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駱禮俊 記者 楊 韜
政企攜手謀共贏
——正安縣保障性住房建設如火如荼
文丨駱禮俊 記者 楊 韜
走進正安,你除了看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還可以看到那依山而建的保障性住房,淺黃色的“外衣”,出門便是滿眼的綠,雖樸素但并不缺品位。
近年來,正安縣共建公租房、廉租房8816套,棚戶區(qū)改造8800套,讓數萬低收入人群實現了“住房夢”。一直在鄉(xiāng)鎮(zhèn)做臨時工的張治深有感觸,他說,要不是國家的良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憑有限的收入,要在縣城擁有一間住房,不知要付出多少艱辛,等到什么時候。如今,張治在縣城西部已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套保障性住房。
像張治一樣的低收入人群,均得益于正安縣近年來的強有力推動的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近年來,正安縣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設工作在遵義市綜合考評中均名列前茅。
反觀正安啟動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以來的路徑,我們驚喜地發(fā)現了一個詞,那就是“敢為人先”。正安是東漢名儒尹珍故里,先輩敢為人先的精神在這里得到了有效傳承。
2015年,正安商品房體量增大,加之國家政策調控,房產銷售出現疲軟。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正安縣共有樓盤30余個,庫存房源130萬平方米,近12000套。部分地產商陷入困境,并出現了連鎖反應,工人工資無法及時兌現,出現了工人上訪事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安經濟社會的穩(wěn)定。而另一方面,正安縣低收入人群仍然急需住房,與其新建保障性住房,不如就地從地產商手里購買適合的房源,可謂“一箭雙雕”。為適應新常態(tài),正安縣敢為人先,大膽決策,充分利用政策機遇,探索出了政府收購商品房為公租房的特殊路徑,既緩解了商品房銷售壓力,又有效解決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實現了政府與企業(yè)雙贏的目的。
為有效回購商品房為保障性住房,正安縣引導房地企業(yè)調整或改造原有戶型,直接建成規(guī)范60平方米以下的政府公共租賃住房;選擇城區(qū)已竣工驗收的普通商品住房為棚戶區(qū)改造安置還房房源,根據棚戶區(qū)改造拆遷戶的意愿進行引導和選定;與此同時,新的棚戶區(qū)改造盡量實貨幣化安置。
正安縣尹珍公寓項目負責人對正安縣委、縣政府的“敢為人先”大加贊賞,他說,350套小戶型要是不賣給政府,公司資金運轉將會非常困難?,F在好了,壓在公司頭上的難題解決了,低收人群入住后子女還可就近入學,大家都滿意。
據了解,正安縣自啟動回購商品房為公租房以來,目前共有2800余套商品房納入回購范圍,涉及尹珍公寓、世紀福園、鳳棲尚城、東方雅園、京尊泊景灣等多個樓盤。
“之所以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主要得益于我縣建立了強有力的領導機制,形成了主要領導督促抓、分管領導親自抓、相關部門配合抓、住建部門具體抓的有效格局。”正安縣住建局局長陳其勇說。
通過對社區(qū)低收入居民住房狀況進行調查摸底,正安縣先后出臺了《正安縣廉租住房保障管理暫行辦法》《正安縣人民政府關于引進和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等一系列辦法和制度,完善了保障性住房保障資格審批流程及工作規(guī)程,促進了保障性住房工作的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和長效化。
正安縣樓盤如雨后春筍(胡志剛/攝)
“超前”,是正安縣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貫穿始終的理念。副縣長孟喜說:“我們要求所有工作部門和人員均樹立超前意識,將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緊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在上級項目鎖定后,正安縣馬上辦理項目選址、用地規(guī)劃、土地使用、工程規(guī)劃、環(huán)境評價、施工許可等前期手續(xù),這期間相關部門一路綠燈。如土地使用,常規(guī)程序是將土地先征用,轉為國有土地,再轉為建設用地。這樣一來,時間就拖長了。正安實行行政劃撥,在上級土地指標下達之前,國土部門就為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主動服務,開綠燈,提前辦理完善手續(xù),保證工程進度。
正安縣保障性安居工程始終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 “陽光操作”程序,認真落實項目公示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jiān)理制和責任追究制。在保障對象準入上,堅持三級審核。在保障住房分配入住上,堅持公開房源、公開抽簽,紀委、公證處等部門在分配過程中全程監(jiān)管。在后續(xù)管理上,與社區(qū)、民政積極協調,確保住戶安居樂業(yè),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贏得廣大低收入群體大力支持。
在小區(qū)規(guī)劃上,正安縣堅持保障房小區(qū)建設達到普通商品房以上標準,綠化率達35%以上,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實現項目建設速度、質量、安全、廉潔的有機統一,有效杜絕“豆腐渣”工程,讓安居工程成為放心工程。
正安縣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得到省市住建部門高度重視,遵義、綏陽、鳳岡等縣相繼組員到正安調研,認為采取政府購置商品房用作政府公租房的措施和辦法符合國家政策,順應群眾意愿,是當前解決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的一條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