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璐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
“臨期食品”,理性選擇
文 王 璐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
超市里的“臨期食品”通常會以降價或買贈的形式銷售,這種價格上的優(yōu)勢總會吸引不少勤儉了一輩子的老年人或持家有道的主婦們。不過,很多人在挑選“臨期食品”時也會為其安全性擔憂:臨期是不是快過期了?商品會不會不到保質期就壞了?這期“營養(yǎng)參謀”就讓我們走近“臨期食品”,看看它究竟值不值得買,如何科學購買吧!
所謂“臨期食品”,是指快到保質期的食品。每種食品都有一定的保質期,臨近保質期而未過期之前的時間段被稱為“臨界期”,這時的食品就被稱為“臨期食品”。食品臨界期的長短會根據(jù)產品保質期的長短有所不同。例如,保質期長達1年及以上的罐頭、餅干等,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方便面、無菌包裝的果汁等,臨界期為到期前20天;而保質期不足一個月的酸奶、點心等,臨界期為到期前5天。
2011年5月13日,衛(wèi)生部發(fā)布的《預包裝標簽標準》對保質期的定義是: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于銷售,并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客觀地說,我國對食品保質期的評定還是非常嚴格的,只要商場能遵循食品的流通和存放條件,那么臨期食品也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不過,保質期內的食品也并非絕對可靠。如上所述,食品的保質期是建立在一定的流通和儲存條件上的,一旦流通或儲存條件不達標,保質期勢必相應縮短。
說到這您是不是明白了——盡管理論上講臨期食品不存在安全問題,但是消費者也需懂得科學選擇,才能保證臨期食品的安全性。
1.要選擇對于儲存條件要求不太高的食品,例如餅干、糖果、罐頭等。這類食品一般在室溫保存即可,所以買回家后也不至于因為達不到儲存條件而加速變質。相反的,需要冷凍、冷藏儲存的臨期食品您就敬而遠之吧。
2.要選擇密封包裝、含水量低的食品,例如蜂蜜、果醬、固體飲料等。這些食品因含水量低,不利于細菌的滋生和繁衍,因此能儲存較長時間。同時要警惕熟食、半成品以及保質期本來就很短的食品。這些食品本來就不宜長期貯存,臨近保質期時的品質自然不敢保證。
3.要選擇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食品。無論是不是購買“臨期食品”,您都要記得把“營養(yǎng)價值”作為選擇的第一標準,盡量選擇那些純天然、加工簡單、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若因為想買保質期長的食品而選了諸如夾心餅干等含糖量極高的食品,也是得不償失。
營養(yǎng)師提示
“臨期食品”買回家后,如何避免過期也有小妙招。
1.要分裝!分裝成小袋,一次一袋都吃完,避免反復拆開包裝。
2.凍起來!充分利用冰箱冷凍室,讓超低溫幫您抑菌保鮮。
3.盡快吃!別讓臨期成過期。
責任編輯:隗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