
當孩子開始大事小情都要插手時,你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何那么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孩子只是想知道一個答案,還是想借機和爸爸媽媽聊天?這一點你必須先弄清楚。如果是前者,你就要給他明確的答案,解決他的困惑。如果是后者,那么父母就需要暫時放下手邊的事,滿足孩子的溝通欲望。
這兩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需要父母用親切溫和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
3.幸虧你爸沒看見
媽媽:“你怎么又穿著鞋爬上座位啊。你爸最討厭在車里這樣了?!?/p>
孩子:“反正一會兒還要再穿,脫了又穿的太麻煩了?!?/p>
媽媽:“總之你不能穿鞋踩上來,幸虧你爸沒看見,不然又要挨訓了?!?/p>
對孩子來講,爸爸是很重要的人,他的評價當然要參考,但自身的渴望和成就動機更重要。如果父母輕易說出這種話,則會誤導孩子,讓孩子產(chǎn)生羞愧心理,認為外界的評論和眼光比自己的理想和成就動機更重要。而結果則只會讓孩子迷失,不知道如何制訂正確的計劃并為之努力。
當然,他人的評價也很重要。如果外界的評價和孩子內(nèi)心的動機(即成就動機)能夠平衡的話,那當然最好。但在我們的社會中,這兩者是失衡的,比起孩子的成就動機,人們更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在這種社會現(xiàn)狀下,父母有必要保護孩子,更多地去強調(diào)和推動孩子的成就動機。
人們在自己取得進步時會變得興奮,達到自我設定的目標時會產(chǎn)生成就感,而感受到這種喜悅和成就感后就能發(fā)揮出無限的潛力。但是,如果孩子僅僅是為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老師的好評而去做事,就會背負很大的壓力,如果達不到目標就會產(chǎn)生嚴重的受挫感。更極端的情況是,他會認為自己需要不惜任何代價去換取別人的好評。
4.小小年紀,你懂什么
孩子:“媽媽,弟弟總是來煩我?!?/p>
媽媽:“那是你弟弟啊,你多讓著他點。他喜歡你才會這樣的?!?/p>
孩子:“媽媽總是偏袒弟弟,我很憂愁?!?/p>
媽媽:“哈哈……你知道什么是憂愁嗎?”
孩子:“怎么不知道?傷心、難過,就是這種感覺啊。”
媽媽:“小小年紀,你懂什么叫憂愁?哪兒學來的???”
如果換個立場,你就能理解孩子的內(nèi)心了。小時候趁媽媽不在家,拿著媽媽的化妝品往臉上亂抹,然后對著鏡子左看右看。這種經(jīng)歷大家都有吧?趁姐姐出門時,偷偷穿上姐姐新買的漂亮裙子,然后趕在姐姐回來前趕緊放回原處,這種經(jīng)歷大家也都不陌生吧?或者,買張不適合自己的年齡看的電影票,偷偷去感受一下刺激,這種事情也不在少數(shù)。然后被大人發(fā)現(xiàn)了,基本上都會聽到這樣的話:“小小年紀,就這么……”
聽到這種話,我們當時不也在心里暗暗反駁嗎?年紀小有什么罪?為什么總說自己年紀小,不把自己當回事呢?我們?yōu)榇烁械轿?、悵然若失。那時就在想,大人為什么總是不懂自己的心思呢?
回想一下那些年幼時的心情,自己聽到那些話時所產(chǎn)生的情緒,然后再回顧一下你孩子的表情,你就不會說“年紀小小的,你懂什么”之類的話,然后一笑而過了。想想自己的過去,你就能理解自己說出這些話后,孩子的內(nèi)心有多壓抑了。
孩子們從小就是情緒互動的好手。所以,請不要一味地用年齡小為理由去無視孩子,而是應該嘗試著在情緒交流方面,和孩子進行更為積極的互動。
(責編陳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