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前,隨著江蘇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顯著增強,共享發(fā)展成果已經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提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任務。2015年7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印發(fā)《關于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江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文化惠民內容得到拓展,文化惠民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明顯提高,文化發(fā)展成果為更多群眾共享。
體察民意:文化強省的精準把握
推進以新發(fā)展理念為引領、體現共同富裕方向、對區(qū)域協調發(fā)展具有示范意義的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文化興盛是重要的表征。
文化惠民、共享文化成果是文化強省的重要體現。讓群眾充分享受文化發(fā)展成果,切實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首先要精準把握群眾的需求。
長期以來,政府的財政投入多以文化設施建設和直接補助文化企事業(yè)單位、文藝院團為主,這在一定階段是必要的。但是這種投入方式不足以認識群眾文化需求特征,不足以掌握群眾文化需求信息,不足以完善服務效能測評機制,甚至不能完全符合百姓需求意愿。近年來,江蘇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自上而下的單一供給方式,堅持需求導向,建立健全群眾文化需求跟蹤反饋機制,及時準確了解和掌握群眾文化需求,在文化消費市場與消費者之間搭建橋梁,為好產品找到消費者,讓消費者按照自己意愿消費。
開展互動式、菜單式、訂單式服務,努力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對接、“適銷對路”。比如江蘇的金陵圖書館、江陰市圖書館等,嘗試圖書文獻資源“用戶驅動采購”模式,利用互聯網云平臺、開設新書速遞吧等手段,將群眾需要的新書納入館藏書目,直接為老百姓的文化消費“買單”,使老百姓成為公共圖書文獻資源建設的參與者和眾籌者。
通過發(fā)放“文化惠民卡”等由消費者直接購買文化產品的多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促進文化的進一步繁榮,為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糧,也將進一步活躍文化消費,推動文化市場的健康繁榮發(fā)展,還能夠引導文藝院團等文化機構按照觀眾需求進行創(chuàng)作生產,從而提高市場意識和競爭能力,創(chuàng)作出更多與時俱進、與民同心的優(yōu)秀作品,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解決民需:文化惠民的責任擔當
文化惠民重在解決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笆濉逼陂g,江蘇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將經歷從“有沒有”到“好不好”質的飛躍。江蘇將消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盲點,重點推進“文化暢通工程”,在源頭上建好“起始一公里”,在終端上打通“最后一公里”,讓文化的“源頭活水”流進群眾的“田間地頭”。
以消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盲點為首要任務。從江蘇的情況來看,全省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雖然基本形成,但尚未實現全覆蓋,還有少數地區(qū)缺少圖書館、文化館、綜合文化站等。據最新統(tǒng)計,全省市縣公共圖書館覆蓋率為95.7%,文化館覆蓋率為99%,鄉(xiāng)鎮(zhèn)(街道)綜合文化站覆蓋率為98.5%,村(社區(qū))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為99.3%。公共文化設施的缺失直接影響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直接影響群眾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的滿意度。江蘇將加大推進力度,切實消除盲點,確保完成全覆蓋目標任務。
以實施“文化暢通工程”為重點突破。“文化暢通工程”就是通過文化資源信息化、數字化,聚焦“互聯網+”,推動智慧文化建設,在源頭上建設好公共文化服務的“起始一公里”,在終端上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自上而下無障礙暢通,更廣泛、便捷、高效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在源頭上建好公共文化服務的“起始一公里”,意味著將結合“寬帶中國”、“智慧江蘇”等重大信息工程建設,以省級公共文化設施為龍頭,加速推動館藏資源數字化建設,不斷提高文化資源的供給能力,拓展公共文化資源網絡傳輸渠道。在終端上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則要進一步整合基層文化資源,統(tǒng)籌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積極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讓固定的文化資源流動起來,向下輻射、向外延伸,盡量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積極開展“三送”和惠民演出活動,每年全省送書80萬冊,送戲2800場,送展覽40個,組織“精彩江蘇——文化民生基層文藝巡演”40余場。
塑造民格:文化自信的目標追求
塑造民格、以文化人是文化自信的目標追求。文化惠民除了共享發(fā)展成果、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也是成風化人、塑造更為理想的人格的重要過程。當前,社會思潮日趨活躍,人們的觀念漸趨多元,傳統(tǒng)與現代、先進與落后相互交織相互影響,西方價值觀不斷沖擊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面對這種復雜的挑戰(zhàn),應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努力實現從“文化惠民”到“以文化人”的價值追求。
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主流價值、引領文明風尚,是文化惠民的價值導向。應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幫助群眾澄清謬誤、明辨是非,推動群眾精神境界的不斷提升,凝聚群眾的文化認同,提升群眾的文化自信。由泰州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策劃的文化演出,借助相聲、小品、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反映街談巷議、回應時代主題,既弘揚了新風正氣,又充分發(fā)揮了廉政文化對黨員干部群眾的影響帶動作用。倡導基層文藝團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充分展現先進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強民。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喚醒人們的文化自覺,引導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提升精神境界,使人們不再停留在娛樂的層面,而是內生自省,自覺提升精神追求。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的開展,更多群眾到美術館品味藝術盛宴,到音樂廳享受視聽大餐,到農家書屋充電,到城市書吧看書,追求更高品位更高品牌更高層次的文化消費。這些公共文化服務如春風化雨,滋潤著群眾心田,引領社會風尚,對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發(fā)揮群眾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最重要的智力支撐力量。為充分發(fā)揮基層文化人才和專業(yè)藝術人才在文化惠民中的作用,體現群眾在文化惠民中的主體作用,江蘇不斷加強對群眾文藝社團的專業(yè)指導與培訓,積極發(fā)掘和培養(yǎng)群眾文藝骨干,建立和完善群眾文藝骨干隊伍。加大對公共文化管理者和公共文化服務人員的培訓,辦好全省圖書館長、文化館長以及公共數字文化管理、特色數字資源建設、古籍保護等各類培訓班,建立培訓上崗制度,全面提高從業(yè)人員素質,發(fā)揮文化凝聚力,激發(fā)文化創(chuàng)造力。
文化惠民,讓人民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必須堅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因地制宜,高端謀劃,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著力為群眾提供優(yōu)質文化服務;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確保群眾文化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發(fā)展;必須堅持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發(fā)揮文化的教化功能,實現“文化樂民”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向“文化強民”的不斷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文化惠民,增強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動力?!?/p>
責任編輯:陳偉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