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博物館 龔煜
芻議博物館旅游體驗文化
江西省博物館 龔煜
當今博物館在旅游業(yè)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也是其功能性的體現(xiàn)。對于博物館來說,我們一直把它定位在“文化高墻中”、“不追求贏利的文化機構”,一般觀點都認為博物館這種非營利單位是不允許從事經營性行為的,如果博物館發(fā)展旅游,它的社會公益效應將會大大折扣,影響博物館的正常發(fā)展。而博物館旅游是一項公益文化的體驗活動,從觀眾的角度出發(fā),發(fā)展博物館旅游符合博物館公益性的要求。對此,本文立足于當今觀眾主體進行分析探討。
博物館 旅游體驗 文化
個性化旅游已成為當今旅游的主流模式,人們可以體驗到高質量的服務以及獨特的旅游商品,這個過程旅游者能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這種個性化的旅游方式,從根本上看就是旅游體驗??梢哉f個性化的旅游其實就是體驗性的旅游。
高速的經濟發(fā)展孕育了體驗性的旅游方式產生,這是當前高形態(tài)的旅游方式,表面上是我們到異地探尋美景和享受愉悅的精神體驗,但實質上是在自己不熟悉的文化環(huán)境中找尋差異感進行體驗,或者可以理解為尋求陌生的體驗。
而對于觀眾來說走進不同的博物館,就是尋求差異文化體驗的過程,因為博物館不僅保存了大量的文物,還是當?shù)匚幕翱?,有著濃郁的區(qū)域民俗特征。但是觀眾對于博物館正式性的教育展覽已經存在抵觸心理,希望尋求全新的參與性的體驗活動,本文認為博物館必須把參與旅游體驗引入展覽中,在展示中加強與觀眾的互動聯(lián)系,運用新技術、新理念來設計布展。
2.1 博物館旅游概念
博物館是一個不追求贏利、為社會和社會發(fā)展服務、向公眾開放的永久性機構,為研究、教育和娛樂目的,對人類和環(huán)境的見證物進行研究、采集、保存、傳播,特別是為研究、教育目的提供展覽[1]。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帶來了旅游業(yè)的繁榮興起,越來越多的民眾愿意走出家門,因此博物館的休閑娛樂功效越來越顯著。博物館旅游,筆者認為包括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遺址公園、故居紀念館、展覽館等具有公益性的文化機構旅游,還應包含通過博物館旅游衍生的文化產品,包含書籍、高仿真文物紀念品等,提供給游客方便收藏留念。整體上看博物館旅游體驗可以達到提高修養(yǎng)的目的。
2.2 博物館旅游產品
旅游產品單從字面上看可能是某種商品,而從旅游消耗品的角度來看,旅游產品通常指公眾在一次旅游時需要花銷的時間、精力以及物質上的耗損總和。從需求供給的市場角度看,旅游產品是經營者為了吸引游客或是滿足游客旅游活動需求提供的商品以及各種服務的總和。
博物館旅游產品指的是以博物館為特殊的旅游載體,向觀眾提供滿足其精神文化和參觀需求的非物質形式與物質形式的服務。從觀眾的角度來說,博物館旅游產品包括了博物館旅游體驗的整個過程。
3.1 高品位
每個博物館珍藏著具有豐富歷史積淀的文物藏品,其舉辦的展覽對于觀眾來說必定是高品位、有特色的。可想而知博物館收藏的物質文化遺產,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設計師通過對藏品的陳列展示,表現(xiàn)出本地區(qū)歷史文化傳統(tǒng)、民族風情、文學藝術、宗教倫理等特色的文化內涵,為觀眾提供了高速全方位的通道,此外觀眾通過參觀還能體驗到文物藏品的形態(tài)、色彩、工藝等方面的美感。
3.2 盡情體驗
當今博物館不再是高墻堡壘,讓人不可靠近,其越來越接地氣,是公眾旅游必去的地方,是娛樂、休閑的知識天地,特別是藝術類博物館、科技類博物館在這方面的功效尤其突出。將科學、知識、趣味集合為一體的科技博物館,鼓勵觀眾參與展覽,親身體驗,實現(xiàn)展覽與觀眾的對接,讓觀眾在參與中學習探索,用形象生動的例子來解釋科學原理,傳遞知識信息,實現(xiàn)社會教育目標。藝術類博物館則是在高雅的氛圍下,使觀眾得到美的啟迪與熏陶享受。
3.3 變靜態(tài)展示為動靜結合
博物館為觀眾展示著本地區(qū)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與民俗,可以說是文化信息的大融合,以往的靜態(tài)展示方式早已跟不上時代的節(jié)奏,博物館希望讓更多的觀眾得到親身體驗,會利用高科技的展示方式,如在展示中添加燈光渲染環(huán)境、在復原場景中加入聲音系統(tǒng)模擬動物的叫聲、在展廳內放置多媒體播放設備把整個展覽圖文信息播放等,某些大型的博物館還會建立數(shù)字博物館,利用虛擬技術配合實物來表現(xiàn)展示的主題,形成更為逼真的效果。把曾經集體展示變?yōu)閭€人展示,爭取讓每個觀眾都能看到、感知到,用來提高觀眾的參與體驗感。
4.1 受教育程度與關注程度
博物館參觀體驗,首先需要觀眾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知識作為支持,或是博物館在展示設計初期就要考慮,在相應的位置上標明相關文物的歷史背景信息,方便觀眾了解;其次觀眾參觀過程中可以有條件的增設導覽系統(tǒng)或是語音解說系統(tǒng),來滿足觀眾對文物藏品希望深入了解的需求。
4.2 年齡因素
年齡的差別決定了每個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心理、生理、個性、喜好差別。走進博物館的觀眾往往是不同年齡段的群體,這也意味對不同形式的展覽體驗有不同的要求。
少年兒童,這類游客群體特點對新鮮事物反映最為明顯,希望親身參與或是自己動手,體驗展示樂趣。
青年,包括大、中專學生,普通高中學生,部隊戰(zhàn)士,在職與待業(yè)青年等。這類游客群體特點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能夠對展覽達到邊看邊思考,并對文物、展示設計以及主題思想有自己的見解。
中年人,這部分人群參觀一般分為兩類,一部分有明確的參觀目的,比如為撰寫論文、收集資料等來到博物館參觀,這類人群參觀會比較仔細,在博物館停留的時間也會比較長;另一部分,單純?yōu)榱诵蓍e娛樂而來,或是陪孩子來參觀,這類人群比例大,但是他們停留的時間相對較少。
老年人,這類群體的觀眾主要是對博物館或者某個展覽有著特殊愛好的人群。
4.3 博物館藏品數(shù)量與質量
獨一無二的藏品數(shù)量和質量構建了每個博物館品牌因素。文物藏品數(shù)量固然重要,但一座博物館真正能吸引觀眾的是存放在其內部的文物的歷史、藝術價值以及科學價值,它們對觀眾具有強大的磁場效應。例如舉世無雙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愛神維納斯斷臂雕像等。
當今博物館的展示方式已由傳統(tǒng)的靜態(tài)展示轉變?yōu)閯屿o結合,由集體展示轉變成個體展示,由被動參與轉變?yōu)橹鲃芋w驗展示。觀眾得到了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這是博物館展示方式的變革。但對于我國一些中小型的博物館來說,博物館的旅游體驗還做的不夠,受到多方面條件的制約與影響,第一,資金的不足,往往是制約發(fā)展博物館旅游體驗的最關鍵的因素,設備老化、場館破舊等,因為單一靠財政扶持、政府撥款還是不夠的,沒有多余的資金來開發(fā)旅游市場;第二,博物館體驗旅游的意識還是比較淡化,在人們腦海中旅游和去博物館還是有一段距離的,這就造成博物館在展示設計之初沒有準備好旅游體驗的設施;第三,博物館還是將文物保存、學術研究放在展示之前,對觀眾的體驗要求沒有太重視。為了改善這些不足,本文認為博物館要從以下幾點進行改變。其一,轉變觀念,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以服務觀眾為中心,以人為根本,充分考慮觀眾的心理、興趣愛好,以及用什么方式傳遞展示內容主題能夠吸引觀眾;其二,做好對觀眾的相關設置的配套服務;其三,認真收集觀眾的反饋信息,加以研究進行改善。
[1] 吳詠梅,孫根年.論體驗旅游的理論架構與塑造原則[J].社會科學家,2006(6).
[2] 桓占偉.人文景觀旅游文化載體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4(15).
F592
:A
:2096-0298(2016)12(c)-056-02
龔煜(1982-),男,上海人,江西省博物館館員,研究生,主要從事博物館展覽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