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峰
吉林人民廣播電臺,吉林長春 130033
融媒時代廣播發(fā)展策略研究
楊新峰
吉林人民廣播電臺,吉林長春 130033
媒介融合是科技發(fā)展的結果,在推動社會新聞傳播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融媒時代,分析廣播發(fā)展策略。
融媒時代;廣播發(fā)展;策略;研究
在媒介融合下,廣播新聞發(fā)展逐漸跳出了傳統模式的桎梏,以新的形象展現在受眾面前。在新時期,融媒時代是新聞人本化的時代,廣播發(fā)展逐漸從單一的新聞事件傳播中,轉變?yōu)榱诵侣劵?,將受眾的地位提升。尤其是以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為基礎的廣播新聞傳播,為社會受眾參與廣播新聞提供了平臺與機會。為此,本文將對融媒時代的廣播新聞發(fā)展進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發(fā)展建議。
1.1媒介融合中逐漸凸顯人本主義
研究廣播媒體的發(fā)展,需要從媒介融合的概念研究起。媒介融合將不同類型的媒介相互結合,使得廣播新聞能夠呈現出不同功能。隨著數字化技術在新聞媒體中的應用,新媒體得到快速發(fā)展,使得現代媒介融合發(fā)生重大改變?,F代媒介融合,能夠以科技信息技術為依托,以視頻互動、文字、聲明等結合法方式,運用于不同信息輸出端口,實現新聞傳播。新媒介的出現,有效改變了媒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廣播在為社會服務的同時,為人們創(chuàng)建和諧的輿論環(huán)境,以人的信息需求點出發(fā),發(fā)展多元化的新聞媒體,注重社會輿論[1]。
1.2融媒時代提升受眾價值
媒介融合,激發(fā)出很多新媒體,如微信、微博等。其中微博在媒介融合下,所能夠實現的廣播功能比較大。受眾在微博世界,對廣播事件的看法表達不受外界的干擾。換言之,微博廣播媒介的出現,一方面能夠促進受眾對新聞事件進行意見表達,進而實現自身價值;另一方面,在科技不斷的發(fā)展的當今社會中,每一個位受眾,都有屬于自己的事物判斷價值體系,并沒有固定的思維邏輯。微博廣播媒體傳播形式,能夠有效促進社會公民意識培養(yǎng)。同時當人們在感情表達上具有較大的自由時,受眾的內心傾向能夠充分實現自主性。
2.1發(fā)展多元化的廣播采編
科技不斷發(fā)展,傳統模式下的廣播需要將其固有模式轉變,打破傳統模式中單一形式化束縛,將封閉的廣播條件更改,并發(fā)展多元化的廣播。而發(fā)展多元化的廣播過程中,首先需要結合市場發(fā)展模式,以服務為核心,踐行當代廣播的方針,將新媒體理念融入到實際的廣播改革中來。在實際的新聞資訊采編中,以服務于社會為核心,以多元化的實現方式,來實現經濟效益。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對從業(yè)人員的思想帶來沖擊,科技背景下的信息時代再也不是傳統媒體單一化運行的模式了,而是全民參與、全民互動的高效信息時代,廣播從業(yè)人員需要將其固有思想轉變,接受媒介融合理念,服務于大眾。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新聞的出現,使得人們對新消息接收的地域感消失,且實際的生活與工作之間的界限明顯消失,在汽車上、餐廳里以及眾多公眾場合,人們都在不停的用電話處理公務。甚至在家中,人們都能夠拿起手機觀看近期發(fā)生的新聞,手機媒介的出現逐漸豐富了人們的感官以及思維方式。同時也為廣播行業(yè)內發(fā)展多元化的采編提供了條件[2]。
2.2以受眾為核心,樹立服務理念
社會受眾廣播媒體發(fā)展的核心人物,廣播媒體發(fā)展的根本就是向受眾傳播正確的、真實的信息,通過信息服務的模式推動社會發(fā)展。廣播媒體在為社會受眾提供服務的全過程,實際上就是人本主義的體現,人本主義在廣播媒體傳播中的滲透,逐漸從廣播渠道中轉移到人們的生活中,更加的便捷、及時以及影響力高。中國首席廣播電臺,在經過多次改版之后,新增了很多服務功能,主要強調的為受眾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務,并且該種信息服務所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能夠為受眾提供諸多的資詢服務。在中國之聲,改版之后,其服務主要傾向于了社會公益服務,在該廣播媒體中,能夠一改傳統的單一播報形式,通過快速播報的模式,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出新的廣播節(jié)目《此時此刻》,該節(jié)目的內容傳遞輕松,面向的是人們的生活服務。
2.3實現文藝廣播中的本土結合
媒介融合模式下,廣播媒體以基本廣播業(yè)務為核心,向著多個方向發(fā)展,一方面守住了自身廣播的專業(yè)性;另一方面也在文化信息傳播中,注重與本文服務文化之間的相互結合。在新時期,廣播發(fā)展迅速,城市廣播電臺大部分集中在交通、新聞以及音樂,除此之外,一些基于本土化的電臺比較受追捧,城市廣播中,人們對與生活相關的資訊以及財經比較關注。而發(fā)展本土化廣播媒體,一方面要滿足人們生活中所必須的信息;另一方面還需要將人們的精神文化提升。那么如何將廣播媒體實際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是廣播媒體本土化中的重點。首先需要想受眾所想,播受眾所希望聽到的信息,因地制宜。如在城市地鐵里、公交車等場所中播放與民生以及安全相關的信息等。
2.4與新媒體的技術融合
媒介融合的出現,將廣播媒介的界限模糊化,為傳統的廣播媒體注入了很多新鮮的血液。在傳統媒體模式下,衍生出了很多廣播網站、手機廣播、網絡電臺等廣播媒體模式,如微信與微博的出現逐漸改變著人們接受新聞的途徑,實際上,微信與微博的出現也是現代媒介與科技結合的產物,微博的出現是對傳統大眾媒體大逆轉,同時也是人本主義在現代新聞傳播中的直觀體現。這些多元化的廣播媒介為受眾提供了諸多信息資源,同時在科技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了跨領域的媒介大融合。通過人本主義思想在媒介融合中的滲透,能夠以人的利益出發(fā),結合互聯網以及數字時代新聞傳播特點,對傳統媒介進行逆轉,例如,手機的出現是對個人電腦的逆轉,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是對互聯網的逆轉。
2.5公路廣播的實際應用
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下,廣播應用到公路中,是廣播跨界融合的重要表現。在公路上容易出現突發(fā)事件,在公路廣播穩(wěn)定的網絡覆蓋下,公路廣播能夠應付緊急事件的能力有所提升。例如,在發(fā)生重大事故以及災情時,公路廣播以快速傳播的特征,能夠及時采取救援措施,與聽眾相互聯絡,并形成愛心團隊。以2009年發(fā)生的一次廣播救援行動為例,一位司機師傅遇到了即將生產的孕婦,該孕婦羊水已破,情況十分緊急。由于堵車從孕婦到目的醫(yī)院有40min的車程,司機師傅利用電臺熱線求助,在幾十秒內,公路電臺主持人向路上形式車輛發(fā)出信息,將該車的車牌信息以及行駛方向提出給聽眾,并希望沿路車向該車讓路,提供生命通道。經過大家的配合,使得原本40min的路,在20min就到達了醫(yī)院。由此可見,媒介融合模式下的公路廣播應用作用。
綜上所述,本文對媒介融合下的廣播媒體發(fā)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促進廣播媒體發(fā)展的對策,具體的對策如下:第一,發(fā)展多元化的廣播采編;第二,實現文藝廣播中的本土結合;第三,以受眾為核心,樹立服務理念;第四,與新媒體的技術融合;公路廣播的實際應用。
[1]柴冬艷.談融媒時代下廣播的多元化傳播策略[J].新聞傳播,2014(6):20.
[2]金珠.媒介融合時代廣播媒體發(fā)展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G2
A
1674-6708(2016)167-0056-01
楊新峰,編輯,吉林人民廣播電臺,研究方向為電臺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