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萌
讓人好奇的是,菲律賓怎么跟這個非法的臨時仲裁庭結賬,也要付約合200多萬人民幣的費用嗎?如果是這樣,這一紙裁決聽起來可真心夠貴的。當然,也許付出的錢遠比這個多。
2016年7月12日,是國人應該銘記的日子。
當天下午17時,所謂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爐。大家已經知道,在違背國際法的前提下,菲律賓共和國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提起仲裁。對此,中方發(fā)表嚴正聲明,稱仲裁庭沒有管轄權,對于裁決結果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2個小時后,新聞聯(lián)播用16分鐘聚焦南海仲裁案。13日上午,國新辦發(fā)布《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出席并回答提問,也進一步揭開了非法仲裁庭的真實面目。
國際法院VS常設仲裁法院都是海牙和平宮“租客”
很多人把在同一地址辦公的南海仲裁庭和海牙國際法院搞混了,結果,聯(lián)合國在“躺槍”后迅速回應。
7月13日早晨10:45,聯(lián)合國在官微發(fā)文稱,國際法院是聯(lián)合國主要司法機關,而常設仲裁法院和聯(lián)合國沒有任何關系。隨后,一位網友針對聯(lián)合國的澄清寫道:“三甲醫(yī)院里外包出去的莆田系”。聯(lián)合國官微也進行了轉載。
轉發(fā)一個普通網友的評論,聯(lián)合國的這一行為還真是很“反?!?。
常設仲裁法院VS非法仲裁庭提供秘書服務與假借名義
可能有人會問,聯(lián)合國澄清了國際法院和常設沖裁法院的關系,那么常設仲裁法院和南海仲裁庭又有什么關系?
基本就在同一時間,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國新辦回答了這一問題。他講得很清楚:“這個仲裁庭不是國際法庭,與位于海牙聯(lián)合國系統(tǒng)的國際法院毫無關系,與位于漢堡的國際海洋法法庭有一定關系,但不是海洋法法庭一部分。與位于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PCA)也不是一個系統(tǒng)的,有點關系,為什么呢?因為常設仲裁法院為仲裁庭提供了秘書服務,僅此而已。這個仲裁庭在庭審的時候使用了常設仲裁法院的大廳,僅此而已。仲裁庭絕不是國際法庭,這一點請大家一定要注意?!?/p>
南海非法仲裁庭發(fā)布的新聞稿件都是常設仲裁法院的抬頭,其地址也是常設仲裁法院在海牙和平宮的官方地址。既然兩者關系不大,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專家王翰靈接受采訪時表示,南海仲裁庭和常設仲裁法院的確沒有關系,仲裁庭只是用常設仲裁法院和平宮的場地,用它的秘書處。這就好比大興農戶將西瓜拿到農展館去展覽,大興同農展館簽一個星期合同,一個星期展完后,大興農戶就和農展館就沒關系了。
“菲律賓故意利用常設仲裁法院的名義,裁決書也是用它的抬頭,所以這具有欺騙性。這是一個陰謀,菲律賓讓人產生一個印象是常設仲裁法院審中國。外媒也很清楚,但是也用PCA作為裁決結果的主體機構?!蓖鹾察`分析稱。
常設仲裁法院于1900年成立,成為第一個普遍性的國際司法機構。目前該法院有113個成員國,中國是最早的成員國之一。劉振民也是常設仲裁法院的仲裁員。有些網友錯把這次臨時成立的非法仲裁庭和具有百年歷史的常設仲裁法院混為一談。
非法仲裁庭提供有償服務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提到,國際法院的法官、海洋法法庭的法官,他們的酬金、薪水是由聯(lián)合國支付的,目的是保證他們的獨立性、公正性。而(非法仲裁庭)這五名法官是掙錢的,掙的是菲律賓的錢,可能還有別人給他們的錢,不清楚,他們是有償服務的。
根據(jù)《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七,除非仲裁法庭因案情特殊而另有決定,法庭的開支,包括仲裁員的報酬,應由爭端各方平均分擔。菲律賓不顧中方不接受的明確立場,一意孤行地單方面推動仲裁程序的進行。受訪專家王翰靈直言這就是“菲律賓自己拿錢去買裁決書”。
說到這,大家明白劉振民所說的有償服務是怎么回事了吧!而且劉振民說的是法官報酬的來源,而不是正常的訴訟費。一個法官從原告、被告處拿薪水,怎么還能公正呢?
那么,菲律賓為了這個有償服務到底要付多少錢呢?目前沒有明確的披露,但我們在2013年荷蘭就俄羅斯扣押“北極曙光”號破冰船以及綠色和平組織成員被捕一事提起的仲裁案裁決文件中能找到線索。該案也是依據(jù)《公約》附件七組建了仲裁庭,俄羅斯也是拒絕出庭。
該案裁決后,2014年3月3日,常設仲裁法院代表仲裁庭發(fā)文要求仲裁案雙方繳納費用。3月11日,常設仲裁法院確認收到了荷蘭的15萬歐元費用。兩個月后的5月13日,常設仲裁法院表示還未收到俄羅斯方面的費用。
2014年5月27日,荷蘭將俄羅斯的那部分費用一并繳納了,又向常設仲裁法院繳納了15萬歐元。就是說,單方面提起訴訟的荷蘭那次一共向常設仲裁法院繳納了30萬歐元的費用。
裁決有約束力嗎?
劉振民表示,這個仲裁庭的表現(xiàn)證明,強制仲裁程序很難取得成功,這個仲裁庭是失敗的。這樣的仲裁庭做出的裁決能有效嗎?能有公信力嗎?它能做到公正嗎?有的國家說,這個裁決是有約束力的,有關當事方要執(zhí)行,這是騙人的鬼話。
下面就用案子來說一說,仲裁的裁決有約束力嗎,當事方都會執(zhí)行嗎?
自1994年以來,除一起案件之外,常設仲裁法院作為“秘書處”,幾乎承辦了按照《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七組建的仲裁庭的所有案件。常設仲裁法院官網顯示,仲裁庭已經管轄了12起案子。這是什么概念?這樣的仲裁庭22年,才有12個案源,也包括菲律賓此次強制推行的南海仲裁案。這是其一。
其二,看看他們仲裁過什么案子。就拿前面說的那起荷蘭和俄羅斯的案子來說一說。
2013年9月18日,為抗議俄羅斯在北極開采石油,30名綠色和平組織成員乘坐“北極日出號”(又名“極地曙光號”)破冰船前往伯朝拉海,試圖登上俄羅斯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鉆井平臺,俄羅斯隨即對該船舶采取了登臨檢查的執(zhí)法措施,并將“北極日出號”拖到科拉灣,逮捕和扣押了船上人員和船只,依據(jù)俄羅斯國內法以流氓罪對船上人員提起訴訟。
當時荷蘭分別依據(jù)《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5部分第2節(jié)的規(guī)定以及《公約》附件七提起強制仲裁。對于荷蘭提起的兩起仲裁案,俄羅斯均以不接受管轄、不出庭應訴、不執(zhí)行裁定的強硬態(tài)度回應。
俄羅斯拒絕接受仲裁庭管轄的決定,是基于其1997年批準《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時按《公約》第298條的規(guī)定作出的排除性聲明。該聲明將涉及行使主權權利或管轄權的執(zhí)法活動的爭端排除在公約規(guī)定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之外。另外,根據(jù)《公約》第295條的規(guī)定,締約國間關于《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任何爭端,必須在用盡當?shù)鼐葷k法后,才可提交強制爭端解決程序。
說了這么多,讓人好奇的是,菲律賓怎么跟這個非法的臨時仲裁庭結賬,也要付約合200多萬人民幣的費用嗎?如果是這樣,這一紙裁決聽起來可真心夠貴的。當然,也許付出的錢遠比這個多。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政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