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臣劉衛(wèi)華張秀蓮
?
CD20在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中的表達價值
張向臣1劉衛(wèi)華2張秀蓮1
【摘要】目的 探討CD20在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表達價值。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38例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對其進行白血病細胞免疫表型監(jiān)測和形態(tài)學、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檢測,具體分析患者的臨床特征及預后轉(zhuǎn)歸。結(jié)果 本研究38例患者中,陽性和陰性患者分別占31.6%和68.4%,在年齡和性別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 CD20在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表達與其臨床特點無關,且對患者預后影響不大。
【關鍵詞】急性β淋巴細胞白血??;CD20表達;表達價值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D20 expression in adult acute B lymphoblastic leukemia. Methods 38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acute B lymphoblastic leukemia patients in this study are its phenotype monitoring and morphology,cytogenetics,molecular biology of leukemia cells,the specific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utcome. Results In this study,38 patients,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tients accounted for 31.6% and 68.4% respectively,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and gender.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CD20 and its clinical features in adul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and the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little effect.
【Key words】 Acute B-lymphocytic leukemia,CD20 expression,Expression value
作為一種臨床上常見的淋巴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其生物學行為和預后異質(zhì)性差距很大,其免疫學特征在診斷疾病、監(jiān)測微小殘留病、判斷預后、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等方面至關重要,且該疾病主要源于B淋巴細胞或T淋巴細胞的前體細胞,而CD20表達于正常成熟B細胞及惡性B細胞表層而成為主要的B細胞表面的分化抗原[2]。本研究回顧分析CD20在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表達,來探討其表達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3年9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38例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33.2±3.6)歲。所有患者均為均進行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染色體核型分析、融合基因及免疫表型監(jiān)測,均符合WHO的MICM分型標準,隨后持續(xù)進行隨訪和預后評估,直至研究結(jié)束或患者死亡。
1.2 研究方法
白血病細胞免疫表型監(jiān)測:借助Bection Dickinson公司生產(chǎn)的流式細胞儀和熒光素標記的單克隆抗體,運用直接免疫熒光流式細胞術的方法來進行檢測,通過CINS/SSC設門識別并幼稚細胞群,且計算各自血病相關抗原的陽性率,陽性率≥20%作為陽性標準,其中,共包括B系、T系、髓系和非系列特異性等細胞群[3]。
形態(tài)學、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檢測: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分型按FAB分型標準;染色體核型分析采用G顯帶技術,并根據(jù)國際人類染色體命名法進行核型分析和描述;融合基因(bcr/abl)檢測采用多重巢式RT-PCR法。
1.3 觀察標準
本研究以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為疾病診斷和完全緩解判定標準,且需要進行誘導治療:應用VDCP±L-ASP方案誘導化療,并于第14 d或第28 d行骨髓細胞學檢查;序貫應用阿糖胞苷、MOEP、Hyper-CVAD等強化治療方案,并對癥給患者以分子靶向治療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通過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以Kaplan-Meier曲線和Log-rank檢驗來分別完成生存曲線的分析和比較,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D20在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表達、臨床特征及實驗室監(jiān)測統(tǒng)計學結(jié)果分析
本研究38例患者中,12例CD20陽性患者占31.6%,其中,男8例,女4例,18~48歲的占7例,49~68歲的占5例;26例CD20陰性患者占68.4%,男13例,女13例,18~48歲的占14例,49~68歲的占12例;CD20陽性和陰性患者在年齡和性別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盡管CD20陽性組患者的血小板和骨髓原始細胞平均數(shù)值高于CD20陰性組,兩組白細胞數(shù)量卻均大于30×109/L,CD20的表達與髓外浸潤、血紅蛋白水平、血小板數(shù)及是否有髓系抗原表達無關,詳見表1。同時,CD20陽性患者中,3例有染色體異常,包括復雜核型、t兩種類型,其檢出率為30%,4例融合基因(bcr/abl)表達陽性,檢出率為40%,而CD20陰性患者中10例有染色體異常,其檢出率為68%,13例融合基因(bcr/abl)表達陽性,檢出率為46%,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 首次療程中,CD20在成人B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療效及生存分析
本研究中38例患者均完成首次緩解療程,CD20陽性和陰性患者的緩解率分別為66.7%(8/12)和80.8%(21/26),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根據(jù)首輪治療的回訪來看,CD20陽性和陰性患者的復發(fā)率分別為33.3%(4/12)和38.4% (10/26),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屬于淋巴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根據(jù)細胞表層分化抗原表達[4],可分為早前B型、普通B型、前B型、成熟B細胞型,而CD20作為B淋巴細胞分化的主要相關抗原[5]。
表1 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各項指標水平結(jié)果
目前醫(yī)學界對CD20在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表達價值及預后上存在很大的爭議,意大利一項研究現(xiàn)實,CD20表達在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陽性和陰性患者的緩解率無差別,且陽性表達對DFS、OS無影響,但這與學者Maury在研究顯示的CD20陽性患者具有較高的復發(fā)率和較低的基礎上,得出的CD20表達有較好的治療反應的結(jié)果不一致[6]。而本研究38例患者中,陽性和陰性患者分別占31.6%和68.4%,在年齡和性別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CD20的表達與髓外浸潤、血紅蛋白水平、血小板數(shù)及是否有髓系抗原表達無關,CD20陽性患者染色體異常型和融合基因(bcr/abl)表達陽性檢出率分別為30%和40%,CD20陰性患者染色體異常和融合基因(bcr/ abl)表達陽性檢出率分別為68%和4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38例患者均完成首次緩解療程,CD20陽性和陰性患者的緩解率分別為66.7%(8/12)和80.8%(21/26),復發(fā)率分別為33.3%(4/12)和38.4%(10/2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即CD20在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表達與其臨床特點無相關,且對患者預后影響不大。
綜上所述,CD20在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表達價值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以為臨床治療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參考和依據(jù),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馬杰,孫慧,陳勝梅,等. CD20陽性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臨床特點及生存分析[J].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0,18(2): 477-481.
[2] 張玲,范蕊芳,龍冰,等. 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CD20表達及臨床意義[J]. 臨床血液學雜志,2015(3): 389-391.
[3] 周進,王婧,劉輝,等. B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CD20表達及其對預后影響[J].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5,23(3): 619-622.
[4] 周子瑋. 成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的免疫表型特點及臨床意義[D]. 石家莊: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
[5] 王亞婷,楊雷,國巍,等. 94例成人急性普通B淋巴細胞白血病CD20表達與預后相關分析[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1): 122-124.
[6] 周建文. CD20、CD52在B淋巴細胞腫瘤中的共表達及意義[D].鄭州:鄭州大學,2012.
Express Value of CD20 in Acute B-Lymphocytic Leukemia
ZHANG Xiangchen1LIU Weihua2ZHANG Xiulian11 Affiliated First Clinical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0,China,2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Datong,Datong 037006,China
【Abstract】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05-0158-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5.115
作者單位:1 030000 太原,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2 037006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通訊作者:張秀蓮,E-mail:zxls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