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奕超
【摘要】本文從中日文的對譯入手來進行比較,剖析日語被動句的語義和使用方法,使日語學習者更好地理解日語被動句。
【關鍵詞】被字句;意念被動句;直接被動句;間接被動句
一、中日文被動句的分類
1、中文被動句的分類
在中文中,被動句按有無標志分為標志型被動句(被字句)和無標志被動句(意念被動句)。被字句的標志不只有“被”字,還有“受”、“由”、“遭”、“為……所”等等。另外,在口語當中還有“叫”、“讓”、“給”、“挨”。
例句:那個方案看來不會被采納。
小心別讓那小子鉆了空子。
為人所不齒。
他的房屋遭到一伙身份不明的人強拆。
被動句的句型可歸納為兩種:一種是標志后接施動者,另一種是標志后直接接動作。其中,“被”字是中文被動句典型的標志,與日語被動句中的“に”對應率最高,幾乎都可對譯。沒有標志的意念被動句的被動主語主要是說明、評價、描寫的對象。而且其謂語動詞必須具有及物性。常用于說明句、描寫句、評價句。
例句:這本書賣得很快。
此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以上兩個例句都沒有被動標志,但是含有被動的語義。此類被動句在現(xiàn)代漢語中所占比例比被字句高得多。
2、日文被動句的分類
日文中的被動句可分為直接被動句、間接被動句、所有者被動句、無情主語被動句。
直接被動句是指主語為謂語動詞的接受者的句子。
例如:今日わたしは先生に褒められた。
而在間接被動句中,主語不是動作的直接承受者,而是間接地受到與之沒有直接關系的事情的影響。從意思來看,這種影響通常是對主語(主體)不利的,因此,這種被動句在日語中又叫做“迷惑受身文”(受害被動句)。日語中有由自動詞構成和由他動詞構成之分。自動詞被動句中的動作,是主語以外的某人的自發(fā)動作。但這個動作的發(fā)生卻間接地對主語造成不好的影響。日語常常用這樣的句式表示主語間接受到打擾、或影響。
例如:夕べ、私は一晩中隣りの犬に鳴かれて、寢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另一種是他動詞構成的間接被動句,同樣表示主語間接地受到了來自與自身沒有直接關系的事情的不利影響。主語并非動作的直接承受者,而是間接受影響者。
例如:私は子どもの頃に父に死なれてしまいました。
所謂所有者被動句指主語是動作作用的承受者(物)的所有者。動作的直接承受者并非句子的主語,而是仍然作為賓語出現(xiàn)的。
例如:私の頭がたたかれた?!?/p>
私は頭をたたかれた。○
最后,無情主語句句子的主語或主題一般表現(xiàn)為非人的事物。尤其將行為對象作為主題提出來時,多采用此種表現(xiàn)形式。多見于客觀敘述、描寫、以及新聞報道中。
例如:日本語は多くの外國人に學ばれています。
二、通過中日文對譯來進行對比
1、直接被動句
直接被動句在翻譯和理解上都是最容易的,是兩國語言最為一致的表達方式。
如:弟は父に毆られた。(弟弟被爸爸打了。)
わたしは友達に笑われた。(我被朋友笑話了。)
動作的施與者與動作的接受者位置一樣,“に”與被字句的標志對應。日文的直接被動句句型為“主語+は+動作施與者+に+動詞未然形+れる/られる”,大體上都能對應中文的被字句。
2、間接被動句
(1)自動詞的情況
這類句子在翻譯成漢語時一般都翻成主動句,作為主語(主體)受到“傷害”、“困擾”等不利影響的原因。整個句子內在地含有“由于別人……而使得主語不能或沒能……”的意思。
如:彼は奧さんに逃げられて、すっかり元気をなくしてしまった。
譯文1:老婆跑了,他徹底沒了精神?!?/p>
譯文2:他被老婆跑了,徹底沒了精神。×
友達に來られて、勉強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譯文1:來了朋友,沒能學習。○
譯文2:被朋友來,沒能學習?!?/p>
以上例句中譯文1是正確的,而譯文2是由日文直譯過來的,意思不通,無一例外都成了錯誤的句子。說明在中文里不存在此類被動句。翻譯時一般把句子分成兩小句,第一句描述別人的自發(fā)的動作,第二句描述前項的動作給說話者帶來的不利影響。
(2)他動詞的情況
我們直接分析例句。
私の家の南側にA社によって高いビルを建てられた。
譯文1:A公司在我家南邊建了一座高樓。○
譯文2:我家的南邊被建了一座高樓?!?/p>
臺所のテーブルの上に宿題を広げられると、晩御飯のしたくができないから、はやくどけなさい。
譯文1:你把作業(yè)攤一桌子,沒有辦法張羅吃晚飯,趕快拿開。○
譯文2:桌子被作業(yè)攤滿了,沒有辦法張羅吃晚飯,趕快拿開。不自然
哲也は明子に窓を開けられて風邪をひきました。
譯文1:哲也因明子打開窗戶而感冒了?!?/p>
譯文2:哲也被明子打開窗戶而感冒了。×
這類句子同樣需譯成主動句,作為給主體造成“傷害”、“不方便”的原因。造成的不利影響可以不明確出現(xiàn)在句子里,但潛在地存在著。如例句就潛在著“由于A公司的行為,使得我家的房子曬不到太陽或光線受到了影響”之類的意思。如果像譯文2那樣直譯的話,就會出現(xiàn)錯誤或者語句顯得不自然。
可以看出,不管是自動詞還是他動詞,在構成間接被動句后,漢譯時都只能譯成主動句。換言之,所有的日語間接被動句與漢語被動句是不對應的。
3、所有者被動句
日文的所有者被動句,一般是所有者作主語,所有者的所有物作謂語,構成“所有者+は+動作施與者+に+所有物+を+動詞未然形+れる/られる”的句型。表示動作施與者的動作作用在所有者的所有物上,同時對所有者造成了影響(一般是不好的影響,表達所有者受害的心情)。但是在中文的情況,大多數(shù)情況是直接用所有者的所有物做主語,也有少數(shù)情況用所有者做主語。
如:次郎が太郎に自転車を壊された。
譯文1:太郎把次郎的自行車弄壞了?!?/p>
譯文2:次郎被太郎弄壞了自行車。不自然
三郎は花子に絵を褒められた。
譯文1:花子表揚了三郎的畫。○
譯文2:三郎被花子表揚了畫。不自然
私は知らない人に顔を打たれた。
譯文1:我的臉被一個不認識的人打了?!?/p>
譯文2:我被一個不認識的打了臉?!?/p>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日語中存在這種所有者的被動,但是在漢語中,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這種表述(例如第三個例句中的譯文2),但是在日常生活用例很少,并不常用,而且會給人不太地道的感覺。
4、無情主語被動句
它是日語中應用最廣泛、使用率最高的被動句式,尤其是在說明文中。這種被動句的句式是“無情名詞+が+他動詞被動態(tài)”,與中文無標志的意念被動句或者主動句相對應。
(1)今日お茶の會が開かれます。(今天要開茶話會)
(2)明日入學式が行われます。(開學典禮明天舉行)
這類被動句在漢語里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是:
A、以主動句表示。如例1
B、意念被動句表示。如例2。但是如果例1是回答“茶話會什么時候開?”這類問題時,就以意念被動句表示(茶話會今天召開)。
三、結語
通過中日文對譯來比較可以看出,日文的直接被動句與中文最相似。所有者被動句和無情主語被動句有所不同,差異最大的還是間接被動句,是日語被動句的難點。在翻譯和使用時要注意。
【參考文獻】
[1] 裴國棟. 漢日被動句表現(xiàn)異同探析[J].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 2009.
[2] 徐 磊. 日語被動句學習難點解析[J]. 日語學習與研究, 2006.
[3] 張 鵬. 日語被動助動詞“RERU/RARERU”的多義結構及其語義擴展機理[J]. 外語教學, 2011.
[4] 益岡隆志, 田窪行則, 合著. 現(xiàn)代日語語法[M]. 梁傳寶, 譯.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