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中(黃河科技學院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5)
?
超聲內鏡與多層螺旋CT對胃癌分期診斷價值的研究
郭寶中
(黃河科技學院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5)
目的 研究超聲內鏡與多層螺旋CT對胃癌分期的診斷價值。方法 統(tǒng)計本院于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共計98例,對所有患者行統(tǒng)一的診斷治療方式,在術前行多層螺旋CT與內超聲檢查,對手術病理進行統(tǒng)計之后對比分析。結果 98例胃癌患者中,行超聲內鏡術前T分期檢查結果準確的共86例,占87.76%。多層螺旋CT檢查結果準確的共87例,占88.78%,兩組見檢查結果的準確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比患者的淋巴結轉移敏感性結果為,超聲內鏡檢查出58例表現(xiàn)出敏感結果,占59.18%,多層螺旋CT檢查出91例具有淋巴結轉移敏感性,占比92.86%,兩組患者檢查結果之間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對胃癌患者進行分期臨床診斷的過程中,采用超聲內鏡與多層螺旋CT均具有著較高的準確率,因此可以將兩種方式合并應用,以便于為后續(xù)治療提供更加準確的決策依據(jù),值得臨床推廣。
超聲內鏡;多層螺旋CT;胃癌患者;分期診斷;臨床價值
胃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癌癥,在惡性腫瘤癥狀當中居于首位。目前針對胃癌的治療,依然以化療為最保守并有效的治療方式。在對胃癌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之前,應當首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仔細的檢查,行T或N分期檢查對于確定患者的治療方案選擇具有著積極的參考作用。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推動作用下,醫(yī)學領域的技術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升,隨著內鏡與腹腔鏡等微創(chuàng)技術的普及,為胃癌患者術前的分期檢查提供了更多更為便利的優(yōu)勢。多層螺旋CT的大范圍應用,為胃癌患者術前的檢查準確性帶來了更大的實效性[1]。對此,目前醫(yī)學領域已涌現(xiàn)出諸多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擬對此做進一步的研究證實,現(xiàn)將本次工作做如下報道。
1.1一般資料:統(tǒng)計本院于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共計98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活檢確診,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齡為34~88歲,平均年齡為(66.56±11.52)歲。患者的胃癌患病部位不同,分別位于胃體區(qū)、胃竇區(qū)、賁門區(qū)、全胃與胃底。對所有患者進行術前檢查的時間統(tǒng)一為術前1周,檢查方式為超聲內鏡檢查與多層螺旋CT兩種共同檢查。
1.2方法
1.2.1超聲內鏡檢查方法: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超聲內鏡檢查儀器為SP-701型號的超聲檢查儀,超聲內鏡的探頭頻率為7.5 MHz,小探頭的頻率為16 MHz,內鏡的結構為雙鉗道電子胃鏡。對患者進行檢查的方式完全一致,均行全方位360°掃描。所有患者接受檢查時的狀態(tài)均為空腹狀態(tài),在肌內注射10 ng的654-2之后進行?;颊吲P位取左側臥式,將超聲內鏡探進患者的胃部,抽盡患者胃部內的空氣之后注入500 mL脫氣水,在探頭到達賁門區(qū)之后進行檢查,對于疑似胃癌早期的患者,應當使用高頻率的小探頭進行進一步的仔細檢查[2]。
1.2.2多層螺旋CT檢查方法:對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時,在患者接受檢查之前囑咐患者多喝水,最少喝溫水1200 mL,于檢查前20 min飲用完畢,肌內注射654-2劑量為20 mL,患者取臥位,用儀器對患者行三相期動態(tài)掃描。在肘部注射180 mL非離子型對比劑,待0.5 min后對患者的胃部進行整體掃描,1 min后從患者隔頂?shù)竭_患者的胃部,厚度保持在1 cm[3]。
1.3檢查結果判定指標:對YNM分期法進行分期檢查的判定結果為:超聲內鏡檢查結果為正常,胃壁厚度為五層,結構上反彈低回音的腫塊判定為腫瘤,根據(jù)對破壞層次的結果來判斷胃癌浸潤的深度。經(jīng)多層螺旋CT檢查胃壁厚度均≤0.5 cm,若出現(xiàn)異常比如胃壁的強度增加或者厚度增厚,則可判定為胃癌表現(xiàn)。
根據(jù)超聲內鏡檢查的圖像結果來判定轉移淋巴結,根據(jù)淋巴結的形狀、回聲與邊界確定來判斷淋巴結的表現(xiàn),對橢圓形、高回聲與邊界模糊的淋巴結判定為非轉移淋巴結。多層螺旋CT檢查的淋巴結在胃周>0.8 cm或者短徑>0.6 cm則判定為轉移性淋巴結[4]。
1.4統(tǒng)計學處理:本次研究中獲取的所有計數(shù)與計量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正態(tài)分布采用均數(shù)(±s)表示,利用卡方檢驗,結果用P表示,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98例胃癌患者中,行超聲內鏡術前T分期檢查結果準確的共86例,占87.76%。多層螺旋CT檢查結果準確的共87例,占88.78%,兩組見檢查結果的準確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對比患者的淋巴結轉移敏感性結果為,超聲內鏡檢查出58例表現(xiàn)出敏感結果,占59.18%,多層螺旋CT檢查出91例具有淋巴結轉移敏感性,占比92.86%,兩組患者檢查結果之間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2)。
表1 超聲內鏡與多層螺旋CT檢查結果準確率對比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建設,醫(yī)學領域的技術也在飛速發(fā)展,影像學技術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已被廣泛應用到了臨床的各項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當中,因此,對胃癌患者的分期診斷也開始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超聲內鏡與超聲探頭的共同作用,賦予了超聲內鏡檢測技術以更多的功能,對于患者胃部病變情況能夠很好地進行檢查,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全面掃面出患者的胃部超聲,對胃癌浸潤深度檢測的準確率相當高,這與其他相關很多研究所得出的結果相一致。而對于多層螺旋CT的檢測目前在醫(yī)學界尚存在著一定的爭議,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術前的螺旋CT分期準確率并不高于超聲內鏡的分期準確率,因此臨床當中超聲內鏡分期檢車被獲得了更多的認同。但螺旋CT具有著快速與全面性,也有研究顯示其準確率同超聲內鏡之間并無明顯差異[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多層螺旋CT檢測淋巴結轉移敏感性的概率為92.86%,同超聲內鏡檢測的59.18%對比,具有著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而兩種檢測方式對胃癌的檢查結果之間并無明顯差異,證明兩種方式檢測的準確率均較高。
因此,對胃癌患者進行分期臨床診斷的過程中,采用超聲內鏡與多層螺旋CT均具有著較高的準確率,因此可以將兩種方式合并應用,以便于為后續(xù)治療提供更加準確的決策依據(jù),值得臨床推廣。
[1] 邢會軍,牛釗.多層螺旋CT在胃癌術前T分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3,10(1):126-127.
[2] 張亮,梁俊非,陸方曉.MRI與多層螺旋CT對胃癌診斷及術前T分期的對照研究[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3,27(11):847-849.
[3] 張歡,潘自來,宋琦,等.多層螺旋CT對胃癌術前TNM分期的診斷價值[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34(3):282-287.
[4] 朱宏.低張對比劑充盈、多層螺旋CT三期增強對胃癌TNM分期的診斷價值[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32(5):150-152.
[5] 鄧晉郁,于昭.磁共振與多層螺旋CT對直腸癌術前分期診斷的價值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5):553-554.
R735.2
B
1671-8194(2016)19-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