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香港這些年》
作者徐天成,70后,土生土長的香港本地人,擁有內(nèi)地與香港的律師資格。在香港大學經(jīng)濟系畢業(yè)后,曾在美國工作,后赴英國攻讀法律。2006年,移居北京,現(xiàn)在在一家IT外企從事法律工作。
他自稱“港慫”,看到廖信忠所著《我們臺灣這些年》之后,深受啟發(fā),希望能以一位普通香港人的視角,通過自己那支微小但真切的筆,來說說一個真實甚至未知的香港。
本書是第一本寫香港老百姓真實生活狀態(tài)的書,徐天成以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為切入點,生動地講述40年社會變遷之下,香港老百姓自己的悲喜人生,展現(xiàn)一個最樸素的香港社會——這些年香港老百姓都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
比如,作者在書中透露,香港政府運作公開透明,薪級表可以在網(wǎng)上巨細無遺地查到,每個公務員的工資都被公眾一覽無余。大學畢業(yè)生可以考警務督察,起薪33275港元(約人民幣27000元)。沒有上大學的可以投考紀律部隊(一般指警務處、入境處、海關(guān)、消防處、懲教署),起薪點是每月18060港元(約人民幣14500元)。
香港公務員“薪優(yōu)糧準”,但空缺不多。直到2014年,整個隊伍才只有16.5萬人,“在經(jīng)濟不景氣的時候,大家都對鐵飯碗趨之若鶩;不過在好日子里,大家就不稀罕當這些撈不到半點油水的公仆了”。
除此之外,讀者還可以在本書里找到不少具體問題的答案,比如這30多年來,香港的發(fā)展、香港人的心理歸屬感究竟是怎樣的?香港的身份和臺灣有什么不同?香港回歸前后,當?shù)厝说纳钣泻巫兓??香港人是怎么看?nèi)地人的?香港的福利政策是怎么樣的?
作者對香港以及陸港關(guān)系的看法相對客觀中立,他在書中以獨特全新的視角,將香港社會的細節(jié)呈現(xiàn)了出來。
小時候,記憶中的香港是古惑仔電影和大明星;長大了,香港是購買名牌產(chǎn)品的免稅店。香港,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她固有的樣子,繁華閃耀的,瘋狂購物的,街巷美味的,顛沛流離終于回家的,充滿活力又無所依傍的,受關(guān)注的,被遺忘,自由的,壓抑的……本書可以讓讀者認識一個更加全面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