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穎丹
·臨床研究·
超聲造影與增強CT用于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對照分析
馮穎丹
目的 分析超聲造影與增強CT用于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擇遼寧省凌海市人民醫(yī)院2013-03—2016-02之間收治的41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作為觀察對象(48個病灶),行超聲造影和增強CT檢查。分析不同檢查手段的動脈期、門脈期和延遲期的血流灌注表現(xiàn)。結果 超聲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為87.5%(42/48),增強CT檢查的準確率為89.58%(43/48),兩種手段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應用超聲造影可見,36個病灶呈現(xiàn)快進快出,其中有3個病灶動脈期呈現(xiàn)不均勻增強表現(xiàn)、門脈期快速退出等表現(xiàn);應用增強CT檢查有3個病灶表現(xiàn)出動脈點片狀的強化影,門脈期呈現(xiàn)等密度;此外,兩種方式檢查的動脈期高增強和等增強結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超聲造影與增強CT用于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各自擁有不同的優(yōu)缺點,但是超聲造影能夠實時觀察病灶血流灌注、經濟便捷,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超聲造影;增強CT;原發(fā)性肝癌;影像學診斷;臨床價值
肝癌是世界上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占各類惡性腫瘤的前列。根據統(tǒng)計學資料報道,我國每年有超過20萬人死于肝癌,對人類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很多患者在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已經是晚期,失去手術治療指征,存活期也較短。因此,探討科學可行的原發(fā)性肝癌診斷方式,是提高疾病檢出率、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手段。肝臟超聲指的是通過聲學對比劑,使肝臟組織和血管顯影的檢查手段,隨著超聲影像技術的發(fā)展,通過肝臟超聲檢查能夠清晰地了解肝臟血流狀況以及腫瘤組織的灌注情況。而增強CT具有快速掃描、圖像豐富以及不存在盲區(qū)的特點[1],同樣成為原發(fā)性肝癌診斷最為常見的手段之一。本文對我院41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進行檢查,回顧性分析影像學檢查資料,探討超聲造影和增強CT的臨床價值,現(xiàn)總結方法和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03—2016-02之間收治的41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作為觀察對象(48個病灶),所有患者均通過穿刺活檢或者手術證實。其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齡42~69歲,平均為(56.3±7.2)歲。
1.2 方法
1.2.1 超聲造影檢查 使用本院現(xiàn)有的飛利浦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診斷,將探頭頻率設定在3.0~5.0 MHz之間,協(xié)助患者采取平臥位或者側臥位,使用常規(guī)超聲對腫瘤的數量、直徑大小、回聲、血液供應和邊界狀態(tài)等進行觀察和記錄;隨后使用微氣泡造影劑,在征得患者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注入5 mL質量濃度為0.009 g/mL的氯化鈉溶液,并搖晃均勻。通過患者左肘靜脈注射,隨之繼續(xù)使用5 mL氯化鈉溶液沖管。超聲造影的過程分為3個階段:首先是動脈期,注射造影劑后0~30 s之內;第二階段為門脈期,具體指的是注射造影劑之后31~120 s之間;第三為延遲期,為注射造影劑之后121~360 s之間。將得到的超聲影像資料存儲在儀器內置硬盤中,隨后進行分析;結合病灶3個階段的結果與肝實質的對比,將增強的程度分為高度增強、等增強和低增強。
1.2.2 增強CT掃描 采用醫(yī)院現(xiàn)有的美國GE進口64排螺旋CT掃描儀對患者進行檢查,首先實施向腹部平掃,設定參數為:層厚為5 mm、層間距為0,平掃結束之后使用3 mL/s的速率靜脈注射100 mL碘海醇,注射后25 s為動脈期、60~70 s之內為門脈期、180 s行延遲期掃描。主要觀察指標有平常狀態(tài)下的肝癌病灶數量、密度和邊界情況,同時了解動態(tài)增強掃描下病灶的增強退出情況。所有得到的影像學資料均由放射科室中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兩位醫(yī)師進行分析,出現(xiàn)疑問的情況下統(tǒng)一意見后確定結果。惡性腫瘤的診斷依據為超聲造影或者是增強CT掃描提示動脈期病灶為高密度增強影像,而門脈期或是延遲期增強退出表現(xiàn)出低密度影像。
患者的病理診斷方法:41例患者通過組織穿刺活檢或手術證實,其中39例患者行穿刺活檢,在超聲的引導下開展,選擇不同強度灌注區(qū)域中的組織穿刺。手術之前常規(guī)了解患者的凝血狀態(tài)及肝功能,使用18 G穿刺活檢針進行操作,同樣由兩名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醫(yī)師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記錄。
1.3 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中的相關數據均錄入到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實施數據處理,所有計數資料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比較則通過χ2檢驗,以P<0.05代表不同診斷方式之間的差異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超聲造影和增強CT掃描的診斷準確率分析(表1) 超聲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為87.50%(42/48),增強CT檢查的準確率為89.58%(43/48),兩種手段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超聲造影和增強CT掃描的診斷準確率分析[n(%)]
2.2 超聲造影和增強CT掃描的表現(xiàn)(表2) 應用超聲造影可見,44個病灶在動脈期呈現(xiàn)高增強、4個病灶為等增強,門脈期和延遲期有10個高增強、38個等增強;42個病灶應用增強CT掃描可見動脈期高增強4個、等增強44個,門脈期和延遲期有34個高增強、14個等增強。兩種方式檢查的動脈期高增強和等增強結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表2 超聲造影和增強CT掃描的表現(xiàn)[n(%)]
2.3 48個病灶的超聲造影結果與病理結果 應用超聲造影可見,36個病灶呈現(xiàn)快進快出,其中有3個病灶動脈期呈現(xiàn)不均勻增強表現(xiàn)、門脈期快速退出等表現(xiàn);應用增強CT檢查有3個病灶表現(xiàn)出動脈點片狀的強化影,門脈期呈現(xiàn)等密度。48個病灶中經組織病理學檢查證實為肝細胞肝癌的39個,其中高分化的25個、中分化12個、低分化2個。
根據疾病調查資料,新發(fā)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人數大約為65萬,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肝癌早期并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等到肝區(qū)出現(xiàn)不適、患者自覺難受而就診的時候大多已經到達晚期,自然生存期通常不超過半年[2]。及早診斷和治療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非常重要,探究有效的診斷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螺旋CT的應用對肝臟病變的診斷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通過碘海醇不但能夠檢出肝癌病灶,對其性質進行判斷的準確率也得到明顯的提升。作為一種新穎的非離子造影劑,碘海醇的滲透性低、黏度較小、沒有電荷、不發(fā)生解離[3],人體神經血管對此具有較好的耐受性,病變組織和正常的肝實質之間具有較大的密度差異,顯著提高了CT圖像的結果清晰度。掃描能夠得到肝臟動脈期、穩(wěn)定期和延遲期的結果,獲得豐富的腫瘤內部血流動力學變化的圖像,從而準確反映出血液供應的特征,很大程度上提高肝臟病變組織的早期檢出率。常規(guī)二維超聲在肝癌診斷過程中發(fā)揮出了較為重要的價值,具有經濟快捷、無創(chuàng)、可重復性強的優(yōu)勢,但是對病灶進行定性較為困難。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臨床中發(fā)揮出了更大的作用,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顯示出患者腫瘤內部的血流特征,但是由于早期新生的血管不多、血流的速度相對較慢,顯像結果相對較差,還容易受到患者呼吸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難以對肝癌進行定性診斷[4]。但是隨著超聲影像學手段的革新,造影劑的應用推進了超聲對肝癌的診斷水平。應用特殊的造影劑注入,通過了解動脈期的增強程度能夠較好的反映出腫瘤內部的微血管密度。有國外學者認為[5],腫瘤生長過程中,其生長的速度大于微血管在其中的形成速度。如果此時發(fā)生缺血,則會通過增大血管管徑代償,從而獲得更多的血流供應。使用微米級造影劑注射,其滲透性差,無法自由地穿透血管壁,而是敏感地反映出肝臟局部的病變微血管空間分布狀況,從而實現(xiàn)對病變組織血流灌注的定量分析[6]。尤其是如果肝臟實質內出現(xiàn)異常回聲,但是常規(guī)超聲與彩色多普勒超聲無法確定性質的情況下,更能很好地觀察病灶的血流灌注,從而實現(xiàn)鑒別診斷。
原發(fā)性肝癌癌變早期,病灶組織內沒有明顯的新生血管,主要通過門脈供血,這意味著造影劑會通過門靜脈持續(xù)性注入到腫瘤組織中,這也是造成造影劑慢出的病理基礎,超聲造影表現(xiàn)為門靜脈期或是延遲期有一定程度的增強[7]。所以在動脈早期腫瘤可能出現(xiàn)一過性的輕度增強,但是門脈期延遲期受到血液灌注的影響不會出現(xiàn)消退。再生結節(jié)轉變?yōu)楦渭毎伟┑倪^程中,門靜脈的血液供應越來越少,肝動脈內血流逐漸增加,并成為肝癌組織的主要滋養(yǎng)血管。由于腫瘤的主要供血動脈,常常伴隨有動靜脈短路現(xiàn)象,因此表現(xiàn)出富血供型,造影劑在動脈期快速到達病灶中呈現(xiàn)出高增強的狀態(tài),而門脈期與延遲期則會出現(xiàn)迅速消退、低增強表現(xiàn)。本組中36個病灶存在快進快出的現(xiàn)象,提示分化較差的肝細胞肝癌患者門脈供血較差,異常主動脈為腫瘤的生長供血。應用增強CT掃描的48個病灶中,動脈期高增強的只有4個,分析未顯示的原因在于不同患者肝臟的纖維化程度不一、血液循環(huán)的個體差異也較大。所以動脈期的增強時間不同,且CT掃描還會出現(xiàn)時間“縫隙”,價值受到患者呼吸、早期病灶體積較小、滋養(yǎng)動脈持續(xù)增強的時間較短等因素的影響,最終導致動脈期沒有明顯增強。
總的來說,超聲造影和增強CT掃描對于原發(fā)性肝癌均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但是受到成像原理和病變組織強化過程的影響,表現(xiàn)出不一樣的灌注特點,能夠為診斷提供良好的依據。相比之下,超聲造影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能夠更好的觀察肝臟病灶動脈期強化現(xiàn)象,提高病變的檢出率。但是,臨床中二者聯(lián)合起來對于肝臟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起到良好的互補作用,為疾病診治提供更多的臨床信息。
[1]薛改琴,郭榮榮.超聲造影對增強計算機層析成像肝臟低密度病灶的診斷價值[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1,23(6):396-399.
[2]鹿皎,王興田.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常規(guī)超聲與超聲造影引導下微波消融療效比較[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12,32(11):758-760.
[3]王惠,楊東紅,馬蘇美,等.超聲造影和增強CT對甲胎蛋白陰性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價值[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2,28(4):261-263,266.
[4]葉顯俊,隋秀芳,劉力,等.超聲造影診斷原發(fā)性肝癌術后肝內復發(fā)轉移的價值[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30(2):140-143.
[5]Ryu SW,Bok GH,Jang JY,et al.Clinically useful diagnostic tool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forfocalliver masses:comparison to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Gut&Liver,2014,8(3):292-297.
[6]鐘國成,吳超群,陳青,等.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肝癌的免疫學效應及影像學評估[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4,36(9):709-713.
[7]武金玉,林淑芝,吳薇,等.超聲引導射頻消融治療鄰近肝表面的原發(fā)性肝癌[J].中華腫瘤雜志,2015,37(12):933-937.
2016-05-07)
1005-619X(2016)12-1266-03
10.13517/j.cnki.ccm.2016.12.014
121200 遼寧省凌海市人民醫(yī)院電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