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玉米苗期主要病蟲草害防治技術
冬小麥—夏玉米是黃河流域地區(qū)主要的種植模式,在夏玉米種植過程中,苗期病蟲草害的發(fā)生種類較多,對玉米的危害也較大,在當前推廣精量播種的情況下,經(jīng)常造成缺苗、死苗、斷壟,最終導致產(chǎn)量下降,效益降低。
苗期的病害種類很多,包括根腐病、苗枯病、絲黑穗病、粗縮病等。近年來黃河流域地區(qū)發(fā)生較多、危害較大的是玉米粗縮病,俗稱“萬年青”。它是由玉米粗縮病毒(MRDV)引起的玉米病毒病,由灰飛虱進行傳播。當玉米出苗后,小麥和雜草上的帶毒灰飛虱就會遷飛至玉米上取食,進而傳播病毒,引起玉米發(fā)病,主要防治措施是選用適宜的種衣劑進行包衣,并在玉米出苗后,結(jié)合其他害蟲進行藥劑防治灰飛虱,以減少病毒的傳播介質(zhì)。在苗期發(fā)現(xiàn)粗縮病苗,應及時拔除并在田園外銷毀,減少病毒的寄主。
玉米苗期的主要蟲害有薊馬、耕葵粉蚧、地老虎、粘蟲、灰飛虱及近年來危害嚴重的二點委夜蛾等。玉米種子包衣及二次包衣是防治苗期害蟲最主要也是最為有效的辦法,它能夠減輕害蟲對玉米苗期的危害。在3~5葉期時,傍晚對玉米全田(包括地邊、地埂)進行噴霧防治,藥劑可選用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敵百蟲等廣譜性藥劑。
玉米田除草主要采用玉米播后苗前及出苗后3 ~5葉兩個時期進行防治,酰胺類除草劑可以被雜草芽吸收,主要雜草發(fā)芽前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如乙草胺、丁草胺等。而三氮苯類和磺酰脲類除草劑在玉米苗期使用,市場上使用最多,對玉米較為安全的是莠去津和煙嘧磺隆。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玉米除草劑主要是混合制劑,乙阿合劑、乙莠懸浮劑,可以用于玉米播后芽前、玉米苗后早期防治一年生禾木科雜草和闊葉雜草;而煙密·莠去津不僅可以有效防治多種一年生雜草,而且可以防治多年生禾本科雜草和莎草科雜草,對玉米和后茬作物安全,但使用前后不能與有機磷類殺蟲劑混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除草劑用量要嚴格執(zhí)行使用說明規(guī)定的標準,不得隨意加大用藥量,以免對玉米及下茬作物造成影響;土壤封閉的無秸稈還田的用藥液量應不少于30 kg/畝,秸稈還田的應不少于45 kg/畝;莖葉處理的用藥液量,在雜草小時應不少于30 kg/畝,雜草大時應不少于45 kg/畝。若玉米田周圍有雙子葉的農(nóng)作物(棉花、豆角等)則一般不使用除草劑,以免對周圍農(nóng)田造成藥害。
050051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趙存鵬王凱輝郭寶生劉素恩王兆曉耿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