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中華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009-01
《圍城》是錢鐘書唯一的一部長篇作品,該作品堪稱一部現(xiàn)代版的《儒林外史》,凝聚了他對社會腐敗、學術(shù)墮落的感嘆,對知識分子在動蕩社會中命運的思考。在《圍城》中錢鐘書以生活時代的一部分知識分子為諷刺對象,主要揭示了當時知識分子的學識的虛無,理想的匱乏,事業(yè)的不得志,愛情的不可得。
學識的虛無。在錢鐘書的《圍城》中,描寫的知識分子幾乎都是高等學者:趙辛楣是留美博士,蘇文紈是旅歐博士,劍橋詩人曹元郎,“中國文學系主任”李梅亭,校長兼“科學家”高松年……唯獨方鴻漸是介于兩者之間,擁有假博士文憑卻未有深厚的學識。不可避免,總有原形畢露的一天。在回國后,便鬧了第一個笑話:演講稿遺失事件。為家鄉(xiāng)中學做的演講被迫講成“鴉片”和“梅毒”,這當然和他本人的學識的虛無有關(guān),還好方鴻漸本人思維較敏銳,未將他與那群所謂的“真”知識分子相離棄?!秶恰分械摹疤盒〕蟆辈恢环进櫇u一人,同時文憑造假的還有三閭大學的韓學愈,他們同有“克萊登大學”假博士文憑。在《圍城》這個大舞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博士和假博士一起上場,為讀者獻上了一場真假鬧劇。
事業(yè)的不得志?!秶恰分械姆进櫇u回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他“岳父”的小銀行里工作,月薪一百塊,這樣的收入正好夠其零用。后來轉(zhuǎn)到三閭大學做事,錢鐘書在《圍城》中用大量筆墨描寫了這批知識分子前往三閭大學時坎坷波折。而方鴻漸并未在三閭大學待久,一年后,又返回上海,在一家報社做最不重要的資料室主任,為“油鹽醋”版塊寫文章。可謂顛沛流離,事業(yè)終不得志。
愛情的不可得。方鴻漸一共經(jīng)歷了張、蘇、唐、孫四位主要女士的情感之路。方鴻漸傾心于唐曉芙,可是錢鐘書偏沒有把唐曉芙許配給方鴻漸,而蘇文紈不愿意施愛于跟她有同等學識的并且青梅竹馬的趙辛楣,偏偏對這位假博士方鴻漸傾心,而她這個真博士日后也可以在這位假博士面前有更多的話語權(quán)、支配權(quán)。當他逃離蘇文紈的圍城后,卻不幸又進入到孫柔嘉掌管的城堡里。與蘇文紈相比,孫柔嘉顯得很普通,她只是一個普通大學生,她和方鴻漸卻有著共同的生活目標: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生活打拼。但對于方鴻漸來說,他一直在愛情的圍城里進進出出,他“愛人”不得,“被愛”不愿意,只得隨便找了普通小女人作為人生伴侶,這是方鴻漸的悲哀,但也反映出了這也許是所有知識分子真正的的婚姻歸宿。
《圍城》中知識分子的學業(yè)、事業(yè)的受挫是他們所處的社會對他們的傷害,這有著客觀的現(xiàn)實原因,而他們愛情的不可得則與他們個人的身份標簽,個人生活的蒼涼密不可分的,這一定程度上歸根于主觀原因。客觀原因上《圍城》中知識分子的遭遇與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的。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大批青年或者出國深造,或者在本國接受高等教育,“博士熱”在那個年代興起。《圍城》創(chuàng)作背景是一個動蕩不安、戰(zhàn)爭頻繁的年代,所謂知識分子回國也沒有太多施展自己才華與能力的機會。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無法安排回國的知識分子“學以致用”,當時社會給予不了讓他們施展拳腳的機會和環(huán)境,只能使他們生出一些寂寞空洞之事來聊以慰藉自己。正如《圍城》中,方鴻漸參加聚會時不幸坐在有狐臭的沈太太身邊時的所發(fā)的抱怨,“政府都可以遷都,自己卻不能換座”正是對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投降進行諷刺。
造成知識分子悲劇命運有客觀原因當然也有主觀原因。知識分子愛情的不可得與他們“知識分子”的標簽有關(guān),似乎正契合了中國的一句古話“門當戶對”,這種門當戶對不是說知識地位的匹配,而是一種合適與否。方鴻漸作為受過東西方文明沖擊的新知識分子,既有追求自由愛情的浪漫情懷,同時又有來自封建家庭的束縛和潛意識中封建思想的糾結(jié),他失意于與唐曉芙之間的感情,包含了知識分子在追求真正愛情上的艱辛;而蘇文紈代表了一種感情上的居高臨下和支配,這有反于知識分子的傲骨;孫柔嘉是個千篇一律的平常女人,婚姻對她來說就是為了嫁人,這又是新知識分子極其不屑的。
雖然作者著力嘲諷知識分子的可笑、可憐、可恥,但更多地是寫出東西文化沖突中知識分子的尷尬和困境?!秶恰吩诰旧鐣椭R分子個人,一方面政府應該努力創(chuàng)造可以讓知識分子自由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不管是國家政府還是我們個人,我們面臨著很多挑戰(zhàn)和問題??傊覀兌紤斠钥茖W的態(tài)度、務實的精神來建設(shè)我們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