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見
民族英雄 氣貫長虹
文/孔見
中國近代史記載的第一個民族英雄林則徐,是一個氣貫長虹、光耀千古的名字。
他是清代杰出的政治家、偉大的愛國者。他出生在福建閩侯(福州)一個貧寒的士大夫家庭里,幼年貧苦的生活培育了他勤奮節(jié)儉的品德,對民間疾苦有深切的體會。他年少好學(xué),抱負遠大,一次登鼓山觀滄海,這位少年見景生情,發(fā)出“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邁詩句。1811年林則徐考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他為政清廉,敢于為民請命,政績卓著,深得民心,百姓稱頌其為“林青天”。
林則徐生逢國家多難之時。自19世紀初以來,英國殖民主義者就把鴉片毒品作為掠奪中國財富的手段,這種罪惡活動愈演愈烈。這不但吮吸中國人民的血汗,使大量白銀外流,而且摧毀中國人的身體和精神,最終會毀滅一個民族。這連英國人蒙哥馬利·馬丁也承認:同鴉片貿(mào)易比較起來,奴隸貿(mào)易還算是仁慈的。林則徐目睹這一民族慘禍,他的思想也由以興利除弊為主的民本主義,升華為以救亡圖存為主的愛國主義。他很早就深感到鴉片泛濫已成為“國計民生之大害”,這種鴉片貿(mào)易是“以土易銀”,是“謀財害命”。1837年他在湖廣總督任上,實行雷厲風(fēng)行的禁煙措施,收繳煙土,當(dāng)眾銷毀,并推廣戒煙斷癮的藥方。他上書道光皇帝,力主禁煙,沉痛陳詞:如果再不當(dāng)機立斷,“是使數(shù)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這切中要害的話,終于打動了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煙。他到任后,杜絕一切行賄受賄的行為,就連欽差公館一切食用,都自行買辦。
林則徐經(jīng)過周密細致的調(diào)查,在廣東發(fā)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他除了打擊國內(nèi)販毒、吸毒者外,重點嚴懲外國鴉片販子,根絕毒源。嚴令停泊在廣東海面的外國運送鴉片的船只,一律限期全部繳出;并要他們保證以后“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jīng)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懾于林則徐的凜然正氣、堅定決心和有力措施,迫使英國商人交出20283箱鴉片煙,美國在廣州的商人也被迫交出1549箱鴉片煙,總計約230多萬斤煙土。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廣州虎門海灘舉行了震驚中外的、延續(xù)20多天的銷煙壯舉。這是中華民族值得紀念的一個日子。
虎門銷煙是林則徐為維護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尊嚴作出的永不磨滅的歷史性貢獻。他是一位富有遠見的仁人志士,為謀求國家的獨立和富強殫精竭慮,一方面敢于抵抗外國的毒品侵害和武裝侵略,一方面又是睜開眼睛認識世界、倡導(dǎo)向西方學(xué)習(xí)的開路人。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有作為、敢擔(dān)當(dāng)?shù)挠⑿廴宋?,卻受到了腐朽的封建王朝的迫害。毫無信義可講的英國殖民主義政府為了保護一本萬利的鴉片貿(mào)易和奪取中國更多的權(quán)益,終于發(fā)動了一場可恥的侵華戰(zhàn)爭。在林則徐抗擊英軍取得巨大勝利的情況下,昏庸的道光皇帝卻驚慌失措,聽信投降派的誣陷之詞,將林則徐革職查辦,最后流放新疆伊犁。
林則徐的光明磊落、一心為國,是感天動地的。他對自己遭受迫害的厄運淡然處之,一如既往心系國家安危。他途經(jīng)河南又奉命協(xié)助治理黃河,帶病堅持在筑堤工地指揮,直至大壩合攏。在赴疆途中,仍奮力呼吁造船炮、建海軍,并詳細描繪了建設(shè)中國海軍的設(shè)想;在身處磨難之中,仍心系江南戰(zhàn)局,寫出了“關(guān)山萬里殘宵夢,猶聽江東戰(zhàn)鼓聲”這樣沉痛的詩句。在新疆伊犁,他關(guān)心邊防,警惕沙俄的侵略活動,自告奮勇協(xié)助當(dāng)?shù)毓賳T開墾荒地、修筑水渠,改進推廣新疆人民創(chuàng)造的坎兒井,使一些干旱地區(qū)變成綠洲。后來新疆人民感念他,把坎兒井稱“林公井”。
林則徐的一生,實踐了他自己寫下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名句。他的名字,已成為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象征,是不朽的民族英雄。但誰能料到,在中國革命勝利60多年的今天,居然還有人褻瀆、誣蔑林則徐這樣的偉大歷史人物,把他英勇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行動,說成是“激進主義”的盲動,甚至說“林則徐飛起一腳,把中國踹入萬劫不復(fù)的深淵”。這種喪失了起碼的民族良知的言論,只能提醒我們認識在今天的中國依然有琦善一類的人物,提醒我們維護民族英雄、警惕歷史虛無主義作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