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兆霞
(霍山縣扶貧和移民開發(fā)局安徽 霍山 237202)
貧困縣域村級財務管理問題探討
汪兆霞
(霍山縣扶貧和移民開發(fā)局安徽 霍山 237202)
社會發(fā)展新形勢下,黨和國家逐漸加大了對三農問題的關注的力度。貧困縣域地處偏遠地區(qū),先天條件不足,缺少改善自身經濟狀況的能力。對此國家給予了加大的資金支持,但由于貧困縣域自身功能較弱,直接影響了政策實施效果。如何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強自身功能,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本文將從村級財務管理概念入手,分析貧困縣域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和對策,旨在更好地落實扶貧工作。
貧困縣域;村級;財務管理;問題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快速發(fā)展,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逐漸突出,財務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國家解決三農問題進程。然而當前貧困縣域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基礎較差、核算失范等,并未真正發(fā)揮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不利于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健康發(fā)展。因此加強對財務管理問題的研究,不僅能夠透過現(xiàn)象找到問題產生本質,還能夠提出一些針對性建議,為優(yōu)化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從根本上提高扶貧工作有效性。
所謂村級財務管理,主要是指村民委員會對村級公共財務、集體資產財務的核算、計劃及監(jiān)督全過程。它是農村經濟工作的重點,也是各級黨委、政府最為關系的焦點,與農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市場經濟體制下,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得到了更多發(fā)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其中如何落實好扶貧工作就是最大的挑戰(zhàn)。
為了提高問題研究針對性,筆者將選擇部分貧困縣中的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作為研究對象,調查內容涉及基本狀況、財務核算等多個方面,此次調查共收回問卷15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144份。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后發(fā)現(xiàn),當前貧困縣域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問題:
2.1 經濟基礎單薄
隨著國民經濟不斷發(fā)展,我國農民年均收入有所提升,但是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全體村民年均收入低于2000元的占比為38.6%,在2000~5000元的為52%,該高于5000元的僅為10.6%,遠遠低于全民農民年均收入。不僅如此,農民收入普遍來自于農產品收入、外出務工收入等,少量村民依靠家庭副業(yè)收入。即使村委會干部報酬在并村后有所提升,但是仍然與人均純收入存在一定差距。表1為受訪村民經濟來源。
2.2 集體經濟實體較少
貧困縣域集體經濟較少,村級組織收入微乎其微,僅能夠依靠政府補貼維持正常運轉。據相關數據調查發(fā)現(xiàn),2014年全國村級集體組織總收入為3000多億元,每個村平均為50多萬元,但是筆者在實際調查中發(fā)現(xiàn)并不樂觀,集體組織收入僅能夠達到17萬元,還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35%。村集體組織財務負擔非常沉重,無法實現(xiàn)良性運轉[1]。2014年,全國村級組織總支出為2330億元,平均到每個村為40萬員,但是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集體支出平均為13萬,充分證明了貧困地區(qū)的收支能力非常低,與扶貧工作要求存在較大的距離。
2.3 核算工作不規(guī)范
表1 受訪村民經濟來源
貧困縣村級財務核算工作缺乏規(guī)范性,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會計與出納崗位為同一人的占比達到了30%以上,且財務傳統(tǒng)會計記賬方法,僅有50%的村子實現(xiàn)了復式記賬,尤其是會計電算化尚未得到全面推廣。不僅如此,村級財務人員配置不完善,雖然很多村設置了會計崗位,但是多數為兼職。在此基礎上開展財務管理,使得財務透明度不高,且財務公開不全面、不及時,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定期或者不定期公開財務的村分布占比為49%和17.6%,這其中不乏存在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才公開財務報表,直接影響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僅如此,如果核算不準確,還會影響到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
2.4 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偏低
相比較城市,貧困縣的財務工作并不具備吸引人才的能力,使得很多財務人員出于偏大的年齡,如財務人員年齡30歲以下的受訪村僅占3%,30~40歲的占比為49.6%,而40~50歲的占比為24.9%,還有個別村會計人員年齡在72歲高齡。由于長期處于較為閉塞的環(huán)境當中,財務人員知識無法得到及時更新,很多文化水平并不高,正因如此,導致我國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始終處于不健康狀態(tài)。
3.1 夯實財務基礎
政府作為宏觀調整的重要主體,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力量,在解決農村財務管理問題方面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積極作用。具體來說,應加大對村級組織政策及財政支持,并積極借鑒和學習國外發(fā)達國家先進的農業(yè)合作社經驗,大力發(fā)展多元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將獨立的組織有機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促進農民之間能夠形成互相幫助的良好格局,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fā)展,更為關鍵的是能夠避免少數人控制國民財富等消極現(xiàn)象。如“蘇南模式”,將產權多元、形式多樣的為特點的村級多為經濟作為主要發(fā)展模式,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推進主導產業(yè)迅速崛起,同時兼顧股份合作制,由國家財政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緩解村級財政負擔,真正意義實現(xiàn)對村級財政工作的有效管理。
近年來,在縣領導的帶領下,從硬件與軟件兩個層面入手,將美好鄉(xiāng)村建設作為加快城鎮(zhèn)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在建設村莊的同時,積極開展扶貧工作,圍繞著本地的支柱產業(yè),共同推進農業(yè)發(fā)展、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3.2 重視財務規(guī)范化
我國貧困縣域村級組織分布較廣,且具有分散性,黨和國家根據大環(huán)境制定了一些政策和制度,缺乏一定針對性。因此上級管理部門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fā),積極制定可行性較強的制度,并側重對扶貧工作的落實,為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據,逐步規(guī)范村級財務工作,并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套系統(tǒng)完善、科學規(guī)范的制度體系[2]。信息時代下,我們還應加快對農村財務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推廣和普及會計電算化范圍,構建統(tǒng)一的財務管理系統(tǒng),將扶貧工作計劃納入到信息系統(tǒng)當中,實現(xiàn)對本地貧困戶的統(tǒng)一管理,關注貧困戶的真正需求,從而促進我國農村經濟健康發(fā)展。如“廣東龍江模式”,將村級財務工作移交給第三方機構,實現(xiàn)對村級財務的代理,實現(xiàn)了制度管人、科技管賬等管理目標,不僅有效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權益,且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了較大的支持,為農村改革和發(fā)展注入了新力量。
3.3 構建財務監(jiān)督機制
基層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村民樹立民主意識,行使自己的監(jiān)督權利,鼓勵村民自己決定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村務,實現(xiàn)全民理財目標。具體來說,為了顯著提高村民的參與性,應明確財務公開時間、地點及方式等,提高財務公開化、透明度,方便農民對財務工作的有效監(jiān)督。扶貧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作,要堅持公平原則,因此采取這種方式非常必要,能夠讓廣大人民群眾明確認識到扶貧工作的公平性,如山東省蓼蘭鎮(zhèn)“陽光村務工程”,明確要求要每月進行一次“理財、張榜、議事”,實現(xiàn)了民主理財與群眾監(jiān)督有機整合的目標。除此之外,還應積極配置審計監(jiān)督,除了上下級檢查,還可以開展村與村檢查等多元審計方式。隨著未來農村經濟不斷發(fā)展,還應適當考慮引入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yè)性機構參與到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當中,形成強有力的監(jiān)督格局,提供財務管理有效性。
3.4 加強財務人才培養(yǎng)
政府可以采取補貼和獎勵政策,鼓勵年輕人回到農村參與家鄉(xiāng)建設,如設置專項基金等,構建新型村級財務人員培養(yǎng)體系,緩解貧困農村的空心化現(xiàn)象,為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另外還應完善財務人員聘任機制,公開招聘財務人員,明確要求財務人員應持有會計從業(yè)資格證,強化其道德教育與定期培訓,完善村級財務人員培訓機制[3]。同時,針對村級財務人員設置存在的很多不合理之處,基層政府要加強對人員的規(guī)范化管理,實施獎懲制度,形成激勵與約束相互影響的良好格局。
根據上文所述,貧困縣域農村經濟基礎非常薄弱,直接影響了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水平。因此隨著未來經濟發(fā)展,我國政府還應給予更多關注,加強對貧困縣域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存在問題的研究,找到不合理之處,從構建財務監(jiān)督機制、財務人才培養(yǎng)等多個角度入手,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從而為解決三農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1]楊運星.貧困縣村級財務管理問題研究——基于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S縣的思考[J].財會研究,2011(03):46~48.
[2]張穎慧,聶強.貧困地區(qū)小額信貸的運行績效[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89~97+118.
[3]王小華,王定祥,溫濤.中國農貸的減貧增收效應:貧困縣與非貧困縣的分層比較[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4(09):40~55.
F302.6
A
1004-7344(2016)16-0274-02
201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