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有權
南張井村老桿有“三不偷”:墳里的樹不偷、廟旁的樹不偷、孤樹不偷。將老桿抬回村中,即使路程再遠,中途也絕對不能讓老桿落地。
南張井村的煙花與眾不同,一是比較安全,即使用明火也點不著,只有用捻才能點燃;二是環(huán)保,燃放后只見火光不見煙塵。
隱藏在老虎背部的各種鍋子火次第綻放,勢不可擋,時而如火樹銀花,時而如火山噴發(fā),時而如金菊開花,爭奇斗艷……
北起燕山,南達豫北的太行山,綿延400余公里,山勢險峻,風光壯闊。自遠古時期以來,太行山中就有人類繁衍生息,他們營造出無數(shù)具有“太行特色”的村落,如同一顆顆古樸的珍珠,散落在山梁溝壑之間。但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拆舊屋蓋新居的潮流席卷之下,許多傳統(tǒng)古村落已逐漸消失,僅有少數(shù)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村落得以完整保存,少數(shù)古樸的民俗風情和奇巧技藝也薪火未絕,在一代代村民間心口相傳。
我此行的目的地,便是這樣一個傳統(tǒng)村落——位于井陘縣境內(nèi)的南張井村?!澳蠌埦虚|女——看火”是這里廣泛流傳的歇后語,而“看火”說的是元宵節(jié)期間舉辦的“老虎火”。老虎火是南張井一系列煙火及其制作技藝的統(tǒng)稱,包括文火、武火、表演火、老桿火、架子火五類,其中表演火包括老虎火及傘火,尤以老虎火最為壯觀。正月十三(有時是十四或十五),是南張井的煙火狂歡節(jié),我慕名前往,正是為了加入那一場“煙火盛宴”。
裝啞“偷”藝傳官火偷來“老桿”才能放全火
春節(jié)剛過,太行山萬木蕭條,時不時從遠處傳來清脆的“二踢腳”爆響,敲碎了空曠的太行古陘,表明人們還沉浸在春節(jié)的氣氛中。我從郝家窯村離開307國道,沿著崎嶇山路行進了十余里,終于找到了南張井村。村口的一座簡易牌樓上,掛著“焰火之鄉(xiāng)”的匾額,似乎在講述這個山村的驕傲和榮耀。
聽說我是專程來采訪老虎火的,熱情的村民領著我穿街走巷來到戲臺。戲臺上,四只威風凜凜的“老虎”已經(jīng)初步成形,只有背部還敞開著,可以看見肚子里有一塊平置的木板,上面倒扣著兩排大小不一的鐵鍋,幾位老師傅正在用鐵絲固定。另有幾個年輕人,在一位老師傅指導下,往老虎肚子里安裝部件。
得知我來自山西平定縣,老師傅熱情地和我聊起來:“兩三百年來,老虎火一直是井陘縣的官火,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后,更是名副其實的官火了。但是恐怕你不知道吧,其實老虎火是康熙初年,有人從你們平定偷學回來的。當時他在平定打工,看見老虎火挺好看就想學,但一番打聽之下,才知道配藥師傅的手藝概不外傳。他并沒有放棄,為了學到手藝,想出了假裝啞巴打工的辦法。配藥師傅見他又聾又啞,自然很放心,配藥時也就不提防他了。從此,他悄悄記下師傅每一次使用的配方,晚上偷偷推演,反復驗證,這樣堅持了3年,終于完全掌握了配藥秘方和做火的技藝。隨后,他撲通跪到師傅面前,坦白了一切,師傅目瞪口呆,卻也無可奈何,只好默認了這個徒弟。”
聽到這里我也很驚奇,因為我從不知道老虎火這門煙火技術,竟源自我的故鄉(xiāng),幸虧被這位藝人“偷”到了南張井啊,否則恐怕真的就失傳了。
老師傅越說越高興:“雖然這位祖師爺?shù)拿譀]法考證,但我們村一直延續(xù)著這種‘偷學精神,還流傳著‘偷老桿的習慣,就是希望后輩兒孫們記住老祖宗充啞偷藝的事跡,和甘愿為藝術奉獻的精神,并將這項煙火制作技藝一代代傳下去?!崩先诉€告訴我,在南張井村,“老桿火”是老虎火中必放之火,一場老虎火表演,有了老桿才能叫“全火”,沒老桿就只能叫“零火”,因此“偷老桿”也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老桿”就是老樹的主干,南張井村的村民,對“老桿”的要求很高,一是要直,二是要高,三是要粗細適中。不但如此,村民還遵守著“三不偷”的風俗:墳旁的樹不偷、廟旁的樹不偷、孤樹不偷。偷老桿時,首先要由村中德高望眾的老人焚香燃紙,祈求神靈的保佑,率眾叩首,然后才能砍倒老樹;接下來,要在樹根處壓一份黃紙告知樹主——“這棵樹被我們偷了,請勿怪”;最后,數(shù)十個年輕人輪番替換,將老桿抬回村中,即使路程再遠,中途也絕對不能讓老桿落地。
老師傅還給我講了一件關于偷老桿的趣事。有一次,村民從大梁江村偷回老桿后,樹主追到了村里,村民答應賠他糧食,可是他非要讓村里去幫他維修損壞的地椿堾,協(xié)商不成,樹主就要去縣衙告狀。說來也怪,他剛走到村頭,肚子就疼得受不了,坐下歇了一會就不疼了,可是站起來沒走幾步肚子又疼了起來,又坐下來休息,馬上又不疼了……如此反復了幾次,他終于明白,這狀怕是告不成了,只得悻悻離去。
與眾不同的配方和用料明火也點不著的煙花
聊了許久,老師傅向我引薦了另一位師傅:“這是我們村做火的大把式尹來庭,是老虎火的非遺傳承人,他的肚里東西最全,有什么事你可以問他?!?/p>
我靠近尹師傅,他正在擺弄一些黑漆漆的鐵鐘樣的家伙,它們大小不一,其貌不揚,頂上都有一個圓孔,上面貼著紅紙條,分別寫著銀繡球、滿樹花、雪片梨花、垂楊柳、海石榴花、牛吼金蟾等吉祥名字。
尹師傅說,南張井村的煙花與眾不同,一是比較安全,即使用明火也點不著,只有用捻才能點燃;二是環(huán)保,燃放后只見火光不見煙塵。配置老虎火的主要原料有石灰、雄黃、桃膠、樟腦、火硝、鐵粉、硫磺、柳灰等,其中鐵粉的粗細決定了噴出的煙花大小和形狀。但在過去,鐵粉是將舊鍋片放在鐵臼里搗碎制成的,然后用篩子分出粗細幾種料——這是最費力的工程,好幾個壯小伙子輪流搗,一天也弄不出多少料來,如今已經(jīng)采用車床,鐵粉的粗細可以輕松掌握。
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鐵粉是用鐵臼搗碎的,半信半疑之際,尹師傅帶我來到戲臺后面的展覽室,只見房子四周靠墻擺滿了制作完畢的煙火道具,墻角果然蹲著一個巨大的鐵臼,里邊放著的鐵杵估計有30斤。如果不是尹師傅的講解,恐怕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東西的用途吧。
老虎火能在這里“火”起來,還有一樣材料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紅土。南張井村子周邊的紅土顆粒細致,沒有碎石,而且粘性好,密封性好,是最適宜封裝火藥的材料。只有使用這種紅土,一層一層地裝填壓實而成的“鍋子”,才能在煙火激烈噴發(fā)的同時保證安全。南張井的老虎火起源于《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jié),煙火的設計火爆而熱烈,村里有句老話叫“拉老虎膽大”,說的就是老虎火表演——年輕人光著膀子到場中拉著老虎火具,舉著傘火,人在火中舞,火助人豪氣。
一年一度的煙火盛宴盡顯太行兒女的沖天豪氣
在南張井流連的那些日子,我印象最深的,無疑是正月十三的煙火大會。
當天一大早,村子已經(jīng)整個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村頭五畝堰地邊上,四只威風凜凜的老虎火早已被請到了火場,那根橫臥地上的“老桿”被圍得水泄不通,有人在往老桿上安裝火架,有人在為已經(jīng)安裝好的火架連接引線,尹師傅則在場內(nèi)來回巡視個不停,指導著村民,每完成一道工序他都要親自檢查一遍。外圈,圍觀的村民及前來參觀的游人唧唧喳喳,如同看新媳婦一樣議論個不停,單等豎老桿那一神圣時刻的到來。
隨著老桿上的火架安裝連線工作完成,幾聲宏亮的鑼聲響起,喚醒了沉寂的太行山,莊重神圣的“掫老桿”(掫zhōu,方言,“豎立”的意思)儀式開始了。四丈八尺長的老桿,被七八十個壯漢平抬起來,首先以樹干中心為圓心,逆時針旋轉(zhuǎn)一周,這是俗稱的“野雞踅窩”,然后他們抬著老桿繞火場轉(zhuǎn)一圈,最后齊心協(xié)力,將老桿一頭插入早已挖好的深坑里。緊接著,火場四周鞭炮齊鳴,禮花升空,戰(zhàn)鼓擂動,旁邊嚴陣以待的另一撥小伙子,手持叉桿或夾桿沖上前去,找準合適的地方支在老桿下,喊著整齊的號子,將老桿慢慢豎立起來。
待老桿固定好之后,村民們將地邊安放的老虎火、傘火、戰(zhàn)船、七節(jié)火等一字排開,擺放到老桿前,然后擺出一排供桌,各家主婦恭恭敬敬地將花饃供品擺上桌子,這些花饃從五谷雜糧到瓜果蔬菜,花樣繁多,各盡其巧,爭奇斗艷,令人贊嘆不絕。
擺好供品后,眾人一起跪倒在老桿前焚香燃紙,開始拜桿,表達對祖師爺?shù)某缇春透卸?,也祈求神靈保佑新的一年風調(diào)雨順,家家平安。拜完桿后,村民組織的軍樂隊奏響了雄壯嘹亮的軍樂曲,開始慶桿——秧歌、拉花、旱船、扇鼓、社火等表演隊伍陸續(xù)登場,你方舞罷我方上臺,一直唱到夜幕初臨,好不熱鬧。
當夕陽依依不舍下山了,村里各家各戶和廣場上的彩燈亮了,偶爾還有零星的煙花及鍋子火劃破夜空,綻放出絢麗的色彩,為山村的夜晚增添了喜慶的氣氛。村里的高音喇叭不斷地循環(huán)播放著召集廣播:“喂,大家注意啦,咱村的老虎火馬上就要開始啦,沒有吃飯的抓緊點啦,別誤啦!”
晚上8點整,火場周圍人聲嘩動,歡呼聲、口哨聲驟然響起,十余個赤膊壯漢跳入火場。而在火場四角,無數(shù)煙花呼嘯著竄上天空,每一束煙花都有獨特的色彩、姿態(tài)和聲響,一陣接一陣,一浪高過一浪,表示今年的煙火盛宴開始了!
一個村民引燃了老虎火后,3個赤膊小伙直奔一具老虎火,兩個人在前面拉,一個人在后面扶著虎尾巴在火場里開始奔跑。那些隱藏在老虎背部的各種鍋子火次第綻放,勢不可擋,時而如一株株盛開的火樹銀花,煙花四射,絢麗多姿,時而如沉寂千年的火山噴發(fā),巖漿崩射,直沖云霄,時而如千萬朵金菊遍地開花,浮花浪蕊,爭奇斗艷。
老虎火還沒放完,又一赤膊露背的壯漢沖進場,扛起代表著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傘火,一邊繞場奔跑,一邊飛快地旋轉(zhuǎn)傘火。耀眼的火花呈放射狀向四周噴射,伴著爆炸的脆響,將舞傘人團團圍住,火花如雨,飛花散玉。在這數(shù)九嚴冬,勇敢的莊稼漢子光著膀子,人虎共浴煙火中,有如哪吒鬧海,又如蛟龍起舞,盡顯太行兒女的沖天豪氣。
老桿火是老虎火的壓軸大戲,它以《三國演義》的精彩內(nèi)容為素材,表現(xiàn)吳蜀將士英勇抗曹的故事。一道火光從場外劃入,在火場四角來回穿梭,最后飛向老桿上的一個方斗,名曰“四門掫底”,寓意傳令兵有緊急軍情報于城內(nèi)的諸葛亮;之后,火光從斗內(nèi)分五路同時飛出,名曰“五馬破曹”,寓意諸葛亮調(diào)兵遣將,四面出擊,協(xié)力破曹;這時又有一團火光飛向老桿,依次點燃了桿上的葡萄火、十二連燈、老爺開門、八角青龍等火架,精彩的節(jié)目一個接一個,一幕比一幕精彩;然后,有人引燃了老桿頂部那只展翅欲飛的仙鶴,忽然無數(shù)飛花從仙鶴兩翼射出,劃著圓弧拋瀉而下,在夜空的襯托下,潔白飄逸的仙鶴展翅欲飛,流金溢彩,艷麗飄逸;突然,仙鶴尾部竄出一道霞光,金色火花驟然照亮夜空——仙鶴下蛋啦,這時場外半空一道火光飛過,引燃半空中的“瀑布煙火”,在無比璀璨的華光中,老虎火煙火大會盛裝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