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都市快報》為例"/>
文/宋 夏
全媒體時代紙媒攝影專版的視覺呈現
——以《都市快報》為例
文/宋 夏
《都市快報》于1999年1月1日創(chuàng)刊,系杭州日報報業(yè)集團主辦。2005年,《都市快報》推出了“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專版,并明確了“大眾參與,不限技術”的定位,推出后便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肯定與喜愛。2009年之前,《都市快報》每周一都會推出專版“視覺新聞”,主要刊載專業(yè)性較強的新聞攝影圖片。而自2010年開始,《都市快報》將“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和“視覺新聞”合并,并重新命名為“快拍快拍”。經過6年多的探索實踐,該攝影專版形成了固定刊載模式,每周3版左右,刊載大眾性和專業(yè)性攝影作品,為讀者創(chuàng)造了一場場紙媒視覺盛宴,形成《都市快報》的一大特色。本文以《都市快報》攝影專版“快拍快拍”為研究對象,探討全媒體時代傳統(tǒng)紙媒攝影專版的轉型與創(chuàng)新之路。
對傳統(tǒng)紙媒而言,專業(yè)化的新聞攝影是其專業(yè)化的新聞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攝影記者也必定扮演著以專業(yè)的圖片新聞記錄社會生活的角色。與新聞記者的專業(yè)視角不同,來自于各行各業(yè)、擁有不同生活經歷的普通讀者,觀察和理解同一新聞事件的角度和立場不盡相同,認知與視野也時常迥異于專業(yè)攝影記者,其一旦加入圖片新聞的報道行列,勢必呈現出獨特的傳播風格。
深諳攝影主體不同而拍攝視閾大有差異的《都市快報》,在確保專業(yè)化的同時,也大力引進和提升大眾化攝影作品的見報比例,并刊載了大量讀者拍攝的日常題材的攝影作品。可以說,其視野有效拉近了報紙與讀者的距離。同時,讀者親自參與到攝影活動中,并有機會刊載到報紙上進行廣泛傳播,充分滿足了讀者個性化心理與情感需求。
2015年“快拍快拍”曾刊登一幅“大獎背后的故事”的照片,這是主題“圓”攝影作品征集的一等獎。這幅獲獎作品中有六雙鞋墊和一只手,創(chuàng)作者描述了照片背后身患尿毒癥女孩圓圓的感人故事。最后,創(chuàng)作者也將作品拍賣所得款項全部捐給了圓圓。這是一張典型的大眾化攝影作品,取材于現實生活,充滿著正能量,取得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果。
全媒體時代,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傳播格局發(fā)生了顛覆性改變,新舊媒體進行深度融合,傳統(tǒng)單一化傳播逐漸轉變?yōu)槁?lián)動化傳播。經過多年發(fā)展,《都市快報》攝影部先后研發(fā)了“快拍快拍”官方微博、微信和移動APP,2010年,“快拍快拍網”正式上線,由此形成了新舊媒體聯(lián)動傳播的開放平臺。
經過近6年的發(fā)展,快拍快拍網已經成為當前國內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原創(chuàng)攝影平臺之一。截至目前,網站注冊會員人數近50萬,每日平均上傳照片多達萬張??炫目炫木W主要是“快拍快拍”攝影專版的新媒體延伸,其作用就是組織一系列有意思的、大眾廣泛參與的攝影活動,面向全國的攝影愛好者,精選原創(chuàng)作品并刊載于報紙專版上,這樣不僅提高了快拍快拍網站的知名度,而且增強了“快拍快拍”專版的吸引力。
快拍快拍網新媒體傳播平臺讀者規(guī)模越來越大,影響力也不斷提升。截至2016年3月,官方微博“粉絲”量突破2.5萬,微信公眾號“粉絲”突破了5萬,而APP讀者則將近60萬。同時,不同新媒體平臺的內容架構策略也有所不同,有效地避免了同質化問題的出現。例如,結合微博、微信的傳播特性,編輯會精選經典攝影作品、優(yōu)秀原創(chuàng)作品等來抓住讀者眼球。APP則結合網站注冊會員特性,以發(fā)布攝影作品為主。目前,快拍快拍APP已經開發(fā)出了十多種專業(yè)濾鏡,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愛與認可。
隨著全民攝影時代的到來,以及媒體融合的深入開展,讀者對紙媒攝影專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這也促使了傳統(tǒng)攝影記者開始進行綜合素質提升?!抖际锌靾蟆吩谶@方面無疑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
第一,《都市快報》非常注重攝影記者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方面,要求攝影記者強化新聞敏感性,提高新聞價值感知和判斷能力。因為新聞攝影強調“決定性瞬間”,所以攝影記者必須要具備超強的敏感性以捕捉最具價值的新聞瞬間。另一方面,《都市快報》非常注重攝影記者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攝影界流傳著一句至理名言,就是“感動讀者的前提是要感動自己”。所以,面對攝影大眾化發(fā)展態(tài)勢,攝影記者要不斷強化新聞專業(yè)素養(yǎng),深入挖掘圖片背后的情感力量和精神內涵,彰顯人文關懷理念。
第二,《都市快報》鼓勵攝影記者參與讀者攝影活動。全媒體時代,隨著讀者攝影需求和參與需求的增強,以往攝影記者單純的采訪拍照已經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而是要主動參與到攝影活動中,與讀者展開充分互動、交流和分享?!抖际锌靾蟆返臄z影記者會與圖片編輯合作,對“快拍快拍”組織的各種有獎征集和比賽活動的照片加以精心評選,并成立專門的部門負責攝影展覽。同時,為了更好地引導業(yè)余攝影的讀者走上專業(yè)之路,《都市快報》會定期開展攝影講座、組織攝影旅行團等活動,這樣不僅拉近了媒體與讀者的距離,也培養(yǎng)了忠實讀者群。
第三,《都市快報》要求攝影記者積極分享個人作品。在全媒體時代,對攝影記者來講,就算攝影水平再高,如果不會傳播,那么效果也是零。因此,《都市快報》要求攝影記者掌握傳播技巧,利用自媒體平臺展開自我推廣和營銷??梢哉f,《都市快報》的所有攝影記者都有自己的專屬傳播平臺和“粉絲”,他們經常會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攝影作品,贏得了讀者廣泛好評。例如,《都市快報》的攝影記者嚴嘉俊,非常擅長人像拍攝,因此就注冊了一個風格鮮明的微信公眾號“人像發(fā)燒友”,定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經驗,目前該公眾號的“粉絲”量已經突破3萬,成為《都市快報》攝影專版的特色。
在紙媒攝影專版的生產中,圖片編輯扮演著重要的把關者角色,主要負責主題設定、照片篩選、版面設計等。但是在全民攝影時代,隨著讀者參與感的增強,以及攝影技術門檻的降低,大量攝影作品撲面而來,這就要求圖片編輯要從把關者角色轉為策劃者,在確保圖片質量的基礎上,通過個性策劃滿足讀者個性需求。由于《都市快報》構建了新舊媒體聯(lián)動化傳播平臺,所以需要編輯的圖片數量也急劇增加,為此,攝影部加大了圖片編輯隊伍建設,形成了圖片編輯與攝影記者規(guī)模持平的局面。畢竟全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生產者,所有人都會拍照片,但圖片質量的把關則需要高水平的圖片編輯。
快拍快拍網每天平均會收到上萬張來自注冊會員所上傳的攝影作品,而這就需要圖片編輯做好甄選工作,以確保網站內容上產的高品質。但由于圖片編輯主要面向的是新媒體,而不是攝影專版,所以其工作范圍大大拓展了,他們不僅要甄選圖片,還要做好專題策劃??梢哉f,在全媒體時代,面對海量圖片,如何甄選出高品質的原創(chuàng)攝影作品,然后采用最佳方式進行呈現和傳播,無疑是對紙媒圖片編輯的一大考驗。
而隨著多元化傳播平臺的形成,如何不斷提高紙媒攝影專版的影響力,如何促進讀者在攝影上的專業(yè)化成長,也成為紙媒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話題。為此,《都市快報》除了要求圖片編輯具備較強的圖片篩選能力外,還要具備較強的線下活動策劃能力。這些線下活動基本以攝影大賽為主,評選出優(yōu)秀的攝影作品并予以獎勵。經過長期的培養(yǎng),《都市快報》的圖片編輯幾乎都具備了較強的創(chuàng)新策劃能力,也使得讀者參與熱情不斷高漲,實現了媒體與讀者的良性互動。2016年1月22日,《都市快報》的“快拍快拍”專版推出了“寒潮中的溫暖鏡頭”的主題作品征集活動,并配上4張相關照片,然后輔以溫暖的文字說明,一經推出就產生了廣泛反響。
作者單位 南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