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耶謝巴爾是當代印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具有相當?shù)挠绊懥Α!恫徽鎸嵉恼鎸崱肥且x巴爾長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小說以三個人物為中心,圍繞他們著重寫了城市中下層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斗爭,反映了一代人中保守和進步、封建教族思想和民主自由的思潮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以及婦女反對舊傳統(tǒng)的束縛和要求取得平等地位包括爭取婚姻自由的斗爭。文章中刻畫的兩大婦女形象極具現(xiàn)實榜樣作用,鼓勵當代婦女獨立勇敢,與歧視、不公平現(xiàn)象作斗爭。
【關鍵詞】耶謝巴爾;《不真實的真實》;封建教族;民主自由
一、《不真實的真實》的創(chuàng)作背景
耶謝巴爾于1903年出生在印度北方邦費洛杰地方,家庭比較貧苦。自二十年代后期起,耶謝巴爾就受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馬列主義的影響。他作為印度共產(chǎn)黨的同情者和合作者從事斗爭話動,同時積極寫作。印度獨立后,由于政治形勢的變化,他除了從事一些進步的文化活動外,最主要是定居于勒克瑙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他曾多次出國訪問,到過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這一階段可以說是耶謝巴爾創(chuàng)作的高產(chǎn)階段。在這一階段,他的創(chuàng)作除小說外,政論、散文、雜文、革命回憶錄以及游記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他還翻譯了幾部小說。繼續(xù)宣傳他的革命理想,在輿論上動員群眾,武裝群眾。他在小說中繼續(xù)批判舊的制度和舊的意識形態(tài)。五十年代末,耶謝巴爾的《不真實的真實》開始在雜志上部分連載,60年出版全書。這部鴻篇巨制的出版,標志著他創(chuàng)作的新階段。
二、簡介《不真實的真實》
1、從結(jié)構(gòu)上
《不真實的真實》分上下兩大卷;兩卷的副題分別為“故鄉(xiāng)和國家”和“國家的前途”。上卷的故事中心是在拉合爾,下卷的故事中心主要在北方邦,特別是新德里。從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上說,上卷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時期,直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前夕的教族大騷亂,下卷則從教族大騷亂后到五十年代末,即印度獨立后的十多年的一段時間。
2、從內(nèi)容上
小說以三個人物為中心,圍繞他們著重寫了城市中下層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斗爭,反映了一代人中保守和進步、封建教族思想和民主自由的思潮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以及婦女反對舊傳統(tǒng)的束縛和要求取得平等地位包括爭取婚姻自由的斗爭。這就是小說的主題。小說概括了印度獨立前后一、二十年的社會重大事件,成為這一時期的一幅豐富多彩的社會畫卷。
3、人物形象分析
《不真實的真實》刻畫了三個中心人物:布利、他的妹妹達拉、他的戀人甘納格。他們出身于中層或下層小資產(chǎn)階級家庭。他們原來都是反對舊傳統(tǒng)和對舊社會不滿的青年。他們從爭取自由戀愛開始,逐漸被卷入到當時的社會斗爭和政治斗爭的激流中。布利原來有很強的上進心與正義感,然而后來成了半官商,最后爬到省邦議員的地位,成了資產(chǎn)階級的附庸。他為了金錢名譽地位而隨波逐流,連一點反抗舊傳統(tǒng)的正義感也喪失了。他的妹妹達拉,在社會上受到種種摧殘和打擊,逐漸看清了社會的本質(zhì),雖然最后她成了比較有社會地位的人物,但仍然保留著正義感,還能同情受苦難的人和救人之危。格納格則是一個堅強果敢的女性,她敢大膽地愛比她社會地位低的布利,而當她一再發(fā)現(xiàn)他的虛偽專橫,甚至在愛情上不忠,就毅然和他決裂。她追求的不僅是婚姻的自由,而且是要取得和男子平等的權利和社會地位。應該說,這三個人物代表了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中城市青年一代人的某些特點,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三、重點解讀兩個女性形象的典型意義
在達拉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雙重的典型意義:一是愛情婚姻方面的典型意義;二是走出家庭融入社會、參加社會工作的典型意義。她雖然還沒有與丈夫同房就逃出來了,但她已經(jīng)舉行過婚禮,而且已經(jīng)到了婆家。按照印度教的習俗,即便是幾歲的少女,只要舉行了婚禮就算是有夫之婦了。達拉當然算已婚婦女。不僅如此,達拉還遭到過強暴,而且留下了難治的婦科病。像這樣的婦女還能得到信奉印度教的男子真摯的愛,是有點讓人難以想象的。但是,作者并沒有完全脫離印度教的文化語境來塑造達拉這個形象;納特之所以真心實意地愛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原來,納特博士是到歐洲留學歸來的經(jīng)濟學家,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而達拉不僅十分美麗,而且事業(yè)心強,富有正義感,又與他志同道合。這些是他深愛達拉的重要原因。在作者筆下,他們是天生的一對。這是達拉這個人物一方面的典型意義。另一方面的典型意義,在于達拉不是一個家庭婦女,而是一個成功的高級公務員,這就為婦女樹立了一個不要只做家庭主婦的典型。印度注重任人唯賢,德才兼?zhèn)涞呐畯娙擞惺┱共拍艿臋C會。正是由于這種原因,耶謝巴爾塑造的達拉這個形象,才更具有典型意義。
甘娜格與達拉有所不同:她是一個具有獨立、自由、堅定、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性格的女性。她是耶謝巴爾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懂得自尊、自重和敢于決定自己命運的女性形象。甘娜格的典型意義與達拉的典型意義不同,她的典型意義主要在于在愛情的基礎上與男性結(jié)合,在與丈夫感情破裂之后,或者說發(fā)現(xiàn)自己選錯了丈夫之后敢于重新選擇丈夫。用耶謝巴爾自己的話來說:我首先表現(xiàn)的是甘娜格的勇氣和獨立意識,并借此反映那些現(xiàn)今在家庭生活中選錯了丈夫的女人們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具有獨立、自尊意識的女性的所思所感。當然,甘娜格與吉爾結(jié)婚后也沒有做專職太太而是依然工作。經(jīng)濟上的獨立是婦女自己解放自己很重要的一個條件。耶謝巴爾是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作家,在塑造這兩個女性形象時沒有忘記這一點。正因為如此,這兩個女性形象才栩栩如生,才真實感人,才成為印度現(xiàn)當代文學中光彩照人的女性典型。
四、社會現(xiàn)實意義
對在當今世界部分國家中女性仍受歧視的婦女非常有借鑒的榜樣作用,她們應該視《不真實中的真實》的甘娜格和達拉為楷模,首先爭取并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繼而一定要經(jīng)濟獨立,只有經(jīng)濟獨立了,才能精神獨立,作一個勇敢積極追求自己幸福的新時代女性。
【參考文獻】
[1] 安雙宏. 印度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J]. 比較教育研究, 2001:07.
[2] 李小溪. 印度婦女權益問題淺析[J]. 南亞研究, 2001:02.
[3] 王曉丹. 印度婦女與教育[J]. 南亞研究, 1994:04.
[4] 劉安武. 印度印地語文學史[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7.
[5] 陳 融. 簡評耶謝巴爾的小說[J]. 國外文學, 1987,2.
【作者簡介】
馮敏(1991—),女,漢族,佳縣人,西安外國語大學東語學院2014級印度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印度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當中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