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大鴨梨就向往太空。今年下半年“天宮二號”升空,將標志著我國的空間站計劃取得新進展,也重新點燃了大鴨梨的太空夢。雖然我國的宇宙空間站尚未揭下神秘的面紗,但咱們可以先到國際空間站里探秘,看看這運行在地球上空的“太空之家”里,宇航員們怎么生活——
國際空間站什么樣
國際空間站位于離地面400千米高的軌道上,每92分鐘繞地球一圈。它重419噸,長108.5米,寬72.8米,高20米,面積大約相當于一個標準足球場,可居住空間為388立方米。
那些像翅膀一樣的長方形黑色板塊是太陽能電池,總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能為空間站提供電力。
在空間站里做什么
為什么要建造空間站呢?宇航員們在空間站里主要做些什么?
由于沒有大氣干擾,在空間站里進行天文觀測要比在地球上便利得多,能了解到更多宇宙的奧秘;在對地球的觀測方面,因為有人參與,所以比遙感衛(wèi)星更可靠;再有,空間站里重力幾乎為零,可以開展許多在地球上無法進行的實驗。因此,在空間站里,宇航員們每周要花35小時做各種科學研究,研究領域包括物理、生物、天文、氣象、材料、宇航、醫(yī)學等。
休息時,宇航員們可以下棋、看書、看電影、聽音樂、玩游戲、與家人視頻,也可以耍帥、上網(wǎng)貼太空照片、刷社交賬號……而他們最喜歡做的事,大概就是到穹頂艙看風景啦。穹頂艙有7個窗戶,在這里觀賞地球和太空美景再好不過。
吃喝問題有講究
在一些科幻作品里,宇航員們吃的是從“牙膏筒”里擠出來的糊狀食物。事實上,早期的太空食品的確是這個樣子,此外還有制成小塊以便一口吞下的食品。不過現(xiàn)在太空食品可豐富多了,它們多采用易拉罐包裝,以便加熱。
在失重環(huán)境下,人類的舌頭沒法分泌足夠的唾液,味蕾不夠活躍,所以太空食品都比較“重口味”。
邊吃邊說話在空間站里可是大忌。因為食物碎末容易飛出嘴外,一旦被吸進鼻腔進入氣管,那可就危險了。所以餅干等容易產(chǎn)生碎屑的食品絕對不能碰,只能回地球再吃。
太空中的飲用水跟食品一樣,也是密封包裝的。喝水時,先用一根鉛筆粗的吸管將嘴與容器連起來,然后通過氣泵加以一定的壓力,水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嘴里。但千萬不能用力過猛,否則水擠出后會變成霧狀。
除了主食,補充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也必不可少。以前宇航員們吃的蔬菜幾乎都是靠貨運飛船從地球運來,但去年8月,他們首次吃上了在空間站里種出的生菜。
在太空種植蔬菜意義重大。因為將來載人飛船從地球到火星進行考察,往返需要近3年,所以包括蔬菜在內的很多食品需要在飛船內自行生產(chǎn)。
個人清潔怎么辦
在太空里洗澡既麻煩又有趣,因為水滴會飄浮得到處都是??臻g站的淋浴間內設有一個特別的罩子,宇航員洗澡時要鉆到罩子里,再用噴頭將水輕輕噴到身上。洗完后則現(xiàn)要用真空管吸走身上與周圍的水,再用毛巾擦干身體。洗過澡的廢水會被回收,循環(huán)使用。另外還有一種簡便洗澡法,就是使用浸有清潔液的毛巾擦拭身體。這些清潔液幾乎都是免沖洗的。
通常宇航員會在空間站停留半年以上,需要理發(fā)時就讓同事來幫忙。這時要用到一根類似吸塵器的管子,邊剪邊用它吸走碎發(fā)。
健身很重要,睡覺不簡單
長期失重會導致骨質疏松和肌肉萎縮等問題,所以宇航員在太空中要經(jīng)常鍛煉,通常每天要鍛煉2個小時??臻g站里有自行車、跑步機等健身器械。跑步機上設有繩纜,可以將宇航員拉回傳送帶,以便盡可能地使他們像在地球上一樣運動。
在太空中睡覺不需要床,睡姿也不受限制,站著睡、倒立睡,都可以。但在睡覺前,宇航員要將自己和睡袋固定好,以防睡著后飄到別處。在以前,出于安全考慮,還要求宇航員睡覺時將手臂放在睡袋里。這是因為在失重環(huán)境下睡覺,人會有四肢脫離軀干的感覺(前蘇聯(lián)就曾有宇航員將自己放在睡袋外的手臂當成是向自己飄來的怪物而被嚇醒);此外,睡著后無意識伸展的手臂也可能會觸碰到設備開關,從而引發(fā)事故。
啊呀呀!空間站的生活真實太有趣了。不知等到我國自己的空間站建成后,大鴨梨有沒有機會上天一游。現(xiàn)在遙望著星空的你,想不想成為空間站里的一員呢!如果想,那就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吧!
(資料來源:騰訊網(wǎng) 編譯: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