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赤峰
【摘 要】前置性學習有多種方式,每種方式都有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聽”方式 、“讀”方式和“說”方式各自的作用和使用現狀及其改進措施進行了初步的總結和探究。
【關鍵詞】前置性學習;聽方式;讀方式;說方式
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在他最有影響的著作《教育心理學:一種認知觀》兩版的扉頁上寫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的所有內容簡約成一條原理的話,我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弄清了這一點后,再進行相應的教學?!标P于小學語文前置性學習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主要內容、有效性研究、預習作業(yè)設計等內容的相關論文和研究成果已經很多了,在此我們僅從“前置性學習任務的呈現方式”角度做一個總結。
如果從前置性學習任務的表現方式來說,它的呈現方式可以分成兩大塊:常用方式和新興方式。如果從其載體來看,其呈現方式又可以分為:紙質形式、物品形式、展示形式和網絡形式等。本文我們主要就常用方式中的前三種方式做一初步闡述。
一、常用方式
(一)“聽”方式
“聽的能力”非常重要,根據中國教育家協會、中華教育研究交流中心聯合廣州市特級教師協會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學習能力表現可以分為六項“多元才能”和十二種“核心能力”兩大方面的力德教育體系。其中聽/視知覺能力是核心能力之一。在《中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中對“聽”的要求也比較詳細:
第一學段(1~2年級):
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第二學段(3~4年級):
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
第三學段(5~6年級):
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
之所以把“聽”能力作為常用方式羅列出來,但是在實踐中,語文教師在布置前置性學習任務時,往往忽略學生對“聽”能力的訓練。下面是我對發(fā)表在正式刊物上的若干論文(隨機選擇)進行調查的結果。
教師對于學生前置性學習活動中“聽”能力訓練的忽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和家長對于“傾聽”能力的重視。就人教版小學語文中的一篇課文《小鹿的玫瑰花》為例,簡要說明之:
(1) 假定這是一篇一二年級的課文,我們可以這樣預設前置性學習任務中關于“聽”的內容:
A 利用校園網中的語音課件,或者從網絡上搜索相關語音媒體,仔細聽兩遍課文的朗誦。要求:聽準字音,聽后能說出文章的基本大意。
(2) 如果這是一篇三四年級的課文,我們可以這樣設定:
A 利用校園網中的語音課件,或者從網絡上搜索相關語音媒體,認真聽兩遍課文的朗誦。要求:聽準字音,聽后能復述課文。
(3) 假設這是一篇五六年級的課文,我們可以這樣設定:
A 利用校園網中的語音課件,或者從網絡上搜索相關語音媒體,耐心聽兩遍課文的朗誦。要求:聽準字音,聽后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隨著年級的增高,對聽的要求級別也越來越高。而我們對前置性學習任務中“聽”方式的研究,也是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不僅提升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效率的提高也是事半功倍的。
(二)“讀”方式。
“讀”的能力是語文學習重要能力之一,它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在新課程標準里被稱為“閱讀”能力,這也是學生前置性學習任務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訓練。在實踐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比較注重“讀”能力的訓練。語文中“讀”的訓練,內容包羅萬象,包括讀生字詞、讀課文、拓展閱讀等多種形式。最重要的一點,對“讀”的要求還要具體、細化,同時在實踐中,還要有更完善的標準。
(三)“說”方式
可以這樣說,“說”方式,是所有課堂教學中運用得最多的一種教學方式,外語和語文等語言類的課堂教學尤其如此。幾乎所有版本的語文教材對此也都非常重視,每個單元里往往都有訓練口語交際的專門話題。在前置性學習任務中,外語,尤其是低年級外語對“說”的方式格外重視。幾乎每天都要設置此類任務;但是,在語文前置性學習任務的設置中,我們往往忽略“說”方式的訓練,《新課程標準》里被稱為“口語交際能力”。從說話的表情和語氣、態(tài)度、立場、對象、場合等多方面入手,強調交流的重要性。雖然在日常生活和課堂里,孩子們都離不開“說”,但是,要做到有針對性、觀點新、表達完整、準確、突出要點、有說服力等一些高要求,就需要針對性的訓練和長期的堅持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主要是靠“說”來表達心聲的,“說”能力在人民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前置性學習中,“說”方式還是“寫”方式的基礎,是“動(表演、實踐活動)”方式的主要表達方法,更是“網(新興)”方式的傳播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