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懷
[摘 要] 三尺講臺是每個高校教師奮斗的主要陣地,而課堂教學是每個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但是當前高校普遍存在課堂教學質量不高,學生無心課堂的現(xiàn)象。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從教師、學生兩個角度出發(fā),重點探討教前、教中和教后三個環(huán)節(jié),提出打造高效活躍的課堂的方法和建議。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4-0138-01
伴隨著高職院校課程改革進程,絕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越來注重實踐教學,注重學生的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壓縮理論教學的時間。如何解決教學質量和效率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是擺在每個高校教師面前的難題。從教師的角度,應該注重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準備,即教前、教中和教后,充分做好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準備,努力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教前準備是基礎,認真做好備課工作,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作為教師,要有過硬的教學業(yè)務能力,做到對所教課程的完整掌握。接手每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前,熟讀教材是必做的工作,不僅要熟悉所教教材,還要熟悉教材所涉及的周邊內容。高職院校對專業(yè)教師的要求不僅是“?!保蠼處熞粚6嗄?,這是由高職學生的學情所決定的,教師能深入淺出地教學,學生才能形象生動地理解。同時,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師。
(一)備教材
首先,要選擇適合本校學生的教材。很多高職院校使用的教材多為本科教材,本科院校的教材在理論深度、難易程度方面超出了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符合高職學生的學情;同時,一些冷門專業(yè)的教材落后于現(xiàn)行社會需要。比如,冶金專業(yè)教材的理論知識至少落后現(xiàn)在冶金工藝十年以上。教師備教材,要選擇適合高職學生的教材,注重基本內容與前沿結合,專業(yè)要求與社會需求結合。
其次,教學內容應是有側重點的。我們對課堂教學內容要慎重選擇,緊扣教學大綱,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要講的內容上做到精益求精,其他內容要忍痛割愛,教學過程中還應結合教學要求及學生自身素質特點進行內容的增補及調整。
(二)備學生
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每年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會有所起伏,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較高時,課程教學就相對要流暢,所教的課程內容可以適當延伸些;學生整體文化素質的不高時,要求教師能深入淺出,重點講解難點要點,務求做到精準教學。同時,教學方式也要因材施教,與時俱進。比如,文科類專業(yè)學生,喜歡討論社會熱點事件,追逐時尚潮流,課堂教學中可多結合時事、社會熱點和時常潮流,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理工科教師則應對專業(yè)前沿的最新科技、工藝方法要耳熟能詳。
(三)備教師
要了解自身的教學特點,充分利用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以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魅力贏得學生的喜愛。同時博采眾長,學習其他教師的優(yōu)點,不斷充實提高自己。同時,也應進行甄別,教學方法有的適合自己使用,有些教學方法就不符合自己的教學氣質。
二、教中實施是打造高效活躍課堂的重點,要致力于打造高效活躍的課堂教學模式
有了充分的教前準備后,要注重教學過程的實施。課堂結構既包括宏觀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流程,也包括微觀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和銜接,45分鐘的時間如何分配等方面的思考。
(一)一堂課要做到先聲奪人
45分鐘的前5~10分鐘直接決定這堂課的成敗。許多教師往往用這段時間進行考勤點名,學生的興趣處于低壓狀態(tài)。為使學生亢奮起來,課堂教學開始時可以播放一些視頻,或者講述與本次教學內容有聯(lián)系的社會熱點事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每次課程應當有不同的開堂,可以師生互動、可以相互切磋,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氛圍。
(二)做好教學過程的基本掌控
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我們不可能完全掌控整個教學過程。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努力營造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氛圍,創(chuàng)建“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教師指導學生互動教學”的立體化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三、重視教后作業(yè),教后布置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
一堂完整的教學設計應當包括一個漂亮的課后布置。擯棄一些落后的、重復性的作業(yè)布置,布置一些開放性的作業(yè),讓學生自己思考,而不拘泥于一個參考答案。對期末綜合考核也應有所創(chuàng)新,注重學習過程的表現(xiàn),弱化末考環(huán)節(jié),考核評價前也可以參考班級輔導員意見。高校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其次才是如何做學問,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給學生一個合理的考核成績。
參考文獻:
[1]儲德峰.從“占有”走向“生存”:高校課堂教學價值取向嬗變[J].高教探索,2014(1).
[2]胡少紅.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4(3).
[3]章小莉,傅仕諍.關于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思考:討論式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的探討[J].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