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東西
所有嗜好,深入其間都有風月在,孫欣這一路也許她自己無知無覺的學霸式嗜味,示范了一種吃出花來的路徑。
食事盛。吃喝這事,人人都有嘴,誰都能說幾句,從豬牛羊到雞鴨鵝,由鮑參翅至全素宴,紅燒白灼蒸燜燉煮,油鹽醬醋皆可說,諸多地方門派,各有玄妙不同。
在我關注的賬號里,有聊民國菜譜古早味道的,可以算是美食江湖里的古墓派;有時尚派,天天在城中高大上酒店吃國際語言擺盤;有立志吃遍街邊排檔,口號是沒吃到地溝油就不高興,可以算丐幫;有地頭蛇派,踞守一方專注當?shù)仫堊?,這里沒貶義,如果嫌不好聽,那就叫強龍派;還有全年在地球各處飛來飛去為大家吃遍藍星美食的,那是天外飛仙派。
《味之風月》的作者森林的火焰,本名孫欣,她被我私下歸類成學霸派。
理由如下:一個人讀書讀到在牛津做博士后,專注研究心臟的發(fā)育和再生,該叫科學家,叫她學霸已經(jīng)完全不是個事。最主要的,是這枚科學家寫吃做吃的路數(shù),是典型的學霸風格——吃個什么,古今中外橫的豎的資訊累積全盤自動跳出,咱們管這叫做博聞強記旁征博引,還眼見著她邊吃又邊有了新領悟。理論底子好動手能力強,外加活躍思維和旺盛好奇心,這學霸還是綜合型的。
還是隨機在她的書里拎一篇稿舉例吧。
在《廣東的粉》里,她寫:“馬肉米粉真是馬肉做的嗎?以前中大附近有一間桂林米粉店,偶然去吃一次。記得無論哪種粉都一定放兩樣佐料:酸菜和炸黃豆。后來看白先勇的《花橋榮記》,老板娘家在桂林的時候是米粉丫頭,到了臺灣重操舊業(yè)。為了給盧先生做媒,特別巴結他,每周總做碗冒熱米粉,撒把炸花生米??磥碚S豆是盜版。白先勇是正宗廣西人,他說的應該不假……”
說個米粉,信馬由韁就說了4種大米6款粉,比對3處地方聊及5位作家,順手還速寫了個風情畫:“爬上一大段斜坡,見到幾排完全不像中環(huán)的破唐樓掩映間,一間小而破爛的鋪面,就說明找對了。進得門會見到若干衣著入時的千嬌百媚與咕厘打扮的五大三粗或相識或不識共據(jù)一張小桌,同桌有人談笑風生有人橫眉冷對,牛腩一上桌就紛紛放下天下大事、老板緋聞,卷起范思哲的衣袖,脫下阿瑪尼的外套,埋頭苦干,一嘴牛油咖喱汁。吃飽后從LV的小皮包里掏出紙巾擦擦嘴角的油,結賬。香港的奇景,我一直認為這也算一個?!?/p>
基本上,孫欣的文章都有這種不惜力的信息量和文字密度,每次都會讓她的讀者們看得很痛快。對美食文章的表揚,近來很流行說:“看餓了”,說實話,孫欣寫吃,我覺得會讓人看完之后覺得自己已經(jīng)吃撐了。
在這本書里,作者除了現(xiàn)吃,還穿越著去吃《儒林外史》,拆燴了《金瓶梅》:“西門慶早上在書房會應伯爵,畫童兒端出酥油白糖熬的牛奶子,一人一盅。應伯爵看了,當是瓊漿仙味,一氣都吸下去了,西門慶只是皺眉頭,說停些我吃粥吧。彼時沒有脫脂奶,也沒有冰箱。新鮮全脂牛奶,更加酥油熬過,等于喝‘摜奶油,真真是高脂高糖高蛋白,與現(xiàn)代飲食健康完全背道而馳。只是西門慶酒色無度,沒活到得心臟病的年紀?!贝蠼懒恕都t樓夢》:“‘潔粉梅片雪花洋糖,我認為是今日吃的白糖。西方那時可能已經(jīng)有了很好的提煉白糖的方法。蔗糖雪白的晶體,望去比中國土產(chǎn)的黃冰糖或紅糖高貴養(yǎng)眼得多。何況物以稀為貴,自然要起個尊貴名字?!?/p>
書名《味之風月》,實為一枚嗜食學霸結結實實的尋味私家筆記,橫向比對縱向深入,博聞強記融會貫通,基本上每一篇都是微型論文的脈絡清晰靠譜搞法。
所有嗜好,深入其間都有風月在,孫欣這一路也許她自己無知無覺的學霸式嗜味,示范了一種吃出花來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