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豐 ●盧昊 魏輝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時,日本國民第一次通過廣播聽到天皇的“玉音”,當時的裕仁天皇宣布日本“終戰(zhàn)”,也就是戰(zhàn)敗。71年后的8月8日下午3時,日本明仁天皇罕見地發(fā)表電視講話,表現出希望“生前退位”的強烈意向。雖然日本天皇并無實權,但“生前退位”卻是一項重大事件,需要修訂相關立法,堪稱“浩瀚工程”。過去200年來,沒有哪位日本天皇活著退位。明仁天皇希望退位的理由是年事已高,難以全身心完成公務。不過也有一些分析認為,作為戰(zhàn)后和平擁護者的天皇,希望通過退位與安倍當局正在推動的憲法修改劃清界限,避免被利用。而且,關于天皇退位的討論和法律修改可能會延緩安倍修憲的進程。在天皇公開表明想法前,圍繞退位問題,皇室和政府曾傳出一些不同說法,引來“宮斗”猜測?,F在天皇“去意已決”,這出大戲會如何演?
明仁天皇第二次對全國講話
8日下午,日本天皇發(fā)表視頻講話,表達自己對于公務的想法。據日媒透露,82歲的明仁本想直接通過電視轉播“表達自己的心情”,但政府有關方面不同意,最后通過事先制作的錄像在電視臺播出。NHK電視臺播放完錄像后以“天皇陛下表現出強烈退位傾向”為題稱,天皇表示“考慮到身體衰弱會影響公務,而天皇的公務不能經常中斷,需要穩(wěn)定持續(xù)”,表現出“生前退位”的強烈意向。天皇稱“擔憂或難以全身心地完成象征天皇的公務”,向國民謀求理解。
不僅日媒紛紛轉載播放天皇的講話,國際媒體也被明仁的這一罕見舉動吸引。路透社稱,一度被尊奉為神的日本天皇在憲法中被定位為“國民統(tǒng)合”的象征,沒有政治權力。因此,明仁只模糊地談到自己的愿望,而不能直接宣布希望退位,否則將被視為干政。CNN稱,自廣播和電視出現后,日本天皇此前只有兩次在危機時刻利用大眾傳播工具發(fā)表全國講話。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發(fā)表廣播講話,宣布日本戰(zhàn)敗。2011年3月16日,東日本大地震、海嘯和福島核電站事故后,明仁天皇發(fā)表電視講話,祈禱平安。天皇退位的意愿不言自明,如果實現,將標志著200年來日本天皇首次退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具有沖擊性的重要時刻?!薄度毡窘洕侣劇愤@樣評論天皇希望“生前退位”的演講。不過由于此前天皇通過媒體渠道已經提前流露了退位的想法,因而發(fā)言內容是可以預見的,降低了這一消息的沖擊性。日本金融市場,包括股市和匯市并未因此出現大的波動。然而必須看到,天皇是否退位將對日本歷史的進程產生重大影響。近代至二戰(zhàn)以前,日本天皇被稱為“上御一人”,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絕對存在。因此生前退位而出現前任和現任天皇并立的情況是不被允許的。
據《環(huán)球時報》駐日記者觀察,明仁天皇大約10分鐘、1800多字的講話中,主要有五大看點。首先,明仁兩次使用“超過八十”一詞、四次使用“高齡”一詞,結合自己兩次做手術的情況,表示已經無法像以往那樣“全身心地完成象征天皇”的工作。第二,明仁指出以前天皇死后,國家會用兩個月的時間發(fā)殯出喪,連續(xù)一年舉行喪事活動,實際上給百姓帶來困擾。這等于間接批評日本政府借此“擾民”,以此打造“神國日本”。第三,講話中明仁談到天皇未成年以及天皇病重時的“攝政”問題,含蓄地批評日本政府在這方面法律準備不足。第四,明仁在講話開篇就提到再過兩年就要迎來“平成三十年”,似乎暗示他可能在兩年后退位。第五,天皇表示他繼位以來,“每天都在摸索”憲法下作為天皇存在的方式。一方面是要作為傳統(tǒng)的繼承者,另一方面是要讓傳統(tǒng)在現代得以發(fā)展。他認為自己這種做法,贏得了國民的“信賴和敬愛”,這是明仁傳遞自己“護憲”立場的一種曲折表述。
天皇發(fā)表講話后不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馬上在首相官邸做出回應。安倍表示,鑒于天皇陛下的年齡及公務負擔,非常感念天皇陛下的辛勞,天皇陛下能夠力所能及做哪些事,我們必須認真考慮。共同社稱,為實現天皇生前退位,需要修改《皇室典范》等。政府已在臺面下進行研究,預計今后將為完善法律正式展開討論。
有牽制安倍意圖?
雖為一國君主,但明仁天皇能夠曲折表達退位的想法,并不容易。據日媒報道,大約一年以前,明仁就把“生前退位”的愿望傳遞給首相官邸。但是,忙于新安保法等“擴軍強國”之策的安倍無暇顧及。上月中旬,NHK電視臺率先發(fā)布消息稱,天皇已表示打算“生前退位”,并向宮內廳表達了這一意愿。日本各大媒體紛紛跟進。但很快,宮內廳次長出面全盤否認關于天皇“生前退位”的消息。詭異的局面引發(fā)一些人對皇室和政府“宮斗”的猜測。
由于日本媒體對涉及天皇的報道非常謹慎,主流媒體關于“宮斗”的公開分析并不多,但通過一些報道,還是能看到天皇與安倍政權間的矛盾。日本《周刊Post》稱,圍繞是否允許天皇退位,皇室與政府之間暴露了明顯的意見分歧,而這背后反映出的可能是天皇和安倍及其保守勢力之間的矛盾。眾所周知,天皇是現行憲法及和平、民主主義的擁護者。面對安倍政權的修憲和右傾化傾向,天皇有相當的危機感。此前天皇在對外發(fā)言中并不經常提到憲法、和平主義等問題,但在第二次安倍政權加速修憲進程以及戰(zhàn)后70周年的背景下,天皇開始就此頻繁發(fā)言,牽制政府的立場。這也讓安倍政權非常不滿。安倍身邊的親信以及支持他的憲法學者甚至公開批評天皇。在此情況下,天皇意欲退位,也有在憲法和歷史問題上與安倍政府明確劃清界限的考慮。
事實上,就在NHK電視臺首次爆出天皇打算“生前退位”消息前3天,日本參議院舉行選舉,選舉后國會支持修憲的勢力超過修改憲法所需的2/3席位?!都~約時報》8日稱,近年來,在日本保守政府尋求放寬對軍隊的限制之際,明仁被視為捍衛(wèi)日本戰(zhàn)后和平特質的安靜但強有力的衛(wèi)士。法新社稱,明仁天皇已在位27年,他拒絕二戰(zhàn)中的民族主義,強調皇室人性的一面。雖然不得評論政治,但明仁還是想方設法讓自己反民族主義的觀點為人所知。去年,在紀念日本戰(zhàn)敗投降70周年之際,明仁對日本在二戰(zhàn)中的行為表示“深深的懊悔”。他的言論被一些人解讀為對民族主義者、推動修憲的安倍的駁斥。
安倍二次執(zhí)政后,一度試圖利用天皇獲得支持。2013年4月同天皇一起參加公開活動時,安倍在天皇退場時突然高呼“天皇陛下萬歲!”天皇并未理睬?!堵迳即墪r報》8日稱,日本天普大學亞洲問題研究教授杰夫·金斯敦說:“天皇一直令右翼組織尷尬,他們打著天皇的旗號行事,卻發(fā)現天皇總是與他們的議程保持距離。”對參拜靖國神社,明仁多年來一直采取抵制態(tài)度。
“天皇此前在一些政治問題上確實與安倍保持了距離,在這種情況下輿論傳天皇退位有與安倍修憲劃清界限的考量并非空穴來風。”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戰(zhàn)后日本天皇的神圣性被大大削弱,而“生前退位”將令這種神圣性進一步削弱。這對一直想利用天皇崇拜推進右翼主張的安倍而言顯然不利。
保守派擔憂打開潘多拉盒子
雖然表明意愿,但要實現“生前退位”并不容易。日本現行《皇室典范》中并無相關規(guī)定。日本時事通訊社稱,由于憲法和《皇室典范》這方面的規(guī)定是空白,因而需要解決的難題可謂“如山堆積”。承擔這些問題的內閣府宮內廳將不可避免的頭痛。比如如何確定新的年號、如何稱呼退位天皇、天皇退位后住在哪里、作為全國假日的天皇誕辰日將如何改換等等。天皇盡管不承擔政治責任,卻是全體國民團結的象征和精神支撐,如果天皇制度不穩(wěn)定,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
關于后繼者的問題,更是一件麻煩事。按照目前的情況,明仁退位以后,皇太子德仁將即位,但由于德仁只有一個女兒,沒有兒子,他的皇弟秋篠宮及其10歲的兒子將成為第一和第二皇位繼承人?!堵迳即墪r報》稱,如果日本國會就修改《皇室典范》允許退位舉行辯論,將重新引發(fā)日本是否應當允許女性繼承皇位問題。日本天普大學教授金斯敦說:“國會內安倍等保守派并不熱衷修改皇室法典。如果你打開了潘多拉盒子……顯然女性繼承問題將會出現,而這正是安倍及其他保守派所不樂見的,盡管這似乎得到公眾的支持?!?/p>
報道還稱,德仁在對待戰(zhàn)爭歷史和和解問題上與現在的天皇有很多相同之處,而且德仁比明仁更加“為人坦率,思想獨立”,他與妻子都曾留學海外。日本學者川村說:“他們更是知識型,對頑固保守的右翼分子來說更加危險?!?/p>
《日本經濟新聞》披露一件舊事,1952年1月31日,年輕的中曾根康弘在眾議院預算委員問詢吉田茂首相:“天皇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退位嗎?”吉田茂的回答是:“如果天皇一定要這樣做,我認為他就是‘非國民。”一名在日華人學者表示,雖然天皇退位得到大部分國民的支持,但一些日本媒體開始抱怨,執(zhí)意“生前退位”將給政府帶來諸多課題。顯然,安倍政府私下正在把明仁天皇看做是一個“麻煩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