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羌區(qū)美食“洋芋糍粑”及其英譯問題

        2016-08-02 03:26:48李祥林
        關(guān)鍵詞:英文翻譯羌族

        李祥林

        (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64)

        ?

        羌區(qū)美食“洋芋糍粑”及其英譯問題

        李祥林

        (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飲食非小道”,舌尖上有大文章,尤其是涉及跨文化傳播中的相關(guān)問題時?!把笥篝亵巍笔谴ㄎ鞅鼻紖^(qū)民間美食,也被今人視為羌族飲食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得到四方游客青睞。由這道鄉(xiāng)土風味飲食之英文翻譯引出的話題,在當今人類文化交流語境中并非孤立的個案,其中涉及的族群情感、鄉(xiāng)土遺產(chǎn)、符碼傳譯、文化理解等問題亦絕非“小道”,值得飲食經(jīng)營者、旅游從業(yè)者和文化研究者好好琢磨。

        關(guān)鍵詞:羌族;洋芋糍粑;英文翻譯

        就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而言,民族地區(qū)不乏有地域特色的食品,尤其是在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的中國西部。多年以來,筆者常常去川西北岷江上游的城鎮(zhèn)村寨做田野調(diào)查,也有機會品嘗鄉(xiāng)里民間種種在制作和風味上都堪稱別致的美食,其中,“洋芋糍粑”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也尤其好?!把笥蟆闭?,土豆也,馬鈴薯也,此物種之于我中華本土是舶來品,因此國人以“洋”相稱,以區(qū)別于本土固有之“芋”;糍粑乃中國百姓熟悉的傳統(tǒng)食物,以糯米制作,“洋芋糍粑”雖非以糯米制作,但其成品糯軟且粘性甚強如糍粑,故而借名相喻。今天,該民間食品甚至成為川西北羌區(qū)飲食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本文就以這道民間美食為考察對象,著重談?wù)勂涿Q的英文翻譯問題(文中照片皆系本人走訪羌區(qū)過程中拍攝)。

        先說說我品嘗此食的經(jīng)歷。2011年3月某日,經(jīng)213國道溯岷江而上,在高山峽谷中車行兩小時,我去了因“5·12”大地震而受到世界關(guān)注的汶川。在縣城威州,在雜谷腦河從西岸匯入岷江處的桑坪壩逛街,看見一大樓門前掛著“汶川縣烹飪協(xié)會”的牌子。筆者平時喜歡背著行囊東奔西走,尤其是鄉(xiāng)鎮(zhèn)村寨及邊遠地方,也喜歡到了某地就走街串巷去尋找有當?shù)靥厣男〕?。說起岷江上游羌區(qū)民間美食,不能不提到“洋芋糍粑”,當今出版的《羌族詞典》中便有“洋芋糍粑”,稱之為“羌族農(nóng)村名小吃”,將其與“攪團”、“酸菜”、“豬膘”、“咂酒”等并列。洋芋對于人們來說談不上稀罕,但是,能把洋芋做成糍粑,還要把它切成條放入湯中煮后再端上餐桌,這就不能不說是來自民間的美食創(chuàng)造了。其中,有生活經(jīng)驗的長期積累,更有前人智慧的奇妙創(chuàng)造。筆者是生活在川西壩子上的居民,也屬于喜愛鄉(xiāng)土美食的老饕,對于餐桌上的洋芋以及洋芋泥之類烹制方法不陌生,但對于鄉(xiāng)里民間這道由“泥”而“糍粑”再以湯煮的洋芋食品就孤陋寡聞了。首次品嘗洋芋糍粑在我是十余年前,當時我們赴岷江上游做民族民間文化調(diào)查,來到茂縣,晚餐是當?shù)嘏笥颜写?,桌上有洋芋糍粑,留下印象極深。當時,喝著酸菜湯,用筷子從湯里夾起條狀的“糍粑”,品嘗著這糯軟又成形的美食,我老不相信這帶著湯水的食物是用洋芋泥做出來的,一個勁兒地向東道主問這問那。

        洋芋、玉米之類對于川西北山地民族來說,是常見又重要的糧食。據(jù)民國三十二年《汶川縣志》卷四“物產(chǎn)·蔬屬”記載:“洋芋:即馬鈴薯。有紅、白皮二種,可供食、釀酒。產(chǎn)量甚豐?!痹倏础睹肭甲遄灾慰h志·農(nóng)業(yè)·糧食作物》(1997年)的敘述:“清光緒年間(1875—1908)優(yōu)良品種——王洋芋傳入羌族地區(qū),逐漸成為全縣主要糧食作物。民國24年洋芋總產(chǎn)12.31萬斤,38年總產(chǎn)146萬斤,平均畝產(chǎn)150斤。解放后,種植面積產(chǎn)量增加。1950年種植9512畝,平均畝產(chǎn)204斤。1984年種植29874畝,平均畝產(chǎn)422斤?!盵1]168同書介紹羌民飲食中的“洋芋糍粑”時,又寫道:“將洋芋洗凈煮熟、剝皮、晾冷后在石臼中舂泥,切成條塊備用。其吃法可擇其所好與酸菜煮湯或分別蘸酸辣調(diào)料、蜂蜜食用,為縣內(nèi)農(nóng)村著名小吃?!盵1]683短短幾十個字的介紹,平鋪直敘,實在是看不出什么奧妙,這道鄉(xiāng)間美食只有入口之后,你才真正找得到感覺?;仡櫛就翚v史,洋芋傳入中國的時間不算長,但流播廣泛,尤其成為西南地區(qū)不少民族食物結(jié)構(gòu)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茂汶是川西北羌區(qū)核心所在,洋芋之于羌民生產(chǎn)生活的情況,從相關(guān)書籍可窺豹一斑。關(guān)于“王洋芋”以及“二紅洋芋”的傳入,汶川的蘿卜寨等地還有種種故事,而此前當?shù)胤N的是“雞窩洋芋”(六月洋芋)。川西北羌區(qū)地處青藏高原邊緣,由于日照、土壤、氣候等條件使然,這地方能做“糍粑”的洋芋個頭大、質(zhì)地好、口感佳,遠非川西壩子上的同類所能相比。

        “洋芋糍粑”是羌族民間美食,在川西北岷江上游地區(qū),爾瑪人迎接貴客的席桌上有此美食,其待客禮儀歌舞中會唱:“羌人聚居的寨樓,咂酒飄香的海洋,熱情好客的羌人,喜迎遠方的客人,酸菜攪團油煎餅,蕎面饃饃蒸籠蒸,洋芋糍粑老臘肉,樣樣美食獻貴賓……”[2]不僅如此,在今天羌地旅游景區(qū)中,還會讓身著漂亮羌裝的女子在游客面前“舂”(制作)洋芋糍粑,把這作為展示民族文化的表演項目。網(wǎng)上對此民間美食亦有介紹,曰:“洋芋糍粑,即是以土豆為主要原料烹調(diào)的膳食。制作時先將土豆煮熟,剝皮,然后在專用器具里捶搗,使之成為粘性很強的闐干糊狀物,食用時切成塊狀煮入酸菜湯內(nèi)即成。吃時再根據(jù)各處口味放入精鹽、紅油辣椒或伴以蜂蜜、炒黃豆面等,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3]或曰,“洋芋糍粑,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道特色小吃”,亦見于川、甘、陜、黔、滇部分地區(qū),其“制作時先將土豆煮熟,剝皮,然后在專用器具里捶搗,食用時切成塊狀煮入酸菜湯內(nèi),再根據(jù)口味放入精鹽、紅油辣椒或伴以蜂蜜、炒黃豆面等,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制作完成的洋芋糍粑具有類似糯米糍粑的彈性和粘性,具有獨特的質(zhì)感。口感與西式快餐中的土豆泥差異明顯”,這“洋芋糍粑具有明顯的粘性,流行于我國西南的部分地區(qū),在四川阿壩,甘肅隴南,陜西商州,貴州貴陽等地均被看做地方特色小吃。各地制作方式大同小異,食用方式多種多樣。甘肅陜西四川等地常見加入酸菜煮食,酸菜煮洋芋糍粑,貴州常見油炸”[4]。不得不指出,諸如此類純技術(shù)性的敘述文字大同小異,很難讓人領(lǐng)會“洋芋糍粑”這道洋溢著鄉(xiāng)土風味的地方美食的妙處,倒是在當代羌區(qū)作家靈動的筆下,給了讀者更多情趣。

        從族群生活看,川西北爾瑪人對此美食情有獨鐘?!棒亵问乔既瞬怀3詤s酷愛吃的一種副食。十天半月不吃一頓就覺得渾身乏力,丟了魂兒似的,也是羌人款待佳賓的食品。糍粑的做法更是簡單,不需什么手藝,卻得花大力氣,所以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事。先把洋芋蒸好去皮后,放入木槽內(nèi),用木棰不斷地舂,起初幾乎只是木棰的重量,到洋芋搗爛如泥時,才使男人顯出力不從心,到最后,即使是能背四百斤的大力士,搗上四五十下亦是頭去腰不來,非得坐下喘一會兒粗氣不可。洋芋糍粑越黏稠越好??梢韵癯詳噲F一樣勾兌了酸湯蘸著吃,亦可放了糖吃,放入嘴里軟乎乎滑溜溜如摟了一個如花似玉女子的感覺,嚼來嚼去總是冰清玉潤?quán)駠鲊鞯囊粔K也就只好整塊地吞下。那份滑膩呀,就想永遠地不離去才好?!边@是羌族作家谷運龍對洋芋糍粑的描述,細膩、貼切,生動、傳神,那種美食的妙感讓人神往。在“莊稼人的感覺”中,“洋芋成熟了,羌人的生活也便成熟了”,這土里生土里長的洋芋除了做糍粑,對當?shù)厝藖碚f有多種吃法,蒸炒燒煮煎,無一不可?!把笥蟀亚既说男氖伦兊眉毤殻亚既说钠谂巫兊瞄L長。洋芋是羌人永遠的留戀,洋芋是羌人響亮的山歌,洋芋是羌人出海遠航的船。洋芋把羌人送到很遠的地方,洋芋把羌人留在岷江上游,留在那一方肥沃的熱土上。”[5]這充盈著族群感情的文字,讓人動心。文中提及的“攪團”是用玉米粉做的,就著酸湯吃,是當?shù)卮逭R娛澄?,如今也成為外來游客眼中有著“異文化”魅力的特色小吃。的確,能把普普通通的洋芋做成糯軟可口的“糍粑”,將細細的心思和情意融入其中,從中透露出的族群飲食經(jīng)驗和創(chuàng)造智慧令人稱道。去岷江上游地區(qū),攪團、洋芋糍粑等是我喜歡的。

        記得數(shù)年前那天,我們到達位于沙窩子的汶川縣長途車站已是中午。進城后,順著威州大道,直奔位于丁字路口的小吃店“洋芋糍粑”,去品嘗這當?shù)孛朗?。店面不寬,除去鍋灶等操作空間,有四張桌子供就餐客人坐。門上招牌“洋芋糍粑”很醒目,有小字注明“羌家小吃”(見圖1)。

        圖1 岷江畔的汶川縣城及街頭小吃店

        在老板娘熱情招呼下,我們坐下來,每人要了一碗洋芋糍粑。老板娘問加不加酸菜,我們尚未來得及回答,旁邊一位老鄉(xiāng)說:“一定要加酸菜才好吃。”于是,我們也加了酸菜。不一會兒,老板娘就做好洋芋糍粑,端上桌來。碗中是一條條黃黃的洋芋糍粑,湯里有片片黃綠色的酸菜,加上紅紅的熟油辣子和翠綠的蔥花,一看就把人的胃口吊了起來。入口的感覺更好,糍粑糯糯的、滑滑的,也很細膩,加上又酸又辣的湯料,真的是用“好吃”二字不足以形容。見碗里酸菜有葉片呈橢圓形,我問是什么菜,店主說是鹿耳韭,并說酸菜都是自家制作的。鹿耳韭是野菜,如地方志書記載,過去人們“青黃不接時上山采‘鹿耳韭’、石桿菜等野菜充饑”[6],如今時代轉(zhuǎn)換,其同不少山野之菜一樣進入了世人眼中鄉(xiāng)土特色食物系列。兩碗洋芋糍粑,加上兩碗米飯,解決了我們二人的午餐,總共用去15元錢。鄰桌有位中年婦女,聽口音不是當?shù)厝耍覀兞钠鹛靵?。她說自己從灌縣(都江堰市)上來,是做房屋中介的,她對這洋芋糍粑也很是稱贊。吃過午飯,出門時,店家男主人熱情地告訴我們,每天下午他們要舂洋芋糍粑,可以來拍照……(見圖2)。

        圖2 用石碓舂出來的洋芋糍粑(汶川威州)

        洋芋糍粑的吃法多樣,我對切條下鍋用酸菜湯煮的形式情有獨鐘。酸菜之于岷江上游爾瑪人的生活不可缺少,這跟他們過去多食玉米、蕎麥等粗糧的飲食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我去“5·12”地震后從汶川龍溪移居邛崍南寶山的羌寨走訪,品嘗著他們做的土豆片炒豬膘肉以及酸菜粉絲湯時,主人家特地告訴我這豬膘肉是從“老家”帶過來的,酸菜也是按照“老家”的方法做的。食“酸”是爾瑪人的飲食習慣,羌族作家夢非有文章題作《酸溜溜的羌鄉(xiāng)味》,開篇即云:“只要你走進岷江上游的羌族聚居區(qū),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在高山峽谷中的羌人在今天仍然保留著濃厚的民風民俗。其中,傳統(tǒng)飲食中讓人未入口就會生出津液的‘酸’味食物最有特色?!彼岵酥谱鞑⒉粡?fù)雜,但借之烹出的酸菜攪團、酸菜蕎面等鄉(xiāng)土美食則讓人回味不已。對于家鄉(xiāng)的洋芋糍粑,這位作家亦寫道:“用土豆做成的酸菜糍粑則有著許多美的含義。將土豆洗干凈后整塊放進鍋里蒸煮熟透,去掉粗皮,冷卻后放進石窩中用木棒搗碎到細如泥,挖起置于案上加工成正方體后用刀切成細條,再放入已燒沸的酸菜湯中煮燙并加入作料即可食用。其間,它做起來特別費勁,要由男女合力才能完成,所以過程很有意思。人們用雙手將木棒握緊,一上一下狠狠搗著,口里喊著勞動號子,身體上下起伏,節(jié)奏強烈而明快。尤其是女子上陣,一身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隨著身體的節(jié)奏飛舞著,她搗下的力量和她的柔美相映襯,讓剛與柔結(jié)合得就像山野里的羊角花般完美?!盵7]

        就其制作技藝言,“洋芋糍粑”可謂是中國西部民族地區(qū)由大眾傳承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如今,隨著民族地區(qū)旅游的開展,“洋芋糍粑”這道鄉(xiāng)土美食亦受到國外游客青睞,其名稱翻譯被提上日程。有人從接受學角度談本土特色小吃的英譯,提及洋芋糍粑,曰:“洋芋糍粑作為四川羌族地區(qū)的一大特色小吃,類似于西方國家人們常吃的土豆泥,只是因土豆品種的不同,它比西方傳統(tǒng)土豆泥更加香糯可口。兩種食物的制作方法也頗為相似。洋芋糍粑是將蒸熟的土豆放入特殊木頭制成的木臼內(nèi)舂成很糯的土豆泥。除了碾壓土豆的方式和器皿有細微差別外,它與西方土豆泥的制作方式基本一致。糍粑這一食物形式雖為中國食客所熟知,但在西方卻沒有與之對應(yīng)的食物概念,若生造一個英語單詞來,則必定會增加食物本身給西方食客的陌生感,拉大食物和西方食客之間的距離;若翻譯不到位,則極有可能造成外國食客的不知所措,達不到推薦該特色小吃的目的。因此,譯者借用西方客人所熟知的土豆泥之名進行譯介,能使西方食客在腦海中立即聯(lián)想到熟悉、親切的土豆泥的形象,使譯名最大限度地接近目的語文化,激發(fā)了目的語讀者的積極聯(lián)想,填補中西飲食文化差異造成的空白和未定性,符合讀者的期待視域,避免了理解上的障礙。因而把洋芋糍粑譯為Chinese Mashed Potatoes,譯名主干借用西方土豆泥的英譯名,同時以Chinese作前置定語,既最大限度地照顧到西方讀者的語言和飲食習慣,又突出了中國洋芋糍粑與西式土豆泥的差異。羌族的洋芋糍粑通常還會佐以極具地方特色的佐料,更加美味可口,因此可將譯名進一步完善,譯成Chinese Mashed Potatoes,Qiang-style?!盵8]如此翻譯,是否恰當?

        一般說來,中國食品之英譯,務(wù)必考慮兩個主體,一是異邦食客,一是本土食物。從前者看,上述論者對本土食品如何與異邦食客“國際接軌”言說較多,自然不無某種道理;從后者看,上述觀點對本土食品如何在與異邦食客“國際接軌”中彰顯自身特色,似乎缺少細致考量。換言之,該文看到了向老外翻譯中國小吃時應(yīng)考慮如何“符合(接受者)期待視野”的問題,也就是“照顧到西方讀者的語言和飲食習慣”并且“最大限度地接近目的語文化”,但不能不指出,由于其對“洋芋糍粑”這道中華本土美食的理解過于寬泛(“洋芋糍粑”與普通“土豆泥”的差別并非是“細微”的,至于說“它與西方土豆泥的制作方式基本一致”,就更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請見上文和下述),由于對如何向老外推薦本土食物的本土立場關(guān)注不夠,結(jié)果不但有未能有效地“避免理解上的障礙”之嫌,反而會令人遺憾地“達不到推薦該特色小吃的目的”(因為“洋芋糍粑”的根本特點在其翻譯中被忽略了)。這里,如何既順應(yīng)異邦知識又尊重本土實情,如何以適當?shù)姆g在中外文化之間尋求平衡(不僅僅是單方面地順應(yīng)他方),如何避免因欠準確譯文致使境外游客誤解中國食品,這是不能不慎重考慮的現(xiàn)實問題和再三推敲的學術(shù)問題。有鑒于此,以上觀點在我看來是存在若干疑問的,對之需要反思和辨析:首先,從食品看,向老外英譯中國小吃“洋芋糍粑”,用“Mashed Potatoes”(土豆泥)恰當么?其次,從國籍看,以“Mashed Potatoes”翻譯“洋芋糍粑”,加上“Chinese”(中國的)就能彰顯其特色么?再次,從族群和地域看,用英文向老外介紹“洋芋糍粑”時僅僅將其定位在“Qiang-style”(羌式),是否完善呢?……

        “土豆泥”或“洋芋泥”(Mashed Potatoes)在中外餐桌上皆有,英語世界的老饕們熟悉,中國人也不陌生。查查網(wǎng)絡(luò),“百度”上關(guān)于此物的圖片、翻譯便甚多,如今常去西式快餐店的年輕人對之更是多有了解。走上街頭,跨入肯德基、麥當勞等來自異邦的餐店,除了油炸土豆片、土豆條,一份糊狀的土豆泥是食客常點的;筆者是四川人,在我生活的川西平原地區(qū),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將土豆煮熟剝皮壓成泥狀再放入鍋中加油鹽、蔥花炒出一盤香噴噴的土豆泥(洋芋泥)作下飯菜,是老百姓皆知曉的烹飪方式,我也會制作。在我自童年以來的記憶中,煮熟剝皮后的土豆,直接放入炒鍋內(nèi)用鍋鏟便能壓碎成泥,烹制方法并不復(fù)雜。然而,食客經(jīng)驗提醒我們,無論肯德基麥當勞的“Mashed Potatoes”,還是川西壩子家常食物土豆泥,都無法切成條狀放入湯里去煮再讓食客用筷子一條條拈起來吃(見圖3)。

        圖3 放在鍋里煮后端上桌用筷子拈著吃的洋芋糍粑(汶川威州)

        了解中華飲食者知道,在我華土食譜中,既有普普通通的“洋芋泥”,也有很不一般的“洋芋糍粑”,二者異同,最關(guān)鍵之處在于制作時是否經(jīng)過了前述羌族作家筆下有生動描述的“舂”或“打”(猶如以煮熟的糯米打糍粑)。盡管原料相同,但是,由于兩種食物各自的具體烹制過程有別,其“入口”之成品也就不可同日而語(正如同是糯米制作,糍粑和湯圓卻各為美食)。況且,普通的洋芋泥或土豆泥,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口感上根本就無強粘性的“糍糯”可言,這也是人人皆知的。既然如此,僅僅用老外們?nèi)粘I钪惺煜さ摹癕ashed Potatoes”(土豆泥)來翻譯“洋芋糍粑”,將后一美食跟普通洋芋泥的差異完全抹平,即使不造成異邦食客對此的誤解,也無法顯示此本土美食的特點。

        從灌縣(都江堰市)沿著岷江上行,過了汶川、茂縣、松潘,便來到有名的風景區(qū)九寨溝?!班?,神奇的九寨,人間的天堂,你看那天下的人哪,深情向往,深情向往”,這是羌族詩人羊子作詞、藏族歌手容中爾甲演唱的歌曲《神奇的九寨》中的句子。九寨溝有迷人的風景,也有誘人的飲食,“洋芋糍粑”便是其一。網(wǎng)上有“九寨溝吧”,有文字寫道:“九寨溝陽光充足,日夜溫差大,有利植物積存養(yǎng)分,洋芋長得特大。據(jù)好友說,他小時隨父輩上山背洋芋不用背篼裝,將幾個又長又大的洋芋用繩直接兜在背后,就足夠他背了。高山洋芋特別飽滿。一經(jīng)蒸煮,都如饅頭一樣綻開老大的裂口,吃起來又香又糯。最特別的,是可以用來砸糍粑。”且看,“砸糍粑要選大個兒臨洮洋芋(特大而長的馬洋芋和紫皮洋芋不及臨洮洋芋糍糯)洗凈,蒸熟,去皮,晾冷待用。這里沒有石碓窩,砸糍粑用的是一段原木刳制的木槽和帶有彎頭的足足四尺長的大木錐。先把槽里的洋芋壓碎,舂時慢慢加力。洋芋泥愈來愈粘糯,你不但要使出吃奶的勁兒砸,每次把木錐從洋芋泥的黏附中拔出來更是費力。最棒的小伙兒砸一槽下來都渾身淌汗,氣喘吁吁。我第一次見到洋芋變成了奶油色的糍粑時,驚奇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9]。來九寨溝的中外游客特多,一年四季絡(luò)繹不絕,有人將“九寨酸菜洋芋糍粑”翻譯成“Potato Ciba with Pickles”[10],把譯意和譯音(“糍粑”音譯為“Ciba”)結(jié)合起來,倒是不失為折中的處理。當然,對于老外來說,為什么這道“Potato”烹制的美食叫“Ciba”,就只有“入口為師”,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體驗再加上導(dǎo)游翻譯的解說來慢慢領(lǐng)會了。

        就筆者所見,對“洋芋糍粑”這道羌區(qū)民間流行的風味小吃,也有書采用的英譯是“Potato cake”①。如此翻譯,仍然是有問題的。眾所周知,“cake”有糕、餅等義,這個英文單詞常常被人們用來翻譯蛋糕,如“And who doesn't love cake”這句話,譯成漢語就是“哪有人不喜愛蛋糕呢”。因此,所謂“Potato cake”,其漢語譯文就是“土豆餅”。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土豆餅是常見之物,也是今天的食客們所熟悉的,從“搜狗百科”可查到該詞條,曰“土豆餅是北方的一道美食,發(fā)源于安徽和廣州,由油炸土豆演變而來。土豆餅的做法多種多樣,其口味獨特,脆中帶軟,美味可口”,具體說來,其制作方法大致有四:其一是把土豆洗干凈,蒸熟后去皮切成條,與鮮奶、 鹽拌勻腌20分鐘,然后平底鍋旺火燒熱加油轉(zhuǎn)中火,將100克左右土豆條倒入鍋內(nèi),用平鏟壓成厚度5mm左右的圓餅,一面煎黃后小心翻面,兩面煎黃后雙面撒勻蔥花,待兩面呈焦黃色即可;其二是把土豆蒸熟后去皮攪成泥,加糯米粉,一邊加一邊攪,喜歡甜的可以加點糖,攪到可以捏成餅的時候?qū)⑵淠蟪梢粋€個半厘米厚的餅,再將鍋中油燒熱,放入餅去煎,煎成金黃就可以了;其三是土豆洗凈去皮,切成細絲,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鐘后濾干,加入適量的鹽、味精拌勻,腌制片刻后再次濾干水分,加入適量干生粉拌勻,做成一個個餅后下油鍋煎;其四是土豆去皮,直接擦成絲到水里,加入面粉、孜然、咖喱粉、鹽等,和成面糊,然后攤?cè)脲佒屑逯芠11]。土豆餅的烹制,不排除還有其他方法,但總的說來就是這樣了。然而,比較可知,這煎炸的土豆餅跟湯煮的洋芋糍粑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既然如此,將后者翻譯為“Potato cake”仍不免錯位。

        在川西北羌族聚居區(qū),“洋芋糍粑”的確是爾瑪人引以自豪的地方特色小吃,也是前往爾瑪村寨的旅游者甚感興趣的美食(見圖4)。

        圖4 旅游景區(qū)中向游客表演的“舂”洋芋糍粑(汶川水磨)

        不過,把“洋芋糍粑”劃歸“Qiang-style”,倘若僅僅在羌區(qū)內(nèi)介紹此食,這“Qiang”的冠名是可以的;若是不限于羌區(qū)而放寬視野,避免片面起見,則不妨加以補充說明。因為,可以說“洋芋糍粑”是羌族地區(qū)重要的民間美食之一,但要說這是唯一歸屬“Qiang”的小吃則不夠全面。在中國西部,在青藏高原東南民族遷徙大走廊上,在人稱“江源”(徐霞客之前,國人以岷江為長江源頭,古老的“江源文明”在此孕育)的岷江上游,羌人地處漢、藏之間,從多民族中國的族群互動和文化交流看,他們彼此間在歷史、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多有溝通之處。以“攪團”為例,此亦川西北藏、羌村寨都樂意向游客推薦的民間小吃。前述羌地作家在講述“洋芋糍粑”時,也對“攪團”的制作及吃法有生動描寫。理縣是羌族聚居區(qū)的核心縣之一,也是川西北高原重要的藏、羌結(jié)合部(上行近藏、下行近羌)。2011年5月上旬,筆者去雜谷腦河畔甘堡藏寨(屬理縣)走訪,午餐由縣里朋友幫助安排,我們“得以品嘗到枸地芽、山蕨菜、紅菌、攪團、藏式火鍋等”[12],其中“攪團”也是就著酸菜湯吃,跟“洋芋糍粑”有異曲同工之妙。又據(jù)《理縣志·社會風土·服飾、飲食、住、行》(1997年)載:“除米亞羅地區(qū)外,其余縣屬藏、羌民族飯食習慣大體相同。用玉米面可做‘麥粒子’(玉米糊)、‘攪團’、‘蒸蒸飯’(包括鍋蒸)、‘玉米饃’(冷水粑、刀片子)、‘面湯元’、‘金裹銀’(玉米面和米飯)等……”[6]如前所述,川西北岷江上游地區(qū)農(nóng)作物以玉米、土豆等為主,對于藏、羌山民來說,這“洋芋糍粑”如同“攪團”也是他們生活中的共通性食品,如在茂縣與松潘之間的黑水地區(qū),據(jù)《嘉絨史料集》介紹,“黑水藏族飲食……多吃玉米燒饃、玉米攪團、玉米蒸蒸、玉米湯圓、玉米包子、酸菜面塊、洋芋糍粑”[13]。又如,中央電視臺就曾錄制播放川北地區(qū)白馬人制作洋芋糍粑,從視頻中看,后者是把舂好的洋芋糍粑成團地放入酸菜湯中稍煮后食用[14];網(wǎng)絡(luò)上,也有人把這以土豆為主料制作的食物稱為“九寨溝特產(chǎn)”[15]。這種飲食的相通,除了地緣相近之外,如前所述,主要還是跟當?shù)厝说纳a(chǎn)生活以農(nóng)耕為主或農(nóng)牧兼具有關(guān)。

        “飲食非小道”,舌尖上原來也有大文章,尤其是在涉及跨文化譯介和傳播中的相關(guān)問題時。放寬視野看,從川西北羌區(qū)民間美食“洋芋糍粑”的外文翻譯所引出的龍門陣,在當今時代人類文化交流語境中并非孤立的、微不足道的個案,其中涉及的族群情感、鄉(xiāng)土遺產(chǎn)、符碼傳譯、文化理解等問題亦絕非“小道”,值得飲食經(jīng)營者、旅游從業(yè)者和文化研究者好好琢磨。

        注釋:

        ① 譬如中英文對照圖文集《黑虎羌寨》第57頁介紹當?shù)仫嬍场把笥篝亵巍?,即如是翻譯,茂縣黑虎鄉(xiāng)政府和茂縣文體廣新局2014年9月編印。當今中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qū)在四川,黑虎鄉(xiāng)屬于羌族核心區(qū)茂縣,那里的碉樓群很有名。

        參考文獻:

        [1]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茂汶羌族自治縣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7.

        [2]陳興龍.羌族薩朗文化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0:62-63.

        [3]洋芋糍粑[EB/OL].[2016-02-10].http://shop.bytravel.cn/produce/6D0B828B7CCD7C91/.

        [4]羌族特色小吃洋芋糍粑[EB/OL].(2013-08-12).http://www.qiangmin.org/show.php?id=3741&siteid=1.

        [5]谷運龍.莊稼人的感覺[M]//谷運龍散文選.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117.

        [6]理縣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理縣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749.

        [7]夢非.相約羌寨[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70.

        [8]袁滔.四川民族地區(qū)特色小吃英譯探幽——基于接受美學的視角[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4(4).

        [9]九寨溝吧[EB/OL].[2016-02-10].http://tieba.baidu.com/p/1709610202.

        [10]景區(qū)特色菜翻譯中英文[EB/OL].[2016-02-10].http://www.docin.com/p-219697710.html.

        [11]土豆餅[EB/OL].[2016-02-10].http://baike.sogou.com/v104840.htm.

        [12]李祥林.城鎮(zhèn)村寨和民俗符號——羌文化走訪筆記[M].成都:巴蜀書社,2014:194.

        [13]秋實.嘉絨黑水藏區(qū)瑣議[M]//張海清主編.金川歷史文化覽略(中冊).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390.

        [14]白馬藏族洋芋糍粑[EB/OL].[2016-02-10].http://travel.cntv.cn/20121224/103903.shtml.

        [15]九寨溝特產(chǎn)——洋芋糍粑[EB/OL].[2016-02-10].http://epaper.qlwb.com.cn/html/2011-10/25/content_214072.htm?div=-1.

        [責任編輯劉瑜]

        收稿日期:2016-04-02

        基金項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民俗事象與族群生活——人類學視野中的羌族民間文化研究”(項目編號:10YJA850023)的成果。

        作者簡介:李祥林(1957—),男,教授,中國藝術(shù)人類學學會常務(wù)理事,研究方向為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

        中圖分類號:H315.9;TS9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8505(2016)04-0092-07

        The Qiang Delicacy “Yangyu Ciba”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LI Xiang-lin

        (ResearchInstituteofPublicCulture,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4,China)

        Abstract:“Die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especially when it’s involved i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Yangyu ciba”, a symbol for Qiang food and Sichuan tourists’ favorite, is a Qiang delicacy in northwest Sichuan.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C-E translation of “Yangyu ciba”, which involves feeling of ethnic group, folk legacy, sign transfer, cultural understanding, etc., is not an isolate case and invites deeper thoughts from food providers, tourism industry practitioners, and cultural researchers.

        Key words:Qiang; Yangyu ciba; C-E translation

        ·翻譯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英文翻譯羌族
        北京地鐵播報站名的中英文翻譯特點分析
        羌族古籍瑰寶《刷勒日》圖經(jīng)
        天府新論(2022年6期)2022-11-07 12:24:58
        古詩詞英文翻譯,一起領(lǐng)略中國文化之美
        理縣蒲溪村羌族釋比戲文化初探
        羌族作家谷運龍散文簡論
        阿來研究(2018年1期)2018-07-10 09:39:14
        英文摘要
        Digest
        56 個民族56 枝花羌族
        啟蒙(3-7歲)(2016年12期)2016-03-11 17:46:54
        羌族釋比文化略述及其保護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區(qū)為例
        公示語英譯的美學探析
        色偷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18禁国产美女白浆在线| 国产精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在线观看国产三级av|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色婷婷色99国产综合精品| 蜜桃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网站|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AV秘 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国产免费不卡视频| 99国产精品久久久蜜芽| 爱我久久国产精品|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中文字幕护士 | 福利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在线不卡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久|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av高清不卡免费在线 | 亚洲男同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欧美|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看片| 懂色av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亚洲图片|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丝袜美腿一区在线观看|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网站| 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有码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