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軍
山居秋暝
[唐]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在官場受挫之后,從他的前輩陶淵明那尋到了精神世界的歸宿,在長安東南的一個山村附近營造了一座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此詩正是他當(dāng)時生活和心境的寫照。
王維是詩人,也是畫家,前人評價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詩總有一種繪畫美。欣賞時要運(yùn)用聯(lián)想和想象,幻化出詩中描繪的生動畫面。
全詩的詩眼應(yīng)是“山居”,唯有山居(而非路過或游覽),才能體會到詩中真切生動的意境。詩的主旨是“王孫自可留”,王維用此詩表達(dá)了他對官場的厭惡,由此寄寓著他歸隱的情懷。
首聯(lián)用“空”修飾山,奇妙。這是王維的特色,“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寫山的空,在于反襯城市的喧鬧,在于表達(dá)自己的趣味。用“新”修飾雨,亦奇。“新雨”,實(shí)際是說雨后的山一派新的氣象。一場秋雨一場涼是物理意義,這里的“秋”當(dāng)為形容詞,是說秋意更濃,有著強(qiáng)烈的褒揚(yáng)色彩,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因?yàn)橐粓鲂掠辏驗(yàn)橥韥砬?,所以才有了頷、頸兩聯(lián)四幅清新明麗的秋景圖。首聯(lián)是總寫,是鋪墊,是準(zhǔn)備。
“明月松間照”的特別之處在于新雨之后,空氣更純凈,松樹更翠綠,所以清晰可見一縷縷如乳的月光流瀉而下,這是視覺感受?!扒迦狭鳌?,讓我們動用聽覺和視覺來想象一下:清泉在石上流,其清澈、柔軟、快樂如在目前;清泉在石上流,其清脆、悅耳、跳動如在耳畔。尤其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泉,水量足,流勢大,已具規(guī)模,視聽效果極佳。這里主要突出聽覺,與上句的視覺對應(yīng)。
“竹喧歸浣女”,不說女喧而說竹喧,不是玩弄語言技巧,實(shí)在是只聞竹林有聲而不見倩影,是實(shí)寫。怎知是“浣女”?作者“山居”已久,對山村姑娘的生活早已熟悉。著一“喧”字,一寫少女們的純真歡快,一寫山的幽靜空靈,這是聽覺?!吧弰酉聺O舟”也是實(shí)寫,不見漁舟,只見蓮動,不難想象這是怎樣一幅神奇的圖景:濃密蔥綠的蓮葉依次而動,卻不見人影。這是視覺,亦與上句的聽覺對應(yīng)。
頷聯(lián)寫自然之美,明月與松的和諧、清泉與石的和諧,昭示了作者愉悅恬靜的心境與自然造化的和諧;頸聯(lián)寫人之美,浣女與竹的和諧,漁舟與蓮的和諧,表現(xiàn)了作者傾心的山居生活與淳樸勤勞的山民生活的和諧。
明月因照松間而有像,愈顯皎潔清幽;清泉因流石上而有聲,愈顯清澈涼爽。浣女歸而喧于竹,可想勞動歸來的喜悅與無憂無慮;漁舟下而動蓮,可想雨后山民趁月光捕魚的勤快與質(zhì)樸。一個“下”字既快且靜,傳神極了。兩聯(lián)對仗工整而無痕跡,用語精致而不生硬,實(shí)乃工奇。
頷、頸兩聯(lián)已是四幅絕佳的秋景圖,讀之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詩人卻陡然一折,寫“春芳歇”(春草衰敗)。有如此清新脫俗的秋景佳境,何不留在山中久居呢?至此,全詩主旨“王孫自可留”已出,此所謂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