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芬
(重慶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重慶 400016)
?
老年公寓老年人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網絡的相關性
朱文芬
(重慶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重慶400016)
目的了解重慶市主城區(qū)老年公寓老年人生活質量狀況及其與社會支持網絡的關系。方法采用健康狀況量表(SF-36)、范德普爾社會支持網量表對重慶市主城區(qū)老年公寓123名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不同婚姻狀況、職業(yè)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差異顯著(P<0.05);老年公寓50%以上老年人社會支持網絡規(guī)模<3人,配偶及子女是老年人社會支持的主要來源,情感支持、實際支持及社會交往支持網絡規(guī)模與生活質量各維度呈正相關。結論提高老年公寓老年人生活質量,一方面應加強老年公寓老年人家庭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應擴大社會支持網絡規(guī)模及質量。
老年公寓;生活質量;社會支持
老年公寓作為解決老年人生活起居的社會機構,越來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2〕。國內外大量研究〔3〕表明,社會支持是影響老年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支持網絡狀況與老年公寓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關系。
1.1對象2013年9~10月分層整群隨機抽取重慶市主城區(qū)5所老年公寓130人,入選標準:神智清楚,能回答問卷問題;年齡>60歲;排除功能損害等不能進行正常溝通交流者。共發(fā)放問卷130份。回收有效問卷123份(94.6%)。年齡60~98 歲,平均(82.01±8.219),男26人,女97人。
1.2方法由經過嚴格培訓的10名在校3年級護理本科生到老年公寓對老年人進行調查,問題由調查員為老年人念出,老年人口授后由調查員代為填寫,當面回收問卷。
1.3調查工具①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以前職業(yè)狀況等人口社會學特征。②社會支持網絡的測量采用范德普爾問卷,該問卷從情感支持、實際支持、社會交往支持維度對社會支持網絡進行測量,該問卷是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測量社會支持網絡的問卷〔4〕,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情感支持包括“當您生活中遇到一件對您來說很重要的事情,需要您做出決定,您找誰商量?”、“當您心情不好,想找人談談,您找誰來談?”等問題;實際支持包括“當您需要借一大筆錢,您向誰借?”、“當您年老體弱,不能勞動或工作,賺不到錢時,誰養(yǎng)活您?”等問題;社會交往支持包括“您和誰一起外出,如逛商場、散步等?”、“您和誰至少每月交往一次,如一起聊聊天、下棋或打麻將等?”對每一問題回答的社會角色類型分為:配偶、子女、其他親屬、朋友、鄰居及其他非親屬關系5種。從網絡規(guī)模、網絡關系構成兩個維度對被試的社會支持網絡特征進行評定。網絡規(guī)模指構成一個社會支持網成員的數(shù)目,直接由各類社會支持網絡的成員數(shù)量相加而得;網絡關系構成指社會支持網的核心人物與網絡成員之間的關系,通常用某種特定關系占總關系的百分比表示。③生活質量狀況的測量以WHO推薦的生命質量評價量表(SF-36)中文版的標準版作為調查工具,該量表從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和精神健康(MH)8個維度對生活質量狀況進行評定。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
2.1老年人生活質量狀況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由低到高依次為:PF 0~100〔平均(51.52±29.16)〕分、RP 0~100〔平均(52.85±37.76)〕分、GH 10~92〔平均(54.45±21.01)〕分、VT 15~95〔平均(62.66±21.91)〕分、BP 0~100〔平均(64.76±24.91)〕分、RE 0~100〔平均(70.04±37.59)〕分、SF 12.5~112.5〔平均(71.68±29.26)〕分、MH 30~100〔平均(71.90±15.88)〕分。離異或喪偶老年人生活質量總均分(58.81±21.27)分低于老伴健在老年人〔(72.34±15.65)分,P<0.05〕;有職業(yè)者老年人生活質量總均分(65.04±20.53)分高于無職業(yè)者老年人〔(54.491±9.86)分,P<0.05〕;男性老年人生活質量總均分低于女性,但無明顯差異(60.34±18.53 vs 62.15±19.32,P>0.05),70歲以上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總均分低于70歲以上,但無明顯差異(65.35±20.18 vs 67.12±20.13,P>0.05),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老年人生活質量總均分高于大專以下文化程度,但無差異(66.76±24.35 vs 64.56±25.32,P>0.05)。
2.2老年人社會支持網絡狀況絕大多數(shù)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網絡規(guī)模都較小,84.8%情感支持及89.9%的老年人的實際支持在3人以下,社會交往支持網絡規(guī)模超過3人及以上僅占21.6%;配偶及子女在社會支持網絡關系構成中占主要部分;配偶及子女在老年人情感支持網絡關系構成中占66%,實際支持網絡關系構成中占64%,社會交往支持關系構成中占40%。見表1,表2。
2.3老年人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網絡規(guī)模的相關關系老年人的情感支持網絡規(guī)模、實際支持網絡、社會交往支持網絡規(guī)模與生活質量各維度呈顯著正相關(P<0.01)。見表3。
2.4老年公寓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以生活質量各維度為因變量,社會人口學特征及社會支持網絡規(guī)模各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進入回歸方程的有婚姻狀況、社會交往支持網絡、情感支持網絡,其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及顯著水平見表4。
表1 老年公寓老年人社會支持網的網絡規(guī)模情況(%)
表2 老年公寓老年人社會支持網的網絡關系構成情況(%)
表3 老年公寓老年人社會支持網絡規(guī)模與生活質量各維度的相關分析(r值)
1)P<0.01
表4 老年公寓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r值)
1)P<0.01;2)P<0.05
本研究結果與以往研究〔5,6〕一致。研究表明〔7〕,社會支持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及其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8〕,在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中,配偶的情感支持影響最大,子女其次。職業(yè)〔9〕可以為老年朋友提供更多的經濟收入、建立更多的社會交往途徑,這些有助于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提高其生活質量。老年公寓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大及體能下降,與社會成員的接觸減少,而家庭成員(配偶及子女)則成為他們能夠獲得社會支持的主要來源。以往研究〔10,11〕表明對于看重傳統(tǒng)家庭生活的中國老年人來說,機構養(yǎng)老本身是一種生活應激事件,如果能得到家人的關愛和幫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們對家庭養(yǎng)老的渴望,積極地融入生活,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提高生活質量。家庭關系〔12〕在促進老年人生活質量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不同來源的社會支持〔9〕對老年人的生活仍有著不同的幫助:如家庭成員可給予經濟上的支持、提供生病期間的照料及持久的情感支持等,老年同輩朋友之間可以提供信息及交流健康的行為方式如鍛煉等。
綜上,提高老年公寓老年人生活質量,一方面應加強家庭人員對老年公寓老年人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應從朋友、鄰居及其他關系方面加大情感支持網絡規(guī)模、實際支持網絡規(guī)模、社會交往支持網絡規(guī)模及質量建設。
1段婷婷.石家莊市區(qū)養(yǎng)老院入住人員身心健康測試與健身活動調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1-51.
2張皚頻.重慶市老年公寓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干預〔D〕.重慶:重慶醫(yī)科大學,2008:1-50.
3Lin PC,Yen M,Feter SJ,etal.Quality of life in elders living alone in Taiwan〔J〕.J Clin Nursing,2008;17(12):1610-7.
4賀寨平.農村老年人社會支持網〔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1-99.
5關銳,化前珍.西安市養(yǎng)老機構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第四軍醫(yī)大學 2009;30(1):89-92.
6茅清,柯雪梅.福建中南部城區(qū)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 2007;42(2):165-8.
7Been H,Dalgard OS,Bjertness E.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somatic health problems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among older adults living at home:a cross sectional study〔J〕.BMC Geriatr,2012;12:27.
8Venkatraman MM.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arried elderly pers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ia〔J〕.J Gerontol,1995;50(1):S35-44.
9李建新.老年人口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7;31(3):50-60.
10孫夢霞,李國平,李建湖,等.養(yǎng)老院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的路徑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8):3140-3.
11尤佳凱,湯軍克,丁錦春,等.上海市某區(qū)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0;39(9):1694-9.
12Birditt KS,Antonucci TC.Relationship quality profiles and well-being among married adults〔J〕.J Family Psychol,2007;21(4):595-604.
〔2015-03-27修回〕
(編輯杜娟)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4.105
重醫(yī)大一院2012年度院內護理科研項目(HLJJ2012-11)
朱文芬(1974-),女,主管護師,碩士,主要從事社區(qū)護理研究。
R1
A
1005-9202(2016)14-35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