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中國社會的現(xiàn)代化轉型,正在“倒逼”教育公共服務轉型、升級。
綜合改革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領域的主題詞。它表明:進入“深水區(qū)”的教育改革,已非“單兵突破”所能奏效,而需進行政府、學校、學生、家長、社會和市場等各個方面系統(tǒng)性的政策考量和制度設計。
作為涉及千家萬戶的教育,價值立場是綜合改革的靈魂。近年來,北京市鮮明地提出“教育民生觀”,把群眾的利益、孩子的成長放在教育改革的正中央。
在這一核心價值理念的引領下,他們以動棋盤的氣魄重新配置教育資源、鐵腕治理“擇校熱”、強力校正中考中招“指揮棒”導向、大手筆推進開放辦學等,首都教育新生態(tài)正在形成。
這一鮮明的“人民中心”導向的教育改革,對區(qū)域教育今后的發(fā)展路徑具有風向標的意義。
一段時間以來,基礎教育的急功近利曾一度達到極致,使得學校教育成為“虛擬商品”,分數(shù)成為“硬通貨”,原本屬于國家公共服務的領域變?yōu)槭袌鼋粨Q領域,教育求真、向善、尚美的價值難以彰顯。
人民至上,“把學生放在正中央”,教育公共政策從效率導向轉到均衡導向、生態(tài)導向,就是時代必然;從“見分不見人”的教育模式轉到發(fā)掘、保護、發(fā)展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提供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讓每個學生健康、強大地成長,就成為學校的自覺。
解讀北京的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讓我們對未來教育生態(tài)充滿想象,對未來學校充滿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