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美、德特約記者 藍雅歌 李珍 李勇 青木 ●本報記者 郭孝偉 ●甄翔 柳玉鵬 金惠真
奧巴馬政府探討推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卻遭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反對。作為唯一核爆受害國的首相,安倍的態(tài)度在國際和日本國內廣受質疑。剛剛舉行了核爆71周年紀念活動的廣島和長崎兩市的市長10日聯(lián)名上書,要求安倍不要妨礙美國修改核政策,17日,他們再次表示,將以共同抗議等方式向安倍政府施壓。近兩年,利用廣島和長崎打造二戰(zhàn)“受害者”形象,是安倍政府頻繁打出的一張“悲情牌”。今年5月奧巴馬踏上廣島的土地,成為戰(zhàn)后首位展開此行的現(xiàn)任美國總統(tǒng),算得上是安倍這張牌的最大收獲。然而安倍的最新表態(tài)顯然與他此前的立場自相矛盾,被批評“失信于國際社會”,日本右翼借此躥出的“擁核”火苗更是讓人無法不警惕。對于奧巴馬的想法,世界也并不看好。不少媒體認為,這更大程度上是他希望能以和平愛好者的優(yōu)美姿態(tài)結束任期。16日,在日內瓦召開的聯(lián)合國核裁軍會議進入尾聲,有關禁核條約的意見卻依然對立。通往“無核世界”的道路上,障礙還很多。
安倍的自相矛盾
與奧巴馬政府試圖向“無核世界”再邁出一步相比,安倍的表態(tài)被日本共同社稱作“不和諧音符”。來自核爆受害地廣島和長崎的憤怒,則比這激烈得多。17日,長崎市市長田上富久召開記者會宣布,如果日本政府妨礙美國修改核政策,他們將和廣島市一起采取包括抗議在內的施壓行動。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稱,10日,兩市長共同簽名要求安倍支持美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文書被提交給外務省。德國《歐亞雜志》評論說,作為唯一遭到原子彈襲擊的國家,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至今難以走出夢魘。然而為了得到美國的保護,安倍卻不愿美國降低核威懾力量。
在安倍政府的極力運作下,奧巴馬5月27日訪問了廣島。如今,安倍當時稱奧巴馬的演講“給無核世界以希望”的贊美猶在耳畔。在那之前,曾在日本投下原子彈的美國以及英法等有核國家現(xiàn)任外長首次集體到訪廣島,讓日本外相興奮地歡呼“是歷史性的一天”。
“日本政府嘴上說要廢除核武器,實際行為卻大相徑庭。這難道不會令日本失信于國際社會嗎?”本月9日,井原東洋一作為核爆受害者代表出席了長崎的和平祈愿儀式并與安倍會面。16日,在獲知安倍的反對意見之后,他這樣質疑。曾在5月陪同奧巴馬一行的日本原子彈爆炸受害者團體協(xié)議會事務局次長和田征子也批評聲稱“一定會實現(xiàn)無核武世界”的安倍自相矛盾。
對于此事,日本政府沒有公開作出回應。但私下,日本官員對美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構想的不滿毫不諱言?!度毡窘洕侣劇?7日報道稱,有外務省高官質疑,“在中國和朝鮮的行動不斷升級的背景下,美國又將如何參與這一地區(qū)的安全保障呢?”共同社稱,日本陷入身為唯一核爆受害國卻執(zhí)迷于美國核保護傘的矛盾窘境。
讓日本如此在意的核保護傘到底能有多大作用?中國軍控與裁軍協(xié)會副秘書長翟德泉17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美國給一些小盟友提供核保護傘只能算是一種口頭承諾,因為還從未有過兌現(xiàn)承諾的先例。而且,美國只會在自己的核心利益受到確實威脅的情況下,才考慮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絕不會以他國利益作為標準。實際上,核保護傘的現(xiàn)實意義并不大,只是國際政治斗爭中共同應付對手的一種策略,也是美國換取小盟友忠心的一種手段。
16日,14個亞太地區(qū)國家的40名前政府和軍方高官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強烈呼吁奧巴馬政府采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并要求“太平洋地區(qū)的美國盟友”表示支持。共同社評論說,熟知亞洲安全現(xiàn)狀的專家們大有促使日本政府改變立場之勢。日本前外相川口順子、澳大利亞前外長埃文斯、韓國前外交通商部長官金星煥等人在聲明中說,若所有擁核國家都能采用這一政策,有可能成為限制核武器的全球機制核心。
日本隨時準備跨過核門檻?
對于核武器,日本人感情復雜。因為是唯一遭受過核爆的國家,二戰(zhàn)后一段時期,日本民眾幾乎談核色變。即便在上世紀90年代,民眾反對搭載核武器的美國航母通過日本領海之類的報道還常見諸報端。更不用說在電視節(jié)目或新聞中討論日本是否應該擁有核武器。但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右翼勢力登上日本政治舞臺之后,日本也該擁有核武器的聲音開始出現(xiàn)。這種微妙變化在安倍執(zhí)政之后更加明顯起來。
安倍反對奧巴馬政府推進“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消息一出,立刻有日本右翼媒體跳出來稱,朝鮮在核武器開發(fā)上正在躍進,中國也對發(fā)展遠程導彈不遺余力,日本對奧巴馬政府這一政策表示強烈異議的道理不言自明。美國國防部長卡特有關“這可能讓不安的盟友下決心自行擁核”的說法,讓人不禁點頭。
只要一步基本上就能跨越到擁核國家。
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特朗普“日本可以擁有核武器”的說法,被美國副總統(tǒng)拜登批為“不學無術”,卻得到日本右翼力挺。在日本2CH網站上,有人說,日本完全具備讓朝鮮和中國等國家閉嘴的技術。還有人稱,特朗普說得對,日本早就該廢棄無核三原則。
日本離擁有核武有多遠?共同社稱,熟悉美國政府內部討論的相關人士透露,持“日本一旦認為美國不可靠,何時擁核都不足為奇”觀點已經很普遍,拜登就曾說過“他們有能力一夜之間開發(fā)出核武器”。這些成為奧巴馬政府內部反對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一大理由。但有美國核裁軍專家批評,如果因擔心核武器擴散至日本而無法推動裁軍的話,就實在太諷刺了。
如果日本想要擁有核武器,必須修改和平憲法。目前多數(shù)民調顯示,半數(shù)以上日本民眾對此持反對態(tài)度,這也是“擁核論”尚未在日本占上風的主要原因。但如果修憲成功,再加上核爆記憶漸漸遠去,日本擁核意愿的火苗值得警惕。
奧巴馬想留政治遺產,難
奧巴馬政府探討推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在美國國內和世界范圍都激起爭論。在另一個倚仗美國核保護傘的國家韓國,有媒體認為,奧巴馬的這一打算會加重各方混亂。韓國《文化日報》16日稱,如果該政策正式出臺,意味著即使美國事先發(fā)現(xiàn)朝鮮有計劃核攻擊韓國,也無法采取先發(fā)制人的措施,屆時韓國將“坐以待斃”遭受第一輪核打擊。韓國《京鄉(xiāng)新聞》則認為,朝鮮一直主張自己發(fā)展核武器是為了擺脫美國威脅,美國如果采取這一政策,可以讓朝鮮失去借口。為了實現(xiàn)“無核世界”,大國有必要做出表率。
澳大利亞“新聞”網稱,美國是唯一真正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在核打擊方面持“故意模糊”立場被視為國際關系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威懾力量,也是幾十年來美國全球外交政策的一個基石。美國《時代》周刊批評奧巴馬的想法是“犯傻”。英法據(jù)稱也反對美國這樣做。
但《紐約時報》認為,冷戰(zhàn)之后,美國的非核武實力足以使它成為全球軍事強國。如果率先對中俄使用核武器,可能遭到全面報復,進而威脅自身和盟友的生存。如果對擁有生化武器的國家或恐怖分子使用核武器,則過于隨意。如果對朝鮮使用核武器,那么日韓都可能被輻射塵?;\罩。德國《柏林日報》評論說,目前的核大國中,只有中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如果美俄等核大國也能這樣做,將是全球核政策的一大轉折點。
有關核武的話題總是充滿爭論和對立。16日,在日內瓦聯(lián)合國歐洲總部召開的核裁軍工作會議進入最后一周日程。共同社報道稱,會議計劃于19日匯總出向秋季聯(lián)合國大會提交的報告。圍繞禁止核武器條約,過半數(shù)國家對在2017年聯(lián)大啟動談判表示支持,但日本、北約成員國認為啟動談判為時尚早。
“對奧巴馬來說,他只是希望以和平愛好者的優(yōu)美姿態(tài)結束自己的任期。”俄羅斯政治分析中心網站17日這樣評論說。德國《焦點》周刊稱,如果這一承諾獲通過,奧巴馬將留下豐厚的政治遺產,也有利于他作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的角色。但成功的可能性被認為很低。
大西洋傳媒旗下網站“DefenseOne”稱,事實上,奧巴馬啟動了美國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核武器建造。僅這個月,3套新武器進入采購階段,新型B-61核彈獲批,400枚彈頭的成本達110億美元。《赫芬頓郵報》和YouGov最近進行的民調顯示,在核武器問題上,美國人既不相信特朗普,也對希拉里沒有信心。
翟德泉17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世界警察”美國不但喜歡管別人的事,而且要保持對他國的絕對優(yōu)勢地位。美國的本性和本質決定了,它不可能主動放棄核武器這個無可替代的威懾工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