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郗玉芝 彭亞萍
個性化護理干預在下肢植皮術后患者預防便秘中的作用
張英 郗玉芝 彭亞萍
便秘是指正常排便形態(tài)改變,排便次數(shù)減少,排便<3 次/周,排出過干過硬的糞便,且排便不暢、困難。下肢植皮術后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術后患者體弱、疼痛、排便環(huán)境與姿勢改變,飲食不合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極易造成患者功能性便秘。如何有效地預防和解除此類患者的便秘尤為重要,為此作者在常規(guī)護理上,針對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個性化護理干預,取得顯著效果[1]?,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至8月中旬的48例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齡(47±16.4)歲。2014年8月下旬至12月的48例患者為觀察組,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齡(47±15.4)歲。所有患者均行下肢植皮術,術后絕對臥床≥2周。兩組患者在發(fā)病類型、性別、平均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燒傷整形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個性化護理。觀察組患者入院后從既往排便習慣、心理因素、飲食、疼痛、環(huán)境及排便姿勢改變六項進行便秘風險因素評估,每項分值1分,1~2分為低危,3~4分為中危,5~6分為高危[2]。針對患者存在的便秘風險因素采取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床上排便訓練:提前進行床上排便訓練,使患者能更好的適應術后床上排便。具體措施:根據(jù)患者平時排便時間給予便器,排便時給予患者隱秘的空間,如拉上窗簾,請其他人員回避,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可采取坐位或半臥位,不能采取上述體位時,給予平臥位或左側臥位,配合腹部環(huán)形按摩促使排便。便后及時開窗通風,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2)飲食宣教:根據(jù)患者的身體條件、病情、口味喜好進行針對性的飲食調配,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纖維的飲食。另外保證飲水量>1500ml,可給予蜂蜜、蓖麻油加糖或鹽少許,溫水沖服,早晚各一次,有助潤滑腸道。(3)心理護理:通過與患者的交談,找出患者主要的心理問題,針對問題予心理疏導,如對疾病、手術進行通俗易懂的解釋,讓患者充分了解疾病、情緒、便秘三者的關系。輔導患者進行自我心身調節(jié),通過全身肌肉收縮、放松的反復練習,使患者體驗到緊張和松弛,最后達到身心放松的目的。(4)腹部環(huán)形按摩。植皮術后患者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極易導致便秘。采取腹部按摩增加腸蠕動,刺激排便。具體方法:每日三餐后及睡前30min,在責任護士指導下,患者用手掌順著結腸走向,作環(huán)形按摩(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10~15min/次,按摩力量由輕到重,以患者能忍受為準,按摩時囑患者做深呼吸[3]。(5)中醫(yī)穴位按揉:按揉足三里、支溝、合谷、天樞、三陰交,每個穴位按揉時間1~2min,以患者產生酸脹感為度,2次/d。(6)健康宣教:向患者講解便秘發(fā)生的原因及相關知識,對創(chuàng)面愈合的影響,促進患者的遵醫(yī)行為。鼓勵患者在病情許可情況下床上活動,以增加腸道蠕動和張力,活動幅度根據(jù)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及階段而定,如擴胸運動、深呼吸、抬伸腿運動、肌肉舒縮運動,翻身等。指導患者作肛門括約肌的舒縮活動:肛門緊縮與放松交替進行20次,3次/d。(7)藥物治療:對已發(fā)生便秘或有習慣性便秘的患者,可口服乳果唐、麻仁潤腸丸[4]。大便干硬,堵在肛門口時,可予以開塞露或少量肥皂水灌腸。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從便秘發(fā)生率、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飲食攝入量進行比較。便秘的診斷依據(jù)羅馬Ⅱ標準,符合以下≥2項:(1)>1/4的時間里有排便困難。(2)>1/4的排便為顆粒狀或硬便。(3)>1/4時間中有排便不盡感。(4)>1/4的排便中有肛門直腸梗阻感。(5)>1/4的排便需人工輔助(如用手指摳、按壓盆腔)。(6)排便次數(shù)<3 次/周[5]。健康宣教知識掌握程度從疾病相關知識、術前知識、術后知識、藥物知識、功能鍛煉、便秘預防知識六方面進行評價,出院時對照健康宣教知識掌握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兩組患者術后便秘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兩組患者健康知識得分的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后便秘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便秘情況的比較(n)
2.2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 觀察組健康宣教知識得分85.19分高于對照組66.3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植皮手術患者由于受疾病、外傷影響、害怕手術、擔心預后等原因,常產生焦慮、緊張、抑郁等負面心理,這些心理障礙使植物神經中樞和神經內分泌中樞的功能降低,使括約肌收縮、胃腸道功能受抑制,而出現(xiàn)便秘?;颊咭坏┲参锢w維攝入過少則腸蠕動刺激不足,導致便秘?;颊咝g后因疼痛,床上活動減少,致使腸蠕動減慢發(fā)生便秘。下肢植皮術后患者需絕對臥床2周,部分患者不適應床上排便。這些生理、心理因素使其極易發(fā)生便秘。
1 王月貴.前瞻性護理在骨科長期臥床患者預防便秘中的應用.吉林醫(yī)學,2013,34(32):6826~6827.
2 張蕓.骨科臥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健康教育.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6):62~63.
3 賈秋梅,許繼芹,楊洪杰,等.健康指導對住院患者便秘發(fā)生的影響.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0,9(1):30~31.
4 陳海山,鄭文棋,黃志華,等.莫沙比利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功能性便秘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5):38~39.
5 趙威,柯美云.功能性便秘.醫(yī)學與哲學,2008,29(6):15~17.
215006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常規(guī)護理一般在患者出現(xiàn)便秘后采取措施,遵醫(yī)囑予以緩瀉劑或其他通便藥物,但藥物本身會導致患者消化功能減退,甚至形成藥物依賴。部分患者因不適應床上排便,私自下床入廁,常引起皮片移位、出血、壞死,取皮區(qū)滲血等,嚴重影響創(chuàng)面預后。
觀察組患者采取個性化護理,入院即開始對患者進行便秘風險因素評估,對便秘高?;颊咭鹬匾暎槍︼L險因子,開展個性化護理,以預防為主,減少便秘的發(fā)生,提高患者健康宣教知識的掌握度及遵醫(yī)行為,增加能量的攝入,促進創(chuàng)面恢復,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