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燕
(海南省萬寧市人民醫(yī)院 內三科, 海南 萬寧, 571500)
?
1 200例女性更年期心理狀況調查及護理對策研究
陳華燕
(海南省萬寧市人民醫(yī)院 內三科, 海南 萬寧, 571500)
摘要:目的調查女性更年期心理狀況,并研究護理對策。方法采用自行設計問卷、臨床癥狀自評量表及抑郁自評量表隨機對1200例更年期婦女進行心理健康狀況問卷調查,并將國內常模設為對照組進行比較,分析影響女性更年期心理的相關因素。結果更年期婦女各種情緒發(fā)生率由高到低排列為易怒、易煩躁、不滿、易沖動、緊張不安、焦慮、重復失誤等。更年期組婦女的SCL-90因子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偏執(zhí)、精神病的平均分顯著高于常模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女性更年期抑郁心理相關因素為工作壓力大、婚姻離異或喪偶、患有慢性病、不好的鄰里關系、不好的子女關系、較差的睡眠質量、無收入或低收入。結論更年期女性心理狀態(tài)較差,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偏執(zhí)、精神病癥狀較重,工作壓力大、婚姻離異或喪偶、患有慢性病、不好的鄰里關系、不好的子女關系、較差的睡眠質量、無收入或低收入為影響女性更年期心理的相關因素。
關鍵詞:女性更年期; 心理狀況; 調查; 護理
更年期指婦女絕經前后的一段時間,是由于婦女內分泌改變或失調出現(xiàn)以植物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為主的癥狀,可引起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變化[1]。更年期婦女受到婚姻、工作壓力及精神狀況等多方面的影響,心理負擔加重,影響了心理狀況[2]。為調查女性更年期的心理狀況及相關影響因素,本研究隨機抽取1200例更年期婦女作為調查對象,現(xiàn)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采用采用自行設計問卷、臨床癥狀自評量表及抑郁自評量表隨機對本區(qū)的1200例更年期婦女進行心理健康狀況問卷調查,年齡45~55歲,其中45~50歲者797例(66.42%)、50~55歲403例(33.58%)。
1.2調查工具及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 自行設計問卷,主要包括姓名、年齡、學歷、居住地、職業(yè)、工作性質及壓力、婚姻狀況、慢性病、鄰里關系、與子女關系、睡眠狀況、經濟收入等。② 采用臨床癥狀自評量表 (SCL-90)[3]進行測評,該量表從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改變、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及精神病性9個方面進行測查,受試者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做出獨立評定。本量表能較好地反映患者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敵對、恐懼、偏執(zhí)、精神病性等9項癥狀,可分為無、輕度、中度、偏重、嚴重5級。③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CES-D)調查抑郁狀態(tài)[4],該量表主要反映主觀抑郁感受,包含20項。根據癥狀發(fā)生的頻率,每1項分為4級,0分為沒有或幾乎沒有,1分為少有,2分為常有,3分為幾乎一直都有。要求被調查者按自己過去1周的實際情況作答??偡帧?5分為無抑郁感受,總分16~19分為可疑有抑郁癥狀,總分≥20分為肯定有抑郁。
1.2.2調查方法:要求所有調查人員均具有醫(yī)學基礎,大專以上學歷,調查前通過培訓、考核,培訓包括本次研究的目的、意義、內容、方法、注意事項,采用統(tǒng)一調查問卷、調查標準、調查方法、調查時間,統(tǒng)一解釋語,完成問卷后當場收回問卷。本次調查共發(fā)放135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共1200份,有效收回率為88.89%。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 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更年期婦女各種情緒發(fā)生情況
患者不良情緒的發(fā)生率由高到低排列分別為易怒、易煩躁、不滿、易沖動、緊張不安、焦慮、重復失誤等,見表1。
2.2更年期婦女SCL-90因子均分與常模比較
更年期組婦女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偏執(zhí)、精神病的平均分均顯著高于常模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女性更年期抑郁心理相關因素分析
表3分析結果顯示,女性更年期抑郁心理相關因素為工作壓力大、婚姻離異或喪偶、患有慢性病、不好的鄰里關系、不好的子女關系、較差的睡眠質量、無收入或低收入。
表1 1200例更年期婦女各種情緒發(fā)生情況 [n(%)]
表2 更年期婦女SCL-90因子均分與常模比較±s) 分
與常模組比較, *P<0.05。
3討論
更年期是指女性達到一定年齡后,卵巢功能出現(xiàn)衰退直至消失,雌性激素分泌逐漸減少,內分泌功能紊亂,進而引起一系列生理與心理上的改變,導致不自信、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這是女性人生中必須經歷的階段,也是其不良心理狀況的高發(fā)期,可影響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5-6]。若不加以護理干預,不僅影響女性正常的生活與工作,還會影響家庭的幸福[7-8]。
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更年期婦女各種情緒發(fā)生率由高到低排列分別為易怒、易煩躁、不滿、易沖動、緊張不安、焦慮、重復失誤等。更年期組婦女SCL-90因子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偏執(zhí)、精神病的平均分顯著高于常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抑郁心理相關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女性更年期抑郁心理相關因素為工作壓力大、婚姻離異或喪偶、患有慢性病、不好的鄰里關系、不好的子女關系、較差的睡眠質量、無收入或低收入。
表3 女性更年期抑郁心理相關因素分析 [n(%)]
部分更年期婦女已退休,失去事業(yè)上的寄托和工作的充實感,常會感到空虛、失落、沒有價值感,也失去了經濟來源,導致心理負擔過重,這些均會加重更年期的癥狀[9-10]。由于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較大,尤其是一些責任大、風險高的工作,長期處于緊張、焦慮等情緒中,會嚴重影響更年期婦女的心理健康。離異或喪偶為負性生活事件,對更年期婦女的心理刺激較大,可使內分泌系統(tǒng)失調程度加深,加重心理不良反應[11-12]?;橐稣5呐杂捎趽碛型暾募彝?,遇到問題另一半能予以安慰、分擔,生活也比較安穩(wěn),因此心理負擔較輕,情緒無較大波動,對于緩解更年期綜合征癥狀有很大幫助[13-14]。本研究中,有慢性病史的女性抑郁癥發(fā)病率為29.74%,顯著高于無慢性病史婦女的19.03%,而抑郁等負性情緒會加重生理不適,形成惡性循環(huán)。良好的鄰里關系有助于更年期婦女的情緒宣泄,能減輕空虛感,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調節(jié)。良好的睡眠可使更年期婦女精力充沛,較差的睡眠質量不僅會降低身體免疫力,甚至還可導致神經衰弱。護理對策: ① 加強健康宣教,使更年期婦女了解并掌握有關更年期綜合征的知識,采取有效預防措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15-16]; ② 建議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單位領導對進入更年期的婦女給予更多的理解、關懷與鼓勵,加強交流、幫助,尤其是離異或喪偶、退休在家的婦女; ③ 根據每個婦女的人格特征,與其共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對策; ④ 合理飲食,保證睡眠; ⑤ 指導更年期婦女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和控制,保持樂觀情緒,加強身體鍛煉; ⑥ 對于性腺功能失調較為明顯以及心理癥狀較為突出的患者,個體化地適當應用藥物治療[17-18]。
綜上所述,更年期女性的心理狀態(tài)較差,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偏執(zhí)、精神病癥狀較重,工作壓力大、婚姻離異或喪偶、患有慢性病、不好的鄰里關系、不好的子女關系、較差的睡眠質量、無收入或低收入為影響女性更年期心理的相關因素,
醫(yī)護人員可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緩解女性更年期不良心理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王社芬, 王玉玲, 王曼. 女性更年期綜合征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 護理學雜志, 2009, 24(5): 77-79.
[2]梁雪瓊. 更年期婦女心理健康狀況現(xiàn)狀調查[J]. 當代醫(yī)學, 2011, 17(2): 41-42.
[3]唐立華, 謝斌, 林益強. 社區(qū)更年期婦女心理健康現(xiàn)狀與干預進展[J].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2014, 9(1): 45-47, 50.
[4]王曉凡, 張海芹. 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護理學報, 2014, 21(6): 70-72.
[5]邵祺騰, 楊秋莉. 更年期婦女身心特征及生存質量研究現(xiàn)狀[J]. 世界中醫(yī)藥, 2014, 9(3): 388-391.
[6]杜霞. 更年期婦女的心理狀況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36): 6063-6064.
[7]陳蕊. 女性更年期綜合癥的成因[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 2015, 2(8): 128-129.
[8]桑海靜, 陳長香, 李淑杏, 等. 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10, 25(6): 807-809.
[9]吳慶文, 陳長香, 李建民, 等. 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10, 26(5): 517-518.
[10]馮霞, 王鐵艷. 女性圍絕經期抑郁癥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 當代護士: 下旬刊, 2012, 20(1): 13-14.
[11]齊久梅, 盧永軍, 阮祥燕, 等. 更年期抑郁癥的臨床特征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 中國醫(yī)學裝備, 2013, 10(10): 13-15.
[12]楊力. 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女性的心理養(yǎng)生方案[J]. 科學養(yǎng)生, 2013, 19(12): 16-17.
[13]楊力. 女性心理障礙及對策[J]. 科學養(yǎng)生, 2014, 20(3): 18-18.
[14]蘇恒斌. 更年期婦女健康狀況及其對策研究綜述[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上旬刊, 2013, 24(12): 6859-6859.
[15]王婧杰. 女性犯罪的原因及對策研究—以G省女子監(jiān)獄為例[D]. 中南大學, 2013.
[16]黃海雁. 社會支持因素對更年期綜合征的影響及其干預對策[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4, 35(17): 2527-2528.
[17]孫彥臻. 論我國女性犯罪的現(xiàn)狀、成因及對策[D]. 曲阜師范大學, 2013.
[18]董小艷. 影響更年期綜合征激素替代治療依從性相關因素及預防對策[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5, 12(7): 45-48.
收稿日期:2016-03-20
中圖分類號:R 47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14-108-03
DOI:10.7619/jcmp.201614034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1200 cases with menopause
CHEN Huayan
(WanningPeople′sHospital,Wanning,Hainan, 5715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1200 cases with menopause. MethodsPsychological status of 1200 menopausal women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clinical symptom self-rating scale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nd national norm was as control group for comparison, and relevant factors influencing menopausal psychology were analyzed. ResultsEmotion incidence of menopausal women from high to low were irritability, agitation, resentment, impulsion, nervousness, anxiety, repeated errors. The scores of somatization, depression, anxiety, paranoia, psychosis in SCL-90 norm for menopausal women in menopaus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al group (P<0.05). The related factors causing depression for menopausal women were work pressure, marital status, chronic illness, bad neighborhood, bad child relationship, poor quality of sleep, and no income or low income. Conclusion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menopausal women is poor, somatization, depression, anxiety, paranoia, sever psychosis, high work pressure, marital status, chronic illness, bad neighborhood, bad child relationship, poor quality of sleep, and no income or low income are affecting factors for menopausal women.
KEYWORDS:menopausal women; psychological state; investigation;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