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永(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14)
?
茵梔黃口服液治療孕母O型血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觀察
王金永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14)
目的 探討茵梔黃口服液在治療孕母為O型血的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以及觀察父親亦為O型血患兒黃疸程度、消退時間及轉NICU進一步治療的比例。方法 選取我院產科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256例孕母為O型血的新生兒黃疸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136例(其中父親O型血56例)采用茵梔黃口服液聯合常樂康口服治療;對照組:120例(其中父親O型血51例)患兒采用茵陳五苓糖漿聯合常樂康口服治療。結果 口服茵梔黃口服液治療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明顯縮短(P<0.01),進展為重癥黃疸的比例較低(P<0.05),以及后期轉NICU進一步治療的比例明顯降低(P<0.01);治療組和對照組中父親“O”型血相比父親非O型血患兒的黃疸程度較輕(P <0.01),黃疸消退時間亦較快(P<0.05),轉NICU進一步治療比例明顯較低(P<0.01)。結論 茵梔黃口服液治療孕母O型血的新生兒黃疸療效顯著,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父親亦為O型血的患兒較父親其他血型的患兒黃疸程度較輕、黃疸消退時間較短、轉NICU進一步治療比例明顯較少。
茵梔黃口服液;茵陳五苓糖漿;孕母O型血;新生兒黃疸;父親O型血;ABO溶血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癥狀之一。臨床上有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之分。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治療,早期喂奶,供給充足奶量,可刺激腸管蠕動,建立腸道正常菌群,減少肝腸循環(huán),多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黃疸可以引起重要臟器不同程度的損害,特別是早期重度黃疸可導致不可逆的腦損傷,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原因有很多,溶血性黃疸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新生兒溶血病的檢出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其中絕大多數為ABO血型不合引起[2]。本研究主要探討茵梔黃口服液在治療孕母為O型血的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以及觀察父親亦為O型血的患兒黃疸程度、消退時間及轉NICU進一步治療的比例。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產科256例孕母為O型血的新生兒黃疸患兒,均符合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診斷標準[3],所選病例除外感染、母乳性、肝炎性、梗阻性以及遺傳代謝性疾病所致黃疸。干預標準依據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推薦方案[4]。隨機分為兩組:其中136例(其中父親O型血56例)患兒早期(48 h內)給予口服茵梔黃口服液和常樂康(治療組);另外120例(其中父親O型血51例)患兒早期(48 h內)給予口服茵陳五苓糖漿和常樂康(對照組)。兩組患兒在產婦年齡、性別、生產方式、出生胎齡、出生體質量、父親血型、初始膽紅素水平、開始治療時間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基本情況比較
1.2治療方法:治療組136例(其中父親O型血56例)患兒出生后24~48 h內先后出現黃疸,并臨床診斷病理性黃疸后,隨即給予茵梔黃口服液5 mL,口服,每天3次;常樂康散0.5 g,口服,每天2次。其中有34例因后期黃疸過重轉新生兒科進一步診療,8例患兒新生兒溶血篩查呈陽性,結合光療,并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白蛋白等治療。
對照組120例(其中父親O型血51例)患兒出生后24~48 h內先后出現黃疸,并臨床診斷病理性黃疸后,隨即給予茵陳五苓糖漿5 mL,口服,每天3次;常樂康散0.5 g,口服,每天2次。其中有51例因后期黃疸過重轉新生兒科進一步診療,13例患兒新生兒溶血篩查呈陽性,結合光療,并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白蛋白等治療。
1.3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兩組均采用無創(chuàng)性經皮膽紅素儀(南京理工大學科技資訊開發(fā)公司生產,產品標準號:YZB/蘇0344-2008)經皮測定膽紅素,動態(tài)觀察膽紅素水平的變化。以黃疸消退的平均時間、TcB峰值以及后期轉新生兒科進一步診療的比例為療效標準。見表2。
2.1兩組治療后比較:治療組:父親非O型血80例,黃疸平均消退時間為出生后(12±2)d,TcB峰值(18±2.6)mg/dL,后期轉新生兒進一步診療32例,其中ABO溶血8例;父親O型血56例,黃疸平均消退時間(9±3)d,TcB峰值(13±2.3)mg/dL,后期轉新生兒進一步診療2例。對照組:父親非O型血69例,黃疸平均消退時間為出生后(16± 3)d,TcB峰值(20±3.5)mg/dL,后期轉新生兒進一步診療48例,其中ABO溶血13例;父親O型血51例,黃疸平均消退時間(12±3)d,TcB峰值(15±2.4)mg/dL,后期轉新生兒進一步診療3例。兩組通過口服藥物以及轉新生兒科住院積極治療,均全部治愈,無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但在黃疸消退時間、TcB峰值以及后期轉NICU住院治療比例等方面均有顯著差異;父親亦為O型血相比父親非O型血的患兒在黃疸程度、消退時間以及轉NICU進一步治療比例等方面亦有顯著差異。
2.2不良反應:兩組在口服藥物及住院治療期間有少數病例先后出現輕度腹瀉。其中治療組口服茵梔黃口服液的患兒腹瀉比例較多,每日6~8次的少量稀便或稀水便,加用蒙脫石散口服后好轉;對照組口服茵陳五苓糖漿患兒嘔吐較多,但加溫開水稀釋后會有緩解,均不影響治療,未發(fā)現其他明顯不良反應。
新生兒由于膽紅素代謝的特點,50%~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于出生后2~3 d均內出現黃疸[5],大部分經常規(guī)處理即可恢復健康,對患兒沒有大的影響。但由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黃疸往往需要引起重視。其中ABO血型不合溶血臨床較為常見,臨床表現可輕可重,最常見的為母親血型O型、胎兒A型或B型。新生兒溶血病例大多溶血、貧血表現很輕,肝脾腫大不常見,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膽紅素血癥,而且重癥黃疸會引起膽紅素腦病,進而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因此,必須嚴密監(jiān)測該類新生兒的膽紅素變化,以及時進一步診療。早期快速診斷以及治療,可及時控制黃疸進展過快而形成成重癥黃疸,減少后遺癥的發(fā)生。本研究選取的256例孕母為O型血的新生兒黃疸患兒,沒有參考母孕期血清抗體的檢查結果,是因為多項研究提示:孕母血清抗體水平的高低和其新生兒發(fā)生ABO溶血癥的程度不成正比關系[6-7]。在早期診斷病理性黃疸后隨即給予口服藥物治療,動態(tài)經皮檢測膽紅素變化,具有無創(chuàng)傷的優(yōu)勢;沒有對患兒采取抽血行溶血三項試驗,僅對后期轉NICU住院的患兒行血清免疫抗體檢測,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治療結果提示:通過早期積極口服藥物以及轉新生兒科住院積極治療,兩組均全部治愈,無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茵梔黃口服液在治療孕母為O型血的新生兒黃疸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臨床療效確切;父親亦為O型血的患兒在黃疸程度、消退時間以及轉NICU進一步治療的比例,相比父親非O型血的患兒要較輕、較短、明顯較少。
早期應用茵梔黃口服液治療孕母為O型血的新生兒黃疸療效確切:①能有效的縮短黃疸消退時間;②降低膽紅素峰值,進而降低膽紅素腦病發(fā)生的風險;③減少了住院治療的比例;④能夠促進更好的母乳喂養(yǎng)以及母嬰同室;⑤減輕了新媽媽的焦慮、擔心以及患兒家庭經濟負擔。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可以進一步更好的推廣。父親亦為O型血的患兒在黃疸程度、消退時間以及轉NICU進一步治療的比例,相比父親非O型血的患兒要較輕、較短、明顯較少。
[1] 王彬.ABO新生兒溶血病血型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381-382.
[2] 劉燿煌,方志軍,周紅,等.新生兒黃疸與新生兒溶血病關系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5,28(4):298-299.
[3] 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273-274.
[4] 《中華兒科雜志》編組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志,2014,52(10):745-748.
[5] 鄭志強,林甲進.新生兒黃疸患兒血清學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1,19(5):90-91.
[6] 施嬰嬰,沈月華,張鑫瑜.母孕期血清抗體與新生兒ABO溶血癥程度的關系[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5,13(4):68-68.
[7] 楊麗萍,孫玉霞.探討母孕期血清抗體與新生兒ABO溶血癥程度的關系[J].現代婦女醫(yī)學前沿,2015,4(1):42-43.
R722.17
B
1671-8194(2016)19-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