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朗·詹姆斯倒地痛哭的鏡頭感動了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從來都不是他球迷的人,這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1996年奪冠軍后的邁克爾·喬丹,巧的是,兩人捧杯的這一天都是父親節(jié)。
當然,即使沒有這一“哭”、這一“巧”,“皇帝”也會在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被拿來和“飛人”比。事實上,總決賽一結束很多媒體就已經這么做了,數(shù)據(jù)、榮譽、歷史地位……只要能作為比較的,都不會被放過,陳詞濫調、人云亦云、樂此不疲。
如果奪冠的是勇士,那么也會有人把庫里和喬丹放一起做比較,那將是一個“73 VS 72”的數(shù)學問題。且實際上,任何一個在NBA打出些名堂的球員都能拿來和“飛人”比一下,至于用來比較的東西,仔細找找總會有的。
作為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喬丹有義務成為被比較的對象,這是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的。
“飛人”的最偉大是公認的,最很難被其他人替代的,他所在的時代是NBA發(fā)展最迅猛的時代,而他本人則重新定義了“超級巨星”的概念——無論場內還是場外,應運而生,堪稱是最好的代名詞。
剛剛去世不久的拳王阿里也是如此,他在拳臺上所取得的成就也許會被人超越,但他的偉大卻絕不會被復制,以后也再不會出現(xiàn)那個造就拳王的時代了。
喬丹之前,NBA曾在1980年三十五周年的時候評出了最偉大球員:比爾·拉塞爾。這之后,“魔術師”和“大鳥”也曾開創(chuàng)一個“雙雄時代”,隨后“飛人”橫空出世又翻開了全新的一頁。
換言之,喬丹是開創(chuàng)者,是大宗師,而其他球員只是追隨者。從格蘭特·希爾到科比·布萊恩特,從格雷格·邁納到文斯·卡特,從麥迪再到杜蘭特,詹姆斯、庫里……自然也都是其中一員。
詹姆斯極剛,庫里極柔,這一陰一陽如同太極圖兩面的一雙對手在總決賽中把各自對籃球的理解充分演繹。前者在面臨絕境的情況下用他一貫的強硬挺起了全隊,奉上無數(shù)次經典的強攻和封蓋,在進入聯(lián)盟的第十三年終于為家鄉(xiāng)帶來了承諾已久的總冠軍;后者則無論局面如何都面色不改,關鍵時刻雖有失手卻不失優(yōu)雅,蟬聯(lián)MVP和73勝更足以讓他名留青史……這就是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他們雖然仍然踏著前輩的足跡,卻也已經走在了屬于自己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