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昆(福州第十中學)
談初中生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
黃曉昆
(福州第十中學)
探索培養(yǎng)初中生語感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以及遷移力,增強聽說讀寫能力。
常態(tài)授課;“說”“寫”教育;課外閱讀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逼浣虒W建議和教學評價均對“語感”進行了專門強調。今天我們所面對的初中生,從聽說讀寫各方面均表現出語感能力的不足,對語言對象往往難以準確快速地感知和表達。語感培養(yǎng),作為語文特殊思維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和突破口。如何在語感培養(yǎng)實踐性方面摸索更多更好的操作方法,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一項重要內容。
葉圣陶在《文藝作品的鑒賞》中指出:“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的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叫做語感?!边@是對“語感”最早的闡釋。夏丏尊在《文心·語匯與語感》中說:語感是“對于詞類的感覺力”。蘇廷楨、楊炳輝等從心理學的角度認為語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統(tǒng)一的一種悟性”。語感也是當代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轉換生成語法理論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他假設人腦中存在一個“語言習得機制”,人們在此基礎上,于具體接觸語言的過程中,獲得一種直覺的語言知識,于是就能夠自然而然地識別和理解、創(chuàng)造和生成句子。
迄今為止,學界對語感的闡述主要圍繞“靈敏”“迅速”“準確”“直覺”“經驗”等展開。
筆者認為,語感是一種對語言文字直接、迅速而又大致準確(經得起理性分析檢驗)的感悟能力,主要體現在理解、判斷、聯想等方面。它和學習生活經驗、心理情感傾向及既成觀念有關,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
語感能力并非萬能,但它確實有著牽一發(fā)動全身的功能。因此,葉圣陶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眳问逑嬉舱f:“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p>
就學生而言,文本欣賞(以聽、讀為重的審美)、溝通交流(以說、寫為重的表達)、思維及人格培養(yǎng)都與語感有關。語感,既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切實發(fā)展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擁有較好的語言分寸感和情味感,更準確地接收外來信息,更優(yōu)質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是提高終身生活質量的基本條件。
以語感培養(yǎng)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推手,培養(yǎng)過程從三方面入手:
1.建立常態(tài)授課的系統(tǒng)工程——每個部分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力爭滲透語感教學
(1)建立預習常態(tài);
(2)建立授課常態(tài);
(3)建立課后常態(tài)。
2.重視品讀
(1)追求高質量的“說”(誦讀、表意);
(2)追求高質量的“寫”(感悟、創(chuàng)新)。
3.重視課外閱讀積累
目標 方法措施說明整體感知是重要的語感。培養(yǎng)初中生的語感能力即:對言語對象的多方面(聽說讀寫)的準確快速感知和清晰精彩的表達A看文字,快速概括中心(缺乏總體感知,就可能“一葉障目”)。語感強的人,隨處皆可批注。要達到習慣成自然。建立常態(tài)授課的系統(tǒng)工程(1)建立預習常態(tài)——初讀(默讀,略讀,整體感知)B就不同文體(文章體裁或文學體裁)設計不同學案,學生通讀概要,在限定時間內自由且快速地圈點批注(形成習慣),師生課前溝通。C學生預習先提出問題,小組、教師篩選整合(啟發(fā)始于憤悱。教師的問不能取代學生的問——避免教學中“請君入甕”使學生成為“偽主體”,影響語感培養(yǎng)),體現預設與生成的統(tǒng)一。不能以教師的“感”取代學生的“感”。由此,預習要提前布置,對于教學計劃性的要求大大增強。
續(xù)表
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擁有一次站上講臺的機會,并可以在經濟、政治、文化或國際時政等相關方面任選話題展開闡述和評論。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和實踐,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從課堂理論知識向課外生活實踐延伸。如在講授課程《科學發(fā)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高一7班向×同學的課前展示《水資源污染——漢江》,有效聯系“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課程內容,精心制作PPT和搜集視頻資料,其內容生動具體,能夠在全球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的背景下,著眼于身邊實例——漢江,積極號召大家從生活小事做起,共同看護生態(tài),愛護母親河,探究水資源的利用和防治措施,倡導樹立珍惜水資源、節(jié)約水資源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這樣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學習活動,既能促進學生各方面才能的發(fā)展,又能使學生積極思考,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實現了教材理論知識與課外生活知識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了“教材理論是根本,課外知識是補充”的新型教學方式,極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高中新課改的要求下我們的教育需要回歸生活、回歸社會,學生不僅要掌握教材的理論知識,還要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作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理念、新方法,不斷鉆研教材,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使我們的思想政治課堂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上既能利用生活實例解讀教材理論知識,又能使他們學會用正確的思想理論知識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使知識的汲取和生活真正關聯起來。我相信,只要我們做到聚焦課堂,關注生活,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就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使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煥發(fā)出嶄新的活力。
·編輯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