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娜·博斯基(Helena+Boschi)
隨著Y世代——出生于1980年到1990年代中后期的一代人——受到的關注漸漸消退,Z世代——生于1995年到2010年之間的一代人——開始崛起。這代人正是所謂的“數字原住民”一代,成長于網絡普及世界的他們不知道沒有網絡的生活是什么模樣。除了眾所周知的對技術敏銳以外,研究人員還認為,這代人有社會責任感,受教育程度高,聯系廣泛,環(huán)保意識強。這些特征讓他們與“過度自信”和“優(yōu)越感強烈”的Y一代前輩截然不同。
人類神經進化緩慢,而技術進步迅速,毫不留情,我們的腦力根本應接不暇,也許Z世代的大腦能夠為商界帶來福音。由于這代人很早就頻繁接觸復雜圖形等各類元素,視覺皮質發(fā)育更成熟,比上幾代人更能解讀復雜的視覺信息。不僅如此,他們還能在不同的任務之間快速切換。
Z世代大腦適應了短平快的學習節(jié)奏,能夠迅速處理問題,卻犧牲了長時間專注的能力,很難對復雜問題進行嚴肅、詳細和認真的分析或評估。Z世代把大量時間耗費在虛擬關系上,很少花功夫去建立真正有血有肉的人際關系。他們要求即時得到結果,否則就立刻奔向下一個目標。忠誠度很低,也很短暫,一次交流結束后即刻消失。
對Z世代來說,以講授為主要形式的傳統(tǒng)學習方法枯燥無味,老氣橫秋,而且一刀切,沒有照顧個性化的需求。他們喜歡線上游戲式的學習,有清晰的目標,有做決策的機會,有挑戰(zhàn),有即時獎勵,還有連續(xù)不斷的反饋。
Z世代對技術的依賴也許會阻礙他們培養(yǎng)以業(yè)務為基礎的長期關系,因為他們更喜歡泡在社交網站上,通過精心塑造的虛擬人物,與志同道合的小組全球互聯。哪怕是面對面站著,他們也更愿意用虛擬手段進行交流。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代新人對過去或多或少都有所厭棄,想要創(chuàng)造一個嶄新的未來。但最終還是要回歸一個簡單的事實: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生理特征,我們未來的繼續(xù)生存還將有賴于與他人的互動。隨著Z世代與現有工作需求發(fā)生沖撞,社會也許將不得不更關注早期情感與認知發(fā)展,確保未來的人們既能從無情的技術進步中獲益,又能更自覺地早一點投入資源來培養(yǎng)情感體系和架構。二者結合威力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