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
?
“責任書”還是“推責書”?
●王厚明
每到歲末年初,各級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會后都要例行簽訂安全管理、計劃生育等責任書,軍政主官要簽字以示負責??墒?,這“責任書”到底能起多少作用呢?賦責?問責?沒有“責任書”就沒有責任了嗎?沒有“責任書”就不問責了嗎?這個“責任書”往往是睡了一年覺,明年再簽。如果要說有用,只是多了一層需簽字人背負的預備“罪責”,將來一旦有事,處理起來最終依據(jù)的還是條令和法規(guī)。由此可見,這種“責任書”更多的意義變成了“推責書”:反正你白紙黑字簽字畫押了,出了問題就是你的事了。如此一簽,上級的責任有了推卸,美其名曰“傳導壓力”,“黑鍋”也有了人背,叫作“末端問責”。
真正的責任是刻在心里的記憶,也是一份道德自覺而無需權力驅(qū)使。武漢市鄱陽街的景明大樓建于1917年,是一座6層樓房。在1997年也就是這座樓度過了漫漫80個春秋的一天,突然收到當年的設計事務所從遠隔重洋的英國寄來的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1917年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xiàn)已到期,如再使用為超期服役,敬請業(yè)主注意。來自大洋彼岸又穿越時空的輕輕信函卻承載著厚重的責任,可謂真正意義上的“責任書”。當然,“責任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責任往往會被忽視。如果有突發(fā)或階段性的重要工作,需要賦責下一級,立下所謂的“軍令狀”也未嘗不可,但針對本身就是常態(tài)工作的“責任書”,就顯得有些冗余。其實,相關條令條例對各級的職責規(guī)定得很清楚,獎勵懲處也條款分明。所謂的“責任書”充滿了人治元素,實則多此一舉,大無必要。在強調(diào)法治信仰的今天,需要的是依法履職,各負其責,而非繁文縟節(jié),動輒上綱上線。須明白的是,“責任書”也好,“軍令狀”也罷,并非承諾在嘴上紙上,而應落實在行動上,離開了真抓實干只能是兌現(xiàn)不了的一紙空文。
【作者系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qū)人武部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