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統(tǒng)籌 _ 邱勇哲(本刊記者)
中國古典建筑園林篇穿影過壁
ZHONGGUO GUDIAN JIANZHU YUANLINPIAN
文字統(tǒng)籌 _ 邱勇哲(本刊記者)
_山西榆次常家莊園的影壁。
有一個成語叫“禍起蕭墻”,現(xiàn)在大家還經(jīng)常使用。蕭墻,是古代國君宮室大門內(nèi)面對大門的門屏,作用在于遮擋外人的視線,防止外人向大門內(nèi)窺視,臣子要到宮室里晉見君王,進宮室首先要經(jīng)過蕭墻。所以蕭墻之內(nèi)指的就是宮內(nèi)。到如今其更多地被稱之為照壁、影壁,是中國古代庭院的一種附屬建筑。影壁也能創(chuàng)造空間變換之感。古代豪門貴族等大戶人家宅院及寺廟等,均設(shè)置有影壁。影壁所處的位置顯要,除規(guī)模大小不同外,它的結(jié)構(gòu)基本由底座、壁面和壁頂三部分組成,多為磚石壘砌。在用料、造型、結(jié)構(gòu)等方面都很講究,特別重視壁面的裝飾,常見繪畫、書法作品精雕細刻于其上。
風水學中認為在建設(shè)宅園時,同一條街巷內(nèi)戶門對著戶門是不吉利的。因此在置備房地產(chǎn)時,常在戶門外多購一塊地皮,建一個影壁,也就回避了戶門對戶門的矛盾。舊時人們認為在自己的住宅中,不斷有鬼來訪,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許的,其他鬼魂就會給自己家里帶來災禍,影壁可以阻擋不請自來的災禍。這當然有迷信的一面,但是卻道出了老百姓心中對家宅平安的渴望。從心理學角度,影壁也能給人一種安全感。
堪輿盛行之后,影壁又與風水學有了關(guān)聯(lián)。在風水學中,有影壁則外人難知虛實,可以抵擋惡風,減緩風勢,減少了氣的沖煞,有辟邪作用。
左:山西祁縣喬家大院的影壁。右上:山西省晉中市榆次老城的影壁。右下:琉璃麒麟影壁。
在美學上,影壁也具有“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本來是可以直接入內(nèi)的大門多了一層波折,而且有的有內(nèi)外兩重,達到了豐富庭院空間、增加期待值與好奇感的移位,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里喜用移步換景、避免一覽無余的設(shè)計方針。
影壁還有很強的裝飾性。從選材、造型到裝飾手法,對于一位拜訪者來說,影壁無疑是對主人一家的經(jīng)濟實力、社會地位、人文思想、審美觀點等第一印象的展示。兩千多年來中國各地民居的影壁中,祥云、瑞禽瑞獸都占重要地位,而且構(gòu)圖越來越講究,藝術(shù)造詣也越來越高,成為有研究價值的民間雕刻藝術(shù)。
1.大門兩側(cè)的撇山一封書影壁。
該影壁用于“九五之尊”皇帝的宮苑,是全國最高等級形制的。為大調(diào)脊廡殿頂琉璃影壁,前者為黃色頂,須彌座下身;后者為黃琉璃綠剪邊頂,下身為平砌下堿,兩者下身高均占上身的二分之一,兩側(cè)均無撞頭墻,以琉璃柱及馬蹄磉作為邊緣的結(jié)束,琉璃頂用“黃色”,標明“至尊無上”的宮門。著名的如故宮的九龍壁、大同九龍壁、北海九龍壁等。
2.大門兩側(cè)的撇山影壁。
該影壁的做法是布筒瓦硬山頂,素影壁心。其影壁形制僅低于第一類,倒也見莊重素雅。主要用于官宦之門山墻兩側(cè)的前端,顯示出該門前的空間為此處宅施“禮”所用,其主人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也是非同一般的尊貴。若沒有這處撇山影壁,“禮”的施置色彩則差矣。
_北海公園九龍壁。
_山西大同九龍壁。
3.大門外對面的八字影壁。
此類影壁其后為主人的馬號,是放置轎子、轎車、大車、儀仗執(zhí)事以及貯藏一般雜物的地方,也可供馭手、轎夫等干勤雜活的下人居住。至此,通過影壁可看出,它確實有遮隱后部馬號不整房屋的作用,體現(xiàn)出廣亮大門外莊重嚴整的氣氛。馬路兩側(cè)均為一家使用的空間起強調(diào)的作用, 這在清代官宦人家較為常見。
4.大門外對面的一字影壁。
大門外的一字影壁(獨立影壁)與門內(nèi)的一字影壁構(gòu)造、外觀相同,只是其長度為大門寬的2 到3倍,高度與院內(nèi)影壁近似但也較高,這樣顯得氣派。
官宦人家大門外的對面影壁,不得使用琉璃,雖素色素磚,但也有形制等級之分。如使用懸山頂者很少,大部分是硬山頂;八字影壁者少,一般是一字、獨立影壁。
進入大門、走過門道、下一步臺階,迎面便是獨立墻體,即內(nèi)影壁,其與左右對峙的屏門、大門道內(nèi)下置的坐凳欄桿組成第二道外部空間,也是尊崇“禮”制而設(shè)置的——“內(nèi)外有別”的空間。如湖北襄陽的綠影壁,是明代襄陽王府門前的照壁,建于15世紀。明王府是明仁宗的第五個兒子襄憲王的府第,占當時襄陽城的十之二三。綠影壁長25.1米,高7.1米,壁面用綠礬石雕鑿,白礬石鑲邊,壁的主畫面以及壁座、壁頂、壁脊雕龍共99條,大的5米有余,最小的只有十幾厘米。雕龍生動自然,使人有脫壁而出之感。
_湖北襄樊襄王府綠影壁。
5.云南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
說到照壁,云南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不得不提。
所謂三坊一照壁是一種院落方式。院落的三面都用房屋加以圍合,稱為“坊”。坊是三開間兩層的房屋,底層兩明一暗,明間為堂屋,次間為臥室?!叭弧奔次鞑康闹鞣恳环?,左右?guī)慷辉郝涞臇|部,與北京四合院不同。主房對面是一道屏風般的裝飾墻,俗稱“照壁”。三坊一照壁合圍成一個三合院, 與北京的四合院不同, 它缺了一“合”,并且沒有倒座,是一道墻面,在墻面的外側(cè)則是照壁。照壁在此的實際意義與精神需要同樣重要,照壁具有反射光線的實用功能。當?shù)靥鞖庋谉?,院落中的正房開向東方可以避免正午時分強烈的日照,按當?shù)匕鬃迦说恼f法,照壁還能阻擋風水外露,保證家中的好風水密不外泄。不僅如此,智慧的白族人更把照壁作為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天地、精神人格的載體,盡情揮灑著他們的志趣和才情。四合五天井是白族另外一種院落形式,用第四道坊取代了照壁,形成了真正的合院。
_云南大理喜洲嚴家民居。其照壁可以避免正午時分強烈的日照,有反射光線的功能。(邱勇哲/攝)
除了影壁(照壁)之外,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還有一種儀門,即進了大門之后的第二道門,其并不具有實際作用,只是作為權(quán)力和地位的象征,平時儀門是關(guān)閉的,一般人進入大門后從兩旁繞過去,只有貴賓來的時候才打開儀門從中間走過去。
無論是建筑前的影壁,還是大門內(nèi)的儀門,都是中國建筑特有的中軸線布局方式的產(chǎn)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