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賢, 姜黎黎, 王 輝, 許玉梅
?
肥胖癥孕婦飽食后急癥剖宮產術前術后處理
楊敏賢, 姜黎黎, 王 輝, 許玉梅
(河北省承德縣醫(yī)院, 河北 承德縣 067400)
【摘 要】目的:研究肥胖癥孕婦飽食后急癥剖宮產術前與術后處理及意義。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胖癥孕婦食飽后急癥剖宮產的患者中隨機選取2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140)例,對照組(140)例。為對照組實施全身麻醉,為觀察組實施腰麻下麻醉,兩組患者麻醉后均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進行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血氧分壓(PaO2)水平顯著降低,且降低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水平顯著上升,上升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與呼吸頻率(RR)明顯增加,且增加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術后警覺/鎮(zhèn)靜評分(OAA/S評分)較術前及對照組均顯著降低,且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觀察組患者發(fā)生低血壓占比、呼吸困難占比與心動過緩占比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對肥胖癥孕婦飽食后需進行剖宮產患者實施腰麻下麻醉術式,且術后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進行治療,可讓患者循環(huán)趨于穩(wěn)定,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大大降低。
【關鍵詞】肥胖癥飽食孕婦; 急癥剖宮產; 腰麻下麻醉
肥胖是由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發(fā)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近幾年,國內肥胖群體的逐漸增加已成為臨床上面臨的一大醫(yī)學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患肥胖癥的孕孕婦人數(shù)也呈逐年上升趨勢[1]。而此現(xiàn)象也給在飽食后急需剖宮產的肥胖癥孕婦的手術麻醉帶來了巨大難度,傳統(tǒng)的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然而該麻醉方式易引發(fā)各種嚴重的并發(fā)癥,情況嚴重時將危及孕婦生命健康[2]。因此,在剖宮產術前采用合理有效的麻醉方式成為當前臨床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而近幾年對肥胖癥孕婦在飽食后行剖宮產術式在腰麻下進行麻醉的方法在臨床上廣泛運用。鑒于此,本文筆者對肥胖癥孕婦在飽食后行剖宮產術的患者實施腰麻下麻醉方法,旨在探究其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肥胖癥孕婦飽食后急癥剖宮產的患者中隨機選取2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符合WHO關于肥胖癥病情診斷標準[3]。年齡25~40歲,體重90~125kg,身高150 ~175cm,體重指數(shù)(BMI)41.1±1.2,妊娠周數(shù)37~42周。以上病例因孕婦過度肥胖且飽食需急癥剖宮產手術,由于硬膜外麻醉難度較大,易出現(xiàn)麻醉相關并發(fā)癥,因此均選用腰麻。均為子宮下段腹部橫切口剖宮產術。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140例,年齡在24~39歲,平均年齡為(28.4±4.2)歲。體質量在112~124kg,平均體質量為(132.5±4.8)kg。妊娠周數(shù)為37~41周。對照組140例,年齡在25~41歲,平均年齡為(29. 6±3.1)歲。體質量在110~129kg,平均體質量在(124. 5±3.6)kg。妊娠周數(shù)為38~42周。兩組在年齡、體質量等資料數(shù)據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存在良好的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為對照組實施全身麻醉,為觀察組實施腰麻下麻醉: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即建立靜脈通道,并注射格林注射液,由鼻孔吸氧3L/min。而后靜脈注入0.5mg的阿托品,為避免腰麻發(fā)生低血壓,使用預負荷的方法,在患者麻醉前10min左右快速輸入500mL的晶體液。取患者的左臥位,選取L3~4脊柱間隙的蛛網膜下腔進行穿刺,依據患者自身情況,于麻藥中加入10mg的麻黃素,一旦麻醉成功,且腦髓液流出,依據患者身高向頭端注射2mL左右的腰麻液。為避免患者出現(xiàn)嘔吐現(xiàn)象,術中給予預防性血管收縮劑進行治療。兩組患者麻醉后均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進行治療。呼吸機的型號為BiPAP Harmon,依據患者自身情況確定其通氣壓力,且給氧時間需控制在患者恢復后2h。
1.3 觀察指標[4]:①觀察兩組術前術后PaO2、PaCO2血氣變化情況。②觀察兩組術前術后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等指標變化情況。③觀察兩組警覺、鎮(zhèn)靜評分(OAA/S評分,分值為0~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意識越好)情況。④兩組術后各情況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通過SPSS20.0軟件分析,計數(shù)數(shù)據的比較給予χ2檢驗,計量數(shù)據的比較給予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前術后血氣變化對比:治療后觀察組PaO2水平顯著降低,且降低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PaCO2水平顯著上升,上升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前術后血氣變化對比
表1 兩組術前術后血氣變化對比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術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PaO2(mmHg) PaCO2(mmHg)觀察組 140 術前 114.52±20.15 37.61±6.25術后 92.57±12.18*# 48.54±4.83*#對照組 140 術前 114.53±21.35 37.57±6.24術后 99.24±18.24# 41.57±5.25#
表2 兩組的HR、MAP等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表2 兩組的HR、MAP等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術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HR(次/min) MAP(mmHg) RR(次/min)觀察組 140 術前 85.53±6.25 83.61±6.25 14.24±0.50術后 95.52±6.18*# 93.54±4.83*# 19.35±1.20*#對照組 140 術前 85.51±6.33 83.57±6.24 14.25±0.60術后 86.24±8.24 88.57±5.25* 15.27±0.90*
表3 兩組OAA/S評分對比
表3 兩組OAA/S評分對比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術前 術后1h 術后2h觀察組 140 4.90±0.15*4.30±0.25*3.50±0.13*對照組 140 4.97±0.18 4.80±0.83 4.70±0.24 t- 2.482 4.792 36.520 P -0.014 0.000 0.000
2.2 兩組的HR、MAP等指標變化情況對比:觀察組HR、MAP與RR明顯增加,且增加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OAA/S評分對比:觀察組術后OAA/S評分較術前及對照組均顯著降低,且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術后各情況對比:術后觀察組患者發(fā)生低血壓占比、呼吸困難占比與心動過緩占比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各情況對比n(%)
當前,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生活方式、工作性質的巨大改變,我國過度肥胖的人數(shù)顯著增加,且臨床上過度肥胖的孕孕婦的人數(shù)急劇增長,這就給飽食后急需剖宮產的肥胖患者手術麻醉增加了巨大的難度。據臨床實踐顯示[[7]。此外,也會對取胎兒產生較大困難,情況嚴重時將危及胎兒健康安全,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因此,對肥胖癥孕婦飽食后行剖宮產的麻醉對孕婦和胎兒具有重大意義。
本文對肥胖癥孕婦飽食后急癥剖宮產患者采用腰麻下麻醉術式,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PaO2水平顯著降低,降低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術后PaCO2水平顯著上升,上升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HR、MAP與RR明顯增加,且增加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與喬三福[8]等報道一致,提示對飽食后急需剖宮產的肥胖癥患者采用腰麻下麻醉術式能顯著提高患者血氣變化情況。這可能是因為醫(yī)師在麻醉前后的13min左右注射500mL的晶體液,并調整麻醉平面,避免患者因血壓下降而發(fā)生嘔吐,且依據患者血壓情況給予預防性血管收縮劑,從而使麻醉取得滿意效果。
同時,觀察組術后OAA/S評分較術前及對照組均顯著降低,且術7后觀察組患者發(fā)生低血壓占比、呼吸困難占比與心動過緩占比顯著低于對照組,這提示采用腰麻下麻醉術式可有效避免使用氣管插管的全身麻醉與使用硬膜外麻醉術式的高風險?;颊咴谑褂脽o創(chuàng)正壓通氣的時候,其氧交換量和肺泡的通氣量明顯增強。而持續(xù)的使用氣道正壓進行通氣,患者肺泡持續(xù)膨脹,有效避免了患者小氣道閉合與肺泡的萎縮,且有效控制了其肺內分流,從而提高了患者功能殘氣量。
【參考文獻】
[1] 許曉英,周敏,何曉春,等.妊娠前體重指數(shù)與妊娠期增重和母嬰并發(fā)癥的關系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2015,18(5):352~358.
[2] 李航,馬潤玫,胡靈群,等.急癥剖宮產時限與妊娠結局[J].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2015,18(5):391~394.
[3] Sullivan EA,Dickinson JE,Vaughan GA,et al.Maternal super-obesity and perinatal outcomes in Australia:a 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15,15(1):322~325.
[4] Zhang L,Wang XH,Zheng XM,et al.Maternal gestational smoking,diabetes,alcohol drinking,pre-pregnancy obesity and the risk of cryptorchidism: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PloS one,2015,10 (3):6~7.
[5] 李春明,張為遠.孕前體質量指數(shù)與妊娠結局關系的評價[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4,94(1):36~38.
[6] Nafisi S,Darabi ME,Rajabi M,et al.General anesthesia in cesarean sections:a prospective review of 465 cesarean sections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J].Middle East Anaesthesiol,2014,22(4):377~384.
[7] Cody F,Unterscheider J,Daly S,et al.The effect of maternal obesity on sonographic fetal weight estimation and perinatal outcome in pregnancies complicated by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J].Clin Ultrasound,2016,44(1):34~39.
[8] 喬三福.過度肥胖癥產婦飽食后急癥剖宮產麻醉體會[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4,1(z2):77~78.
【文章編號】1006-6233(2016)07-1166-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