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張慧思 吳洪成
公開課中的反德育現(xiàn)象探析
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張慧思 吳洪成
公開課是由學?;蚪萄胁块T組織的、面向特定人群的、開放性的課程講授活動。它作為教研活動形式由來已久,但時至今日,部分公開課淪為“假、大、空”的“表演”,偏離了教育本質。然而,有些不符合教育目的甚至違反德育原則的教學活動,人們卻有意無意地忽視。因此,有必要對相關問題進行反思,以期矯枉匡正。
很多中小學公開課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精彩的現(xiàn)場教學效果,而其攜帶的負能量則潛藏在水面以下。
(一)華而不實的表演
公開課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一個特例,隨著各級教研部門和學校教學成果展示的需要,逐漸成為了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然而,正因如此,部分教師將太多的功利性因素附加給公開課,公開課變成了一場表演、作秀:課前教師再三叮囑、不厭其煩的排練,指定好學生背提問的答案,全班集體預習或“炒冷飯”,更有甚者將學生選優(yōu)拼班,為達成教學效果不遺余力。教師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出渾身解數(shù),激情澎湃、斗志昂揚,幾乎將課堂變成了戲劇舞臺:有的如影視表演,有的則如小品相聲,有的恰似訪談節(jié)目,無論從知識技能傳授、道德情操熏陶,還是助力學生個體心性健康發(fā)展的目標而言,均現(xiàn)出華而不實的弊病,難以取得實效。
(二)教師失信
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情感因素發(fā)揮作用的依托,以此為基礎所產生的師生協(xié)調互動及教師言傳身教都影響教育效果。從施教者的角度看,愛護、關懷學生,期待其成長是教師應有的品性,也是教育藝術的內涵之一。但許多科任教師卻在這一點上,表現(xiàn)得陰晴不定,態(tài)度失常。在上公開課時,教師笑語盈盈,親切而有耐心,但課下卻經常聲色俱厲,暴躁易怒。比起作風上的粗暴,讓學生更反感的是教師的兩面性。《論語》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人格表率是一種無聲的德育力量。教師在公開課教學中表里不一,欺世盜名,對學生會產生什么樣的負面影響?學生又怎能信任教師?
(三)冷落差生
公開課作為教學活動的集中反映,教師應平等對待同班學生,給所有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但部分教師在公開課上卻刻意回避“差生”,不給這一群體回答問題、發(fā)表見解的機會。更有甚者,擇優(yōu)組班,“差生”免進?!安钌痹谡n堂上一次次舉手,老師異常和善的目光卻總是一掠而過,這是多么悲哀的場景啊。這種差別性的對待方式會在一些學生的心中留下很深的陰影,讓學生失去向上的動力,阻礙其健康成長,甚至會造成他們人格的扭曲。
公開課在一定程度上的異化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以失德的代價換取公開課的漂亮“門面”,其責任不能完全歸咎于某個學?;蚪處?,應從整體加以歸因分析。
(一)功利性導向的后果
公開課是教師鍛煉、成長的重要平臺,能上公開課,意味著教師借此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獲得更多的實踐、學習機會,得到更專業(yè)的引領、幫助,進而可以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成長。一節(jié)公開課受到好評,等于為今后的晉級、升遷鋪了一段路。這種考評體系,使得部分教師在個人利益滿足與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權衡上發(fā)生了傾斜,導致公開課真正的目的與功能被忽略。公開課變成了表演秀,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只能熱烈,不能冷場。教師過度看重評課的結果,使公開課變了味。
(二)教師自身德育意識匱乏
公開課中出現(xiàn)的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現(xiàn)象,還與教師自身德育意識薄弱有著密切關系。受傳統(tǒng)片面教學觀的影響,教師的心思大都放在如何進行課內知識技能的教學與訓練上,而根據學科特點及學生思想認識狀況積極主動地滲透道德教育的意識有所欠缺,忽略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對公開課的價值追求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判斷,公開課中傳遞出來的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其結果是在學生心中埋下了反道德的種子。教師上公開課過程中為了自身榮譽及學校的面子,利用學生一起“演戲”,這種做法等于告訴學生:為了獲取榮譽,采取一些欺騙的手段是合理的。這種潛意識滋生后,學生會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出反道德的事。
在教學實踐中,人們已經認識到現(xiàn)有公開課存在的問題及危害,為使學生能在真實的課堂上獲得成長,公開課應當從神壇上走下來,“還俗”到踏踏實實的教學實踐中來。
(一)正確看待及評價公開課
公開課是比平日的課堂教學更高質量的課程資源,同時,也是教師獲得專業(yè)成長的平臺。教師只有將公開課定位于“課”的時候,才不會失去“課”的本色價值。而每一節(jié)課,不外乎兩個任務:傳授知識技能和讓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因此,在看待公開課的意義和功能時,第一個考慮的應該是學生,絕對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把學生當做自己授課的道具。受時間、精力、資源所限,日常的課難以上得那么出彩。而公開課受到學校、教研組的支持,可以獲得更多資源,準備時間方面也有保障,因而可以更高效、流暢,學生參與度更高,學生能獲得更多的收獲和享受。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探究、討論,生生合作,師生互動,熱烈而歡快的氣氛,會給幼小的心靈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公開課在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上確實有幫助,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不一定必須通過公開課來獲得。因而,必須給公開課“卸載”,降低其在教師評優(yōu)、考核指標體系中的權重,只有卸下學校和教師身上的壓力,公開課才能更接地氣,真正獲得學生的認可。
(二)提高教師道德修養(yǎng)
教師作為學生心目中的榜樣、權威,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道德影響。所以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教學行為僅僅看作是知識傳授的過程,它必須還是對學生產生道德影響的過程。教師課堂行為中的點點滴滴,對學生道德的影響,甚至會超過刻意安排的各種德育活動。因為,在課堂上,教師道德能量的釋放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完成的,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通過教師的語言、眼神、肢體動作,以及與學生的互動,一點一滴浸入了學生的內心。道德教育本質上講就是心靈之間的溝通和感化,外在的語言規(guī)勸和專門化的、刻意安排的活動都只能產生短期效應。真正的德育要從日常做起,關注細微之處,無痕而教。因而,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時時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為學生做出了表率,是否會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這種意識是教師能力和道德修養(yǎng)程度的一種體現(xiàn)。因此,加強師德修養(yǎng),是提升公開課教育效果的必經之路,反過來,成功的公開課,也會促使教師升華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境界。
公開課的反德育現(xiàn)象不是偶然的,它的存在是學校德育境況的一種寫照,值得我們總結、反省。針對這些問題,學校、教師必須及時梳理、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