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翠娥
說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 韓翠娥
韓翠娥主任現(xiàn)任《癌癥康復》雜志顧問專家,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原運營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管理委員會專家,EMBA,資深經(jīng)濟師。為科普雜志撰寫文章30余篇,主持并參與主講《健康大講堂》活動90余場。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60歲以上老人日益增多。伴隨著社會發(fā)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醫(yī)療保障條件越來越好,“人過七十古來稀”的老話早已過時。昔日的老師、同事、鄰家的大爺大媽、自家的親朋好友中年過七八十歲的比比皆是。如今老人們常說“七八十歲不算老,活到一百不是夢”。
每個家庭都會有老有少,大多數(shù)家庭中都會有60歲以上的老人。家庭是我們每個人的降生之地,是伴隨我們成長、生活的地方,家庭也是構成社會最小單位的有機細胞,家是人們寄托親情、愛情的地方,是人們心靈的庇護所,是我們幸福的港灣。老人是每個家庭的長輩,是連接家庭成員、親朋好友的紐帶。人無論成功還是失意,無論走多遠,家庭尤其是家中的長輩始終是他們最牽掛的。無論平日有多忙、多么辛苦,家中只要有父母長輩在,兒女、小輩們總是在逢年過節(jié)特別是春節(jié)期間,千辛萬苦奔回家,克服重重困難設法與家人團圓。全家人節(jié)日里歡聚一堂,享受著長輩們精心準備的飯菜,品嘗著美美的家鄉(xiāng)味道,閑趣興起時舉行帶有家鄉(xiāng)色彩和不同地方特色的娛樂活動,或是飲酒猜拳,或是打麻將、下象棋、玩撲克、做游戲,或是小型家族趣味游戲,或是體育競技等等,這一切都緣于家中長輩的向心力。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長輩是我們的根,就像是我們的天,是我們生命的源泉,父母長輩從我們出生開始就一直呵護、指引我們的人生,如同航行中引領我們前行的舵手。如果一個大家庭失去了長輩,就如同失去了連接兄弟姐妹、至愛親朋間的紐帶,小輩們相聚的機會自然就會減少,相聚時的人氣就很難旺盛。小輩們因孝敬老人而擁有孝心,有孝心美德之人,更容易贏得他人的信任,朋友就會增多,也容易獲得工作、事業(yè)伙伴的信任,諸事也會比較順利。因此小輩們面對父母、公婆等長輩,應當以孝為先。
在孝敬老人與家庭成員的相處中,難度高的莫過于婆媳關系。婆媳關系中,小輩的責任義務會更大一些,做媳婦的是小輩,對公婆要有愛烏及屋的情感,處事原則應以禮貌、理解、克制、客氣、感恩為主。媳婦、公婆如果遇到問題,彼此最好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凡事?lián)Q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就會比較容易處理。做媳婦的如果很愛自己的丈夫,就應該感恩你的婆婆、愛你的婆婆,因為這輩子你最愛的人,是你婆婆為你生養(yǎng)、培育的,如果沒有婆婆的養(yǎng)育之恩,也就沒有最心愛的人來陪伴你,是她為你奠定了美好愛情、美滿小家庭的基礎。當有了這種感恩的情感基礎,自然會減少或避免讓丈夫為難,免除當兒子的兩頭難做好人的尷尬,處理起婆媳關系自然會容易很多。
當婆婆的應該擯棄舊觀念,不要用過時的老舊觀念對待兒媳,更不要期望兒媳婦像女兒一樣孝敬你,因為婆婆沒有生育、養(yǎng)育過兒媳,要求兒媳像女兒一樣孝敬婆婆是不現(xiàn)實的。再則,婆媳二人是成長在完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從小生活背景、教育程度、知識結構、生活習慣、飲食口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又是成人后在各自的價值觀、生活習慣都已經(jīng)基本固定的年齡因為婚姻聚在一起,成年人之間的磨合原本就很不容易,尤其在家庭中一起相處,女性所共同關注的家庭熱點又比較一致,原本獨立的兩件事分開時都是對的,放在一起很可能就不對了。例如,我的一位同事多年前曾抱怨她的兒媳婦說,我們住在一起,晚上看電視兒媳婦都不出來陪陪我們,看的都是同一個節(jié)目,還同時開著兩臺電視,多浪費電?。嶋H上如果婆媳沒住在一起,這樣的問題就不會出現(xiàn)。媳婦工作一天,自己在臥室看電視,可以自由自在比較放松,在臥室看電視無可厚非。但如果到客廳陪著公婆看電視,那么在言行舉止上就會有所拘謹,無法放松。老人從節(jié)電的角度說事沒有錯,媳婦從放松休息的角度做事也沒什么錯,但是兩個都沒有錯的事聚在一起就會有矛盾。
正如有專家曾說過,婆媳最好不要住在一起,否則發(fā)生矛盾是必然的,時間久了,會很難協(xié)調(diào)。多數(shù)女人都心細,都會同時關注家庭生活、家務瑣事。婆媳從不同角度又共同關愛同一個男人,兒子在婆婆眼中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塊肉,視同至寶,處處相護;媳婦將丈夫視同自己的保護神,自己可以托付終身的依靠,表現(xiàn)出的依賴較多。因此在看待、對待同一個男人時,各自的理念、行為上的差異在所難免。婆婆往往會心疼兒子,見不得兒媳婦撒嬌、犯懶,婆媳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各抒己見,各有各的道理。還有,老年人與年輕人的起居時間、習慣差異很大,需要相互包容理解的方面無處不在,如果兩代人長期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老人們習慣早睡早起,年輕人大都睡得比較晚,早上希望多睡一會兒,有些老人耳背,看電視音量放得很大,年輕人很不習慣。為了維持大家的和諧,各自都需要小心謹慎,處處克制自己,無論小輩還是長輩都會感到拘謹也很累,久而久之不滿甚至抱怨的情緒就會逐漸積累,最終產(chǎn)生矛盾就不可避免,最好的辦法就是“分開住,常來往”。有專家說,婆媳最近的居住距離是一碗湯的距離,說的是一碗熱湯端到對方家里,湯的溫度喝起來正好。這樣的距離比較近,利于雙方互相照顧,又可以避免同在一個屋檐下發(fā)生的各種矛盾。
小輩們成家立業(yè)后,該自己承擔的責任必須勇于擔負,切忌把家務瑣事、帶孩子等本該自己負責的事情單方面壓在已經(jīng)不堪重負的老年人身上。一旦老人因精神緊張、負荷過重而健康受損,會造成更大麻煩甚至會殃及兒孫,得不償失。
總之,處理好與長輩特別是婆媳關系,作為小輩的更應多承擔一些義務,但是做老人的也應該同時努力才行。媳婦要孝敬老人,婆婆也應理解媳婦,現(xiàn)代年輕人工作忙、壓力大,老人不必過多挑理,多理解體諒小輩是當老人應該做的。
作為長輩的公婆和父母都一樣,應盡量體諒孩子們。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是普遍現(xiàn)象,年輕人承受的工作壓力普遍比父輩們大很多,大家都很不容易。做長輩的到了退休年齡,就沒有了工作壓力和在崗為社會做貢獻的機會,在家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為社會、為家庭做貢獻。老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首先以自身健康為中心,把關注的重心放在自己的健康平安上,老人健康平安是兒女最大的福氣!老人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子女就能安心工作,老人身體健康很多事情就能自己承擔,很多困難也有能力自己克服。退休在家的長輩,在身體健康狀況尚可的前提下,盡可能幫孩子一把,如果無法直接提供幫助,也應盡可能體諒如今孩子的辛苦與不易,自己的事盡量自己解決,讓他們省點心、省點事,也是間接在幫助孩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年輕人普遍獲取的知識比老人多,受教育的程度也大都超過前輩,老人想贏得孩子們的尊重,自己首先在為人處世等方面要做出榜樣,切忌倚老賣老,以過時的舊思維、老觀念看待孩子的言行,用挑剔的眼光審視孩子們,以不適當?shù)倪^激語言抱怨孩子,結果只能傷害彼此的感情,讓彼此更疏遠,讓孩子們對長輩敬而遠之,失去更多與孩子們親近的機會,最后落個雙方親情淡漠,僅剩下法律意義上的義務與責任,失去了家庭應有的溫馨,那就得不償失了。
從前的老人比現(xiàn)在更受尊重,那是因為過去的年代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很少,知識、經(jīng)驗主要靠社會實踐和時間的積累,因此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積累,獲取的知識多、見識廣,各方面能力都比小輩強,更受小輩們的尊敬。老人之所以被尊為家中一寶,是因為珍寶有特殊的價值與光彩,才能被稱作是寶,因此老人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理念,讓自己的思維、觀念、語言表達都跟得上時代的發(fā)展,讓自己的言行與珍寶一樣的尊貴地位相匹配,保持著家中珍寶的價值與光彩。如今的年輕人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所獲取的新知識比起大多數(shù)長輩要多,因此老人要加強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比如學會聽懂現(xiàn)代年輕人的語言表達方式,諸如“粉絲”、“給力”、“點贊”、“菜鳥”、“負翁”、“月光族”等,學會使用電腦網(wǎng)絡、智能手機、網(wǎng)上購物、網(wǎng)上支付、微信交流、滴滴打車等常用新技能,這樣可以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增進與小輩們之間的理解,獲得更多共同語言,還可以及時與子女溝通交流,即便子女遠在海外,也能很方便地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進行語音對話、視頻聊天。同時長輩也要勇于認可晚輩的能力,特別到了晚年時,需要學習一些新知識和相關的法律知識、安全知識、家庭成員義務與責任、財產(chǎn)處置等方面的知識,力爭做到與小輩們交流溝通無障礙,需要時可以用知識和法律武器來保證自己的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避免如今比較多發(fā)的理財、網(wǎng)絡詐騙。對待家庭成員、對待子女盡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要過于偏向某一個子女,做事顯失公平,在處理某些疑難家庭問題時,自己拿不準主意可以先找朋友或者法律專家咨詢,遇事盡量與大家多溝通、多商量,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凡事三思而后行,切忌因缺乏必要的事前溝通和相關知識而獨斷專行、簡單行事而影響家庭和諧,或因為處事過于偏頗釀成家庭禍端。
總之,小輩們首先要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努力盡責做好,切忌做啃老族,把自己應該承擔的家庭責任、養(yǎng)育子女的責任、工作責任、社會責任承擔好,少讓長輩們操心,才是最大的孝心。其次,在與長輩的相處中要以尊老、敬老為原則。
老人們則應以保障自身健康平安、多體諒小輩為原則,對已經(jīng)成年的子女們的事情盡量不參與、不干涉,雙方共同努力,家庭才能和睦,家中一寶才能稱其為珍寶。小輩有了榜樣的力量、老人的指引和幫助,工作、學習、事業(yè)、生活才能順利和美。有了和睦的家庭才會有平和的心態(tài),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大家庭的幸福生活才能長久持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