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梓晴
【摘要】對于“柏拉圖式愛情”這一說法,傳統(tǒng)的解釋是精神戀愛,即一種理想式的、純精神的、雙方平等的、完美的、自由的戀愛。根據(jù)斐奇諾所著的《論柏拉圖式的愛——柏拉圖〈會飲〉義疏》中所寫“只有靈魂,才是愛的真正載體?!备屓苏J同柏拉圖式愛情即靈魂式愛情?!稌嫛肥前乩瓐D以對話體完成的關于愛欲的著作。酒宴上眾人圍繞對愛神的禮贊,探討了關于愛欲與靈魂的問題。依我對書中對話內(nèi)容的理解,我認為柏拉圖式愛情的靈魂之愛是主角,但不單只有靈魂之愛,柏拉圖式愛情更是靈魂與愛欲的結合。
【關鍵詞】靈魂;愛欲;愛
一、簡述《會飲》
從結構而言,《會飲》是一篇對話式作品,以演講和對話的形式寫成,對話主要由六篇對愛神厄洛斯的頌辭組成,既有諷刺式的,也有認真的。
從內(nèi)容而言,這篇對話所描寫的是悲劇家阿伽松為了慶祝自己的劇本獲獎,邀請了幾位朋友到家中會飲、交談。參加者有修辭學家斐德羅、喜劇家阿里斯托芬、哲學家蘇格拉底等人。他們對話的大前提是最高貴的愛是男人之間的愛。反對古希臘風俗中男人對少年的愛,說男人不應該在這些尚未了解基本美德,也未定型的的少年身上下功夫,他們更應該去愛一個男子并長相廝守,并強調(diào)兩人間若只有美德與知識的交流最為崇高。男人間的愛是屬于靈魂性質(zhì)的愛。同時也論述道因為愛神是控制愛欲的,所以愛神是明智的。
二、靈魂式愛情
1、愛來自靈魂
在《會飲》中,蘇格拉底發(fā)表演說的一章是全文精華,邏輯論證層次嚴密,本質(zhì)思考極其深入:愛情必然有施加對象,一定是對某某人或物的愛。因而愛者是盼望他所愛的東西。既然是盼望,那必定還沒有那樣東西。因此愛首先是對某東西的愛,其次是對他所欠缺的東西的愛。故而愛或者愛神本身并不是美好的。
那么這個不美的愛神對人類又有什么用處呢?不美的愛神代表了一種對美的盼望,也就是對幸福的盼望,因此愛向往的是自己永遠擁有好的東西。如果愛是這個樣子,那么那些追求愛的人采取什么方式不折不撓的進行所謂愛的活動呢?——這活動就是在美的東西里面生育,所憑借美的東西可以是身體,也可以是靈魂。
從此我們可以得出愛來自靈魂?!坝篮愕膼垡恢蔽`魂趨向上帝,他使靈魂永遠能將上帝作為一種新的景象來欣賞。同一種上帝的善好也讓愛者享有福樂,它一直在靈魂中點燃著這種愛?!睈鄄粌H來自靈魂,還在靈魂中燃燒。
2、愛靈魂勝過愛肉體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向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欲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xiàn),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于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這大概就可以得出柏拉圖贊同少男戀的原因,《會飲》中的一段話亦能表明柏拉圖的觀點:“源于屬天上午性感神的情愛就不同了,因為這性感的血緣中沒有女性,只有男性,所以,這情愛只是對少男的情愛。再說,屬天的性感神年紀較長,不至于欲火中燒。這就是為什么,那受這種情愛感發(fā)的人會轉(zhuǎn)而愛男性,被天生比較強壯、更有理智的男性吸引。從這男童戀本身人們可以明白,有的人純粹是由這種情愛驅(qū)使的:因為,他們要愛的與其說是少男,不如說是那些開始萌發(fā)理智的男子,只不過是他們的胡子碰巧剛發(fā)芽而已?!?/p>
由上可得,柏拉圖式愛情愛靈魂勝過愛肉體。
3、靈魂生育
靈魂生育就是憑睿智和其他美德;所有詩人和各種所謂指發(fā)明的手藝人,都屬于這類生育者。當然,最重要、最美的睿智,第俄提瑪說,是用于治國齊家的,名稱叫做明智和正義。
柏拉圖所說的男性之間的愛便是靈魂生育的體現(xiàn)。據(jù)說人類能夠繁殖、養(yǎng)育、成長,能跑能坐,能站立,能說話,能制造藝術品,能感覺,還能理解。但是這些事情都是靈魂本身所做的。因此,靈魂才是人類。人類能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靈魂本身所做的,身體僅僅是承受。故而人只是靈魂,身體僅僅是人的作品和工具。所以人的生育實質(zhì)上是靈魂生育。
三、靈魂與愛欲
在《會飲》中通過對“愛欲”的論述表達了柏拉圖對愛情的觀念。柏拉圖把愛欲分為“靈魂愛欲”和“身體愛欲”。靈魂愛欲就是指心靈的契合與默契,身體愛欲直指的即是生而有之的性。
書中柏拉圖借跑賽尼奧斯之口說:“沒有阿佛洛狄忒,就沒有愛斯諾。”因為,阿佛洛狄忒包括兩個神,一個是“屬天的神”,一個是“屬民的神”。即是“屬天的愛斯諾”和“屬民的愛斯諾”。一天,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么是愛情?”蘇格拉底微笑著說:“你去麥田里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麥穗回來,在這過程當中,只允許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頭?!卑乩瓐D按照蘇格拉底的話去做,很久才回來。蘇格拉底問他摘到?jīng)]有?柏拉圖搖搖頭說:“開始我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后空手而歸!蘇格拉底繼續(xù)問道:“什么原因呢?”柏拉圖嘆口起氣說:“很難得看見一株不錯的,卻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為只可以摘一株,無奈只好放棄。于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發(fā)覺不如以前見到的好,所以我沒有摘?!?/p>
這一故事意味著世俗情結,人們的動物性更強一些,在愛人的時候更傾向于愛他們的身體。并非靈魂,與其完全無關?!斑@類人的愛隨即而生,只看重或只管去愛一回,不管這愛一回是好還是不好,愛的美還是不美。”而對壞人的定義則為,即是上文中所說的屬民的有情人,愛身體而非愛靈魂的那種人,他對所愛及其不專,三心兩意。一旦他所愛的人的身體開始衰老,如花凋謝,他馬上‘棄他而去”。身體愛欲的結果必然導致身生子女,他們以這種方式來愛,去尋求樂趣。在身體享樂的同時,也通過“生育子女”使自己永葆生機與活力,為自己帶來滿足與快感。在這個意義上,“愛欲就是欲求不死”。這樣,動物的與人的愛欲沒有什么區(qū)別。由上述的分析可見,靈魂的愛欲和身體的愛欲共同構成了柏拉圖式的愛情觀。柏拉圖的愛情訴諸這樣一個核心觀念:愛情本身就意味著性,但性并不等同于愛情。兩者并不互為逆命題。愛情本身內(nèi)在的囊括性,或者說是性是愛情本身所具備的內(nèi)容。當愛情到來之際,兩情相悅之人便開始產(chǎn)生自然的活動。這樣一來所謂的“柏拉圖式的戀愛”,并不是通常所說的“精神戀愛”“靈魂溝通”。柏拉圖只在表達愛情是靈魂的愛欲和身體的愛欲的統(tǒng)一,或者說是身心合一的狀態(tài)。
就蘇格拉底而言,他本人是極富有“靈魂愛欲”,但他仍然有身體,身體代表著動物性。無論他的靈魂如何高尚、圣潔、強大,都無法消除身體及其欲望。他仍然會不能自己的體驗身體對于他強烈的性吸引力。蘇格拉底的學生阿爾喀畢亞德略帶嫉妒地說:“蘇格拉底對長得漂亮的人何等色迷迷的,總纏著他們獻殷勤,被美色搞得不知所以?!钡谔K格拉底,他的智慧在于合理的把握好了身體愛欲與靈魂愛欲之間的尺度,尋得兩者了平衡。也即是柏拉圖式的愛情所強調(diào)的愛情高于性。在《會飲》中有這一經(jīng)典的表述:“明智意味著掌握好快感和情欲,而最強烈的快感莫過于愛欲。既然快感比不上愛欲強烈,當然就受愛欲支配,愛欲是快感的主人;既然愛神統(tǒng)治快感和情欲,愛神肯定就是特別明智的。”從此處可得出在柏拉圖的愛情觀念里,“性”的滿足比不上愛情強烈,愛情總是要主導著“性”的。但從上文的解讀中,我已發(fā)現(xiàn)了真實的現(xiàn)狀。誠如,在《斐德若篇》中,柏拉圖對“愛情”做出了這樣的定義:“有一種欲念,失掉了理性……浸淫于美所生的感……浸淫于肉體美所生的快感,那就叫做“愛情”。從此處便可直白顯現(xiàn)的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柏拉圖式的愛情絕非僅僅只是純粹的精神愛戀。愛情之花不僅追求精神美所帶來的快感,它也需要在享受肉體歡愛時供給其的養(yǎng)分。
四、結語
愛是人類一切最高幸福的源泉。我們的生命因?qū)矍榈牟恍缸非蠖錆M激情與意義,并因而獲得快樂。但,愛情如果僅僅是身體愛欲,這種激情與快樂必定無法長久。生命需要柏拉圖式的戀愛使之變得厚重?!鞍乩瓐D式愛情”無論是同性間或者異性戀,卻并不單只是精神戀愛的表象,這戀愛的背后還隱藏著愛欲。愛是身體愛欲和靈魂愛欲的統(tǒng)一,并在靈魂愛欲的主導下,去追尋自如真實的愛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古希臘]柏拉圖, 著. 劉小楓, 譯. 會飲[M]. 華夏出版社, 2003,8,1.
[2] [美]列奧·施特勞斯, 著. 邱立波, 譯. 論柏拉圖的<會飲>[M]. 華夏出版社, 2012,1,1.
[3] 斐奇諾. 論柏拉圖式的愛——柏拉圖〈會飲〉義疏》[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7.
[4] [美]保羅·爾默·摩爾, 著. 蘇 隆, 譯. 柏拉圖十講[M]. 中國言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