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學,袁駿杰
(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
第28屆男籃亞錦賽中國男籃攻防能力分析
張紅學,袁駿杰
(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錄像觀察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第28屆男籃亞錦賽中國男籃與對手攻防能力進行分析研究,找出中國男籃在攻防能力上的閃光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對中國男籃以后的科學訓練和衛(wèi)冕,縮小與歐美籃球強國競技水平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第28屆男籃亞錦賽;中國男籃與對手;攻防能力
0引言
首屆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要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初,每2年舉行一屆,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28屆.本項賽事作為亞洲區(qū)奧運會和男籃世界杯的資格,冠軍將直接獲得參賽資格,2~4名將進行落選賽.男籃亞錦賽從下一屆將更名為亞洲男籃世界杯,且舉辦的周期改為4年一屆.第28屆男籃亞錦賽(2015年9月23日—10月3日)在長沙民政職業(yè)學院和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的籃球館進行.本屆亞錦賽共有16支亞洲最高水平的國家隊參賽,比賽分為小組賽、復賽、淘汰賽(1/4)、半決賽、決賽.此次亞錦賽,中國隊共打了9場比賽(9勝0負),第16次獲得該項賽事的冠軍,強力回擊了外界的質疑,其中,小組賽中逆轉韓國的那場比賽堪稱“最經典的比賽”,同時,這場比賽也增加了中國男籃奪冠的自信心,意識到團隊籃球的重要性.鑒于此,有必要對中國男籃取勝的9場比賽的各項攻防技術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分析自身與對手的身高、年齡、體重以及反映攻防兩端的各項技術指標,找出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找出中國隊與對手在攻防兩端存在的差異,為未來的中國男籃創(chuàng)造更加輝煌的戰(zhàn)績提供理論參考.
1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第28屆男籃亞錦賽中國隊和與其比賽的9支隊伍(新加坡、韓國、約旦、哈薩克斯坦、黎巴嫩、卡塔爾、印度、伊朗、菲律賓)的攻防能力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jù)本文的研究內容以及研究目的的需要,通過中國知網全文數(shù)據(jù)庫檢索,并認真研讀了相關籃球攻防能力的文獻資料,了解了亞錦賽的背景知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當前世界籃球的發(fā)展趨勢和中國男籃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第28屆男籃亞錦賽官方網站上查閱有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保證了數(shù)據(jù)資料的真實可靠.
2)專家訪談法.亞錦賽期間,利用電話、走訪等形式第一時間訪問了國內從事籃球比賽工作的專家、教授、教練員和國內知名運動員.為本屆亞錦賽中國男籃的攻防能力和位置效率作出了徹底剖析,并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理論依據(jù).
3)錄像觀察法.通過互聯(lián)網、電視、手機等形式,對本屆亞錦賽中國男籃的9場比賽進行錄制,并認真反復觀看了與中國隊相關的9場比賽,對這9場比賽的技術指標進行了分析與匯總.
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從新浪中國籃球數(shù)據(jù)庫提出相關數(shù)據(jù),通過建立Excel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 16.0對相關9場比賽的攻防技術指標、位置效率進行了處理以及判別分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中國男籃和競賽對手在球員年齡、身高上的情況對比分析
籃球運動被稱為“巨人”的游戲,一支球隊的平均身高、年齡,自始至終都是影響比賽勝負的重要因素.籃球運動歷經滄桑百年,運動員的身體狀況(身高、體重、年齡)和技戰(zhàn)術水平已經有了新的飛躍和質的提升[1].身體狀況一直被作為籃球項目選材的參照依據(jù),這是由籃球項目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2].從中國隊與競賽對在球員年齡、身高、體重上的情況對比分析能看出(表1),中國男籃在1~5號位置上的平均身高都要高于競賽隊的平均身高.本屆亞錦賽的中國男籃球員平均身高接近203 cm,在身高指標上絕對占上風,是所有參賽隊伍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支,而且比競賽對手的平均身高高出7.9 cm,經過T檢驗具有顯著性差異.身高雖然重要,但是與之相匹配的速度、命中率、籃球智商等指標也需要鞏固與提高.因此,今后國家隊要站在高、快、靈、準的基礎上來培養(yǎng)和建設國家隊后備人才,進一步提高我國籃球整體競技水平[3].然而在球隊年齡指標上,中國男籃在鋒線和后衛(wèi)線上的平均年齡都小于競賽對手,特別是在中鋒位置上,與競賽隊差了將近8歲,通過T檢驗具有顯著性的差異.拋開奪冠不說,從逆轉韓國那場比賽中可以看出中國男籃在臨場適應能力和大賽經驗上以及心理的穩(wěn)定性上還需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表1 球員年齡、身高對比
2.2中國男籃和競賽對手在球員體重上的情況對比分析
眾所周知,籃球是對抗型項目,球員之間的身體接觸越來越激烈是未來籃球運動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且球場上的高強度對抗已經成為未來籃球比賽的主流.10名球員在長28 m寬15 m的長方形場地上進行同場對抗,空間小,人數(shù)多,犯規(guī)時有發(fā)生,場上氣氛變幻莫測等,是籃球運動的真實反映[4].這其中就包含了一個重要的身材指標——體重,運動員的體重指標在籃球比賽和選材方面顯得舉足輕重.一般而言,世界強隊對體重這一指標特別看重.世界強隊在近幾年的球隊建設中,不斷追求攻守平衡,因為,身高優(yōu)勢已經不再成為絕對優(yōu)勢,世界強隊在身高上都相對趨同,而在對抗上參差不齊.一支球隊的平均體重越大,這支球隊的對抗能力就越強,內線實力就相對雄厚一些.尤其是在中鋒這個位置上,高強度的身體對抗和籃下卡位是每場比賽的“必修課”.中鋒如果沒有過硬的力量素質,就很難在內線上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本屆亞錦賽(如表2)中國男籃與競賽對手在體重上,只有在與新加坡、印度、菲律賓平均體重的對比上,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和其他競賽對手平均體重的對比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綜合來講,中國隊的平均體重達到94.5 kg,而對手的平均體重只有88 kg,高出對手6.5 kg,經T檢驗呈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見,中國男籃在球隊建設中,兼顧了進攻與防守,朝著攻守日趨平衡的方向發(fā)展.
表2 球員體重對比
2.3中國男籃和競賽對手進攻得分構成情況統(tǒng)計對比
籃球比賽的勝負是由交戰(zhàn)雙方得分的多少來決定的,最終目的是如何在激烈的攻防對抗下把球投入對方的籃筐,而命中率的高低則決定最終得分的多少,并且直接影響到比賽的最終結果[5].因此,投籃得分的多少能夠直接反映出一個球隊的進攻能力.在比賽中,教練組和隊員要緊緊圍繞著投籃得分這一重要指標來布置技戰(zhàn)術、調整陣容以及有針對性地盯人和緊逼.9場比賽下來(表3),中國男籃總得分757分,場均得分84.1分,競賽隊總得分563分,場均得分62.5分,中國男籃場均得分超出對手21.6分.由此說明,中國男籃具有較強的進攻能力,攻防俱佳.在控制自身命中率的同時,把對手的命中率也牢牢地限制住了.在9場比賽的技術統(tǒng)計上,中國隊不管是在2分球、3分球命中率還是在罰球命中率上都占據(jù)上風,尤其是在2分球命中率和3分球命中率上分別高出對手14.1、5.7個百分點,通過T檢驗(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中國男籃球員具備了扎實的投籃技術和良好的投籃穩(wěn)定性以及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6].這兩項指標是中國隊成功奪冠的重要指標.而在罰球指標上,經過T檢驗(P>0.05),兩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對手的罰球命中率只有65.8%,很顯然是受到了客場作戰(zhàn)的影響.中國隊雖然比對手多出67次罰籃機會,但是在命中率上差強人意.因此,在罰球上,中國隊需進行補強,以此來進一步鞏固自身的實力.
表3 進攻得分構成情況對比
2.4中國男籃和競賽對手在各個位置得分情況統(tǒng)計對比
在現(xiàn)代籃球競技比賽中,要想贏下比賽勝利,走得更遠,拿下冠軍,并非一件易事.籃球比賽場上的每個位置都很重要,都肩負著本方球隊攻防的任務.每個位置都能得分且得分均衡是眾多球隊所追求向往的[7].此次亞錦賽,在中國隊的陣容中有3名后衛(wèi)(郭艾倫、趙繼偉、劉煒)和3名中鋒(周琦、王哲林、李慕豪)以及易建聯(lián)領銜的6名前鋒.因此,球隊需在各個位置上進行補強和強化,使球隊各個位置的得分能力趨向平衡,從而使球隊產生較好的“化學反應”.表4顯示了中國隊與競賽隊9場比賽各個位置的得分情況.得出的結果是,中國男籃在后衛(wèi)上的得分能力要遜于競賽隊,前者與后者有50分的差距,很明顯處于劣勢.P<0.05呈顯著性差異,縱觀9場比賽,主力控衛(wèi)郭艾倫雖然發(fā)揮出色,但是其余兩名替補控衛(wèi)趙繼偉和劉煒沒有扮演好“萬金油”角色,沒有減輕郭艾倫在組織進攻、自身體力上的壓力.在攻防兩端發(fā)揮得時好時壞,表現(xiàn)得不穩(wěn)定.特別是遇到對手壓迫式防守時,容易出現(xiàn)失誤.說明中國男籃在替補后衛(wèi)位置上的得分能力與競賽隊相比存在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國家隊在后衛(wèi)人才上的缺乏[8].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國隊在中鋒和前鋒上的得分遠遠高于對手,分別超出對手56分、188分.這當然與本屆亞錦賽中國隊在鋒線上的打球人數(shù)多及出手次數(shù)有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通過統(tǒng)計對比表明中國隊9場比賽得分主要來自前鋒和中鋒的高效發(fā)揮.
表4 各個位置得分情況
2.5中國男籃和競賽對手各項技術指標統(tǒng)計分析
籃球比賽的技術指標是對交戰(zhàn)雙方在場上表現(xiàn)的綜合體現(xiàn),它真實地反映出一個球隊的攻防能力[9].通過觀察技術指標,我們能清晰地看到球隊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做得到位,哪些環(huán)節(jié)需要改善.籃球比賽不是簡簡單單地打場球而已,而是對比賽后的技術指標進行分析與總結.顯而易見的是,美職籃的籃球相關工作者以及俱樂部高層管理者,十分看重球員一個賽季的技術指標.他們對球員每場的技術統(tǒng)計作出了精確的分析,以此總數(shù)定球員的身價.本屆亞錦賽,中國男籃在6項技術指標統(tǒng)計中(表5),有4項好于對手,尤其是在球隊籃板球總數(shù)、助攻、蓋帽得分上都顯示出了強大的攻防能力,分別高出競賽對手82、71、27,其中經T檢驗(P<0.05),這3項存在著顯著性差異.犯規(guī)和搶斷也是球隊防守能力的體現(xiàn),在球隊犯規(guī)次數(shù)上,少于對手23次,說明中國隊防守穩(wěn)固,臨陣不亂,防守姿勢標準.而在搶斷方面,中國隊與對手有9次的差距,場均少1次搶斷,經檢驗(P>0.05),這項技術指標無顯著性差異.在失誤指標上,9場比賽下來,中國隊失誤比對手多10次,場均1.1次,很明顯無顯著性差異.此次亞錦賽中國隊整體攻防能力平衡,先發(fā)與替補的表現(xiàn)都可圈可點,都順利完成自己的攻防任務.球隊在進攻上多點開花、組織全面、全民皆兵,在防守上內外線積極協(xié)防、補防、有效落位[10-13].
表5 各項技術指標統(tǒng)計
3結論與建議
中國男籃在本屆亞錦賽上的攻防能力比上一屆亞錦賽有很大的提升,球隊位置分工更加明顯,位置得分趨向平衡且在攻防兩端都展現(xiàn)出了雄厚的實力.最終順利奪冠,重新確立了在亞洲籃壇的霸主地位.球隊奪冠得力于中國男籃在球員年齡、身高、體重的先天條件上優(yōu)于競賽對手.建議國家隊積極培養(yǎng)籃球后備人才,維持隊內的良性循環(huán).尤其是選拔那些先天條件優(yōu)勢明顯且天賦高、球商高、跑跳能力出眾以及具有良好團隊意識和穩(wěn)定心理素質的球員.
1)進攻方面.中國男籃在投籃命中率(包括2分球、3分球、罰球)上都高于競賽對手,2分球和3分球的得分比例分別占到了總得分的55.5%、24.6%.這說明中國男籃投籃抗干擾能力較強,具有較好的投籃穩(wěn)定性和較高的命中率.除此之外,對手在助攻、進攻籃板球方面與中國男籃存在顯著性差異,中國男籃占有明顯優(yōu)勢.建議中國男籃在今后的訓練和比賽中,要著重培養(yǎng)球員的投籃手感、傳球手感以及控球手感,繼續(xù)發(fā)揚中國隊傳統(tǒng)的“快”“靈”“準”的打法風格,特別是“準” .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后衛(wèi)的助攻能力和突破分球能力,從而進一步穩(wěn)固中國男籃的進攻穩(wěn)定性.
2)防守方面.在本屆亞錦賽上中國男籃在蓋帽和防守籃板球以及犯規(guī)方面優(yōu)于對手,主要原因是中國隊在內線深度的比拼上優(yōu)勢明顯,球員在對位時具有先天條件優(yōu)勢,避免了無謂的犯規(guī).但是在搶斷、失誤方面弱于對手,主要原因是中國隊的年輕球員在大賽經驗上的缺乏,在處理球上不果斷,無法根據(jù)場上的形勢,控球、護球、斷球,在面對對方雙人包夾以及壓迫性防守時容易失誤.建議加強搶籃板球意識和技戰(zhàn)術的訓練,豐富年輕球員的大賽經驗,提高球員在高強度對抗下的控制球、支配球的能力,提高防守的整體性.
參考文獻
[1]李彥龍,常鳳.武漢亞錦賽中國男籃獲勝核心因素研究——以進攻和防守技術為分析對象[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11(9):48-53.
[2]韓玉彬.第17屆亞運會中國男籃攻防能力與位置效率分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6(6):74-79.
[3]郭思強,楊海平.亞洲男籃制勝因素及中國男籃失利原因的量化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4,10(10):66-73.
[4]池斌.籃球比賽中影響命中率的相關因素分析[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9(12):101-105.
[5]解超,金成吉.CBA聯(lián)賽影響比賽勝負的關鍵性技術指標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19(5):143-146.
[6]胡建會.第27屆亞錦賽中國男籃攻防能力的分析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18(6):95-99.
[7]侯向鋒.第27屆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中國隊與對手攻防實力比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2):87-93.
[8]劉永峰.第26屆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中國隊與對手攻防實效的對比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2,18(1):54-61.
[9]回軍.第26屆男籃亞錦賽中國隊與對手攻防技術指標的對比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4,32(2):125-126.
[10]張利超.29,30屆奧運會中國男籃進攻方式與得分效率差異對比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1):89-90.
[11]武洛生.對籃球比賽中位置效率計算方法的研究——以第29屆奧運會男籃比賽為例 [J].西安體育學院,2012,28(6):735-738.
[12]陳金英.第29屆奧運會中國男籃與對手攻防技術比較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24(2):175-176.
[13]石勇.第15屆亞運會中國男籃與對手主要技術指標的對比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5(2):98-101.
Analysis on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Capability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in the 28thFIBA Asia Championship
ZHANG Hongxue, YUAN Junjie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Abstract:Using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video observation research methods, the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the 28thFIBA Asia Championship rival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bility is analyzed,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on the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bilityis.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of scientific training, the defending road, narrowing the gap with the basketball competitive level of the world.
Key words:28thFIBA Asia Championship;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opponents;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bility
收稿日期:2016-01-28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2016-JSJYYB-135);河南省體育局重點項目(2014A105)
作者簡介:張紅學 ( 1970—),男,河南商丘人,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doi:10.3969/j.issn.1007-0834.2016.02.019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834(2016)02-007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