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姝
1914年的上海法租界,在徐家匯
橋附近,一個穿著白色單薄連衣裙的
姑娘從弄堂里匆忙跑出來。她上了一
輛黃包車,連聲催促車夫離開,不時
地回頭張望。她這時候還叫阿媛,不
是日后那個名震上海的董竹君。在這
個春寒料峭的夜晚,她從妓院中逃出
來,決定去找心愛的男子遠走高飛。
董竹君出生于一個貧窮家庭,父
親在上海拉黃包車,母親給有錢人家
做傭工,日子過得很艱辛。盡管家境
貧窮,但父母還是堅持送她去念書。
他們的愿望很樸實,因為自己識字不
多,吃了很多苦頭,他們希望女兒多
念點書,以后可以嫁個好人家。6歲
時,董竹君進了私塾。
不過好景不長,父親因為勞累過
度患上了嚴重的傷寒癥,不能再出去
拉車,家里變得更加貧困。父母忍痛
將董竹君送去學戲,然后以2年300大
洋的價格,抵押給了五馬路的一家妓
院,只賣藝不賣身。
那時董竹君還不到14歲,知道自
己跳進火坑里,她經(jīng)??囍?,可是
見慣了庸脂俗粉的男人卻對她趨之若
鶩。董竹君竟因此紅了起來。如果她
一直在青樓待下去,也許會和很多風
塵女子一樣,慢慢沉淪下去。但命運
讓她遇到了夏之時。
夏之時出生于四川,早年留學日
本,后來加入同盟會。1913年,夏之
時來到上海,參與討伐袁世凱的“二
次革命”。為了掩人耳目,常常在青樓
聚會議事,他就這樣遇見了董竹君。她
的清麗容貌和動人嗓音令夏之時怦然心
動;他的高大身材、英俊豪放的革命氣
質(zhì)同樣讓董竹君情不自禁。
崇拜和跳出火坑的急迫心情讓董
竹君對這位比自己年長13歲的男子心
生依賴。這隱隱為日后兩個人的悲劇埋
下了伏筆。但此刻的董竹君來不及考慮
太多,她這一年來了月經(jīng)。這意味著她
開始成長為女人,可以接客了。
而此時,袁世凱懸賞捉拿夏之
時,他被迫躲藏起來。董竹君趁著上
街買東西的時間,找到了夏之時住的
旅館。董竹君曾這樣描述見面時的情
景:“當我一進房門,他就從床上跳
起來,抱住我失聲痛哭。這時我才感
覺到自己亦是真心喜歡他?!?/p>
董竹君沒有被愛沖昏頭腦,對于
婚姻,她提出了3個要求:第一,不做
小老婆;第二,婚后去日本留學;第
三,回國后組織一個好家庭。夏之時爽
快地答應了這些條件,并提出馬上要為
董竹君贖身。但是,董竹君拒絕了,在
她看來,如果夏之時為她贖身,自己就
是對方買回的東西,沒有尊嚴可言。于
是,她倔強地重回妓院,把綾羅綢緞金
銀珠寶全部歸還妓院,清清白白,一身
素衣,逃離這個火坑。
兩人在法租界的日本旅館內(nèi)完
婚。那年,夏之時27歲,董竹君15
歲?;楹鬀]幾天,董竹君就隨新婚的丈
夫去了日本。1916年,他們的長女國
瓊出世了,董竹君相夫教女,苦中有
樂,生活得十分充實。夏之時專門聘請
了老師到家中教學,讓董竹君讀完女子
師范高等學校的理科課程。通過此次留
學,加上董竹君自身聰明好學,她的才
學在此期間獲得很大提升。
1919年,夏家遷居成都。這時
的夏之時突然被解除軍權,意志的消
沉使他逐漸由革命者轉(zhuǎn)變?yōu)橐粋€守舊
的鄉(xiāng)紳。董竹君卻是個閑不住的人,
她想自己做生意。守舊、愛面子的夏
之時一開始強烈反對,后來招架不住
她的硬脾氣,答應了。他給她出錢辦
了“富祥女子織襪廠”和出租黃包車
的“飛鷹公司”??墒?,他們夫妻之
間的關系卻越來越僵。夏之時不僅限
制董竹君與其他男性接觸,還重男輕
女,竟然不允許4個女兒讀書。這是他
們感情破裂的主要因素。
1928年,夏之時因為生病趕到上
海治療,董竹君和孩子們都留在了老
家四川。受夠丈夫?qū)V坪桶缘赖亩?/p>
君決定和丈夫攤牌決裂,她將黃包車
行和紗廠的兩處生意變賣,然后一聲
不吭地帶著子女到達上海。
這件事震驚了整個四川。夏之
時看到報紙后,氣得雙手發(fā)抖。董竹
君想留在上海打拼,最后夏之時妥
協(xié)了。最初幾年里,董竹君做生意總
是賠,夏之時一度停止了給他們生活
費,想迫使她回家。分居5年后,夏
之時再次趕往上海和董竹君見面。一
見面,夏之時就問:“幾年不見,事
業(yè)有什么成就?你若回心轉(zhuǎn)意跟我回
去,我一輩子錦衣玉食供養(yǎng)你?!?/p>
這一次見面后,倔強的董竹君選
擇了離婚。她獨自帶著4個女兒在上海
掙扎,竟然也開創(chuàng)了一番事業(yè),先后
成立錦江川菜館和錦江茶室。新中國
成立后,她將自己經(jīng)營的產(chǎn)業(yè)合并,
更名為錦江飯店,捐贈給了國家。
離婚后的董竹君沒有再嫁人,她
家里一直放著夏之時的照片。她也從沒
有對孩子們說夏之時的不好,只是說他
脾氣非常暴躁;還一直把她和夏之時的
結婚照放在臥室床頭,直到她逝世。
據(jù)說,董竹君的臨終愿望是,在舉行葬
禮時播放愛爾蘭民歌《夏天最后一朵玫
瑰》,這曾是她和夏之時非常喜歡的歌
曲。她用這首歌隱喻她是夏之時的夫
人,她和夏之時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恩恩
怨怨,最后還是要化解……
(摘自《心若淡定,便是優(yōu)雅》
現(xiàn)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