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山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沙土鎮(zhèn)康集小學
課堂生長:把課文“拉近又推遠”
董雪山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沙土鎮(zhèn)康集小學
學習《輪椅上的霍金》,應該引領孩子們在課文之外欣賞霍金,就是“生長的力量”,就是“推遠了看”。好的語文學習就是要把“‘有形’的語文訓練寓于‘無形’的生活實踐之中,要讓學生在看似‘無為’的活動中達到提升語文素養(yǎng)‘有為’之目標?!比绱?,課堂才會“天光云影共徘徊”;如此,孩子們才會“千樹萬樹梨花開”。
拓展;填補空白;推遠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輪椅上的霍金》,體現(xiàn)了霍金身殘志堅的高貴品質。解讀此文,不論是哪個老師,都繞不過最后一段話: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面對這個結尾,很多老師都離不開這樣的拓展:我們知道哪些身殘志不殘的名人?面對此問,中國的張海迪、史鐵生、鄭智化,外國的海倫·凱勒、貝多芬等紛紛“登臺亮相”……
但是,看多了更多這樣的課堂,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拓展盡管能夠給課堂一種新的索引、新的發(fā)現(xiàn)和新的延伸,但卻缺乏一種“魔法”——一種能夠深層喚醒孩子們想象力、頓悟力和遷移力的“魔法”。那么,如何拓展此文呢?竊以為,既“推遠”又“拉近”,應該成為教師教學此文的一個重要的視點。
反復細細地讀,慢慢地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在文中僅僅寫霍金失去了雙腿和說話功能,并沒有具體寫霍金失去這些后不能干什么,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間,而這恰恰給予了孩子們將目光和思維“拉近”的契機:霍金究竟不能干什么?
以下是一段教學片斷:
師:(出示女記者的話:霍金先生,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命運究竟讓霍金失去了什么?請結合課文第3自然段默讀思考。
(學生默讀,交流得出:命運讓霍金雙腿癱瘓、剝奪了他的說話功能、身體徹底變形)
師:命運讓霍金雙腿癱瘓、剝奪了他的說話功能、讓他身體徹底變形,這究竟意味著什么?(接著出示兩組句式)
句式一:命運讓霍金雙腿癱瘓,他不能________,不能_________……
句式二:命運讓霍金失去說話的功能,他不能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
師:請選擇其中的一組句子來說一說。
(學生紛紛發(fā)言)
生1:命運讓霍金雙腿癱瘓,他不能在綠油油的操場上盡情馳騁,不能在大自然中自由行走……
生2:命運讓霍金雙腿癱瘓,他不能在田野中盡情追逐蝴蝶奔跑,不能再和其他孩子一道玩山游水……
生3:命運剝奪了霍金的說話功能,他不能在家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愛意,不能在朋友面前暢談自己的思想和創(chuàng)意……
生4:命運剝奪了霍金的說話功能,他不能在所感恩的人面前說個“謝”字,不能在所愛的人面前說出“愛”字……
師:的確,霍金的命運實在是太殘酷了,他失去的太多太多了,但是,他自己卻認為他還能干的事情卻又很多很多。(出示霍金的話,引導體味)
……
至此,孩子們從中發(fā)現(xiàn):原來霍金的身體殘廢之后不能干的事情居然有如此之多,霍金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引領學生在這樣的“拉近”中,必將進一步在這樣的生成性問題處揣摩、比較和開掘。這種已經(jīng)帶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色彩,是一種站在當下立場但鏈接古今的教學策略,是符合語文教學特點的“教學解讀”。[1]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奔热皇抢樱@就意味著要充分挖掘“例子”的可能性,或有多重延伸,或有枝狀發(fā)散,或有“拉近又推遠”。就《輪椅上的霍金》而言,文中內(nèi)容實際與孩子們的現(xiàn)實生活距離較大,沒有切膚之感,不少學生的感悟往往滯留在表面。怎么辦?竊以為,采用了填補文本空白的方式,抓住空白,提供句式及畫面,讓學生展開想象,是一條不錯的路子:命運讓霍金雙腿癱瘓,他不能怎樣?讓他失去說話的功能,他不能怎樣……如此,孩子們的思維必將被激活,孩子們的眼在洞開,心在敞開,思維在延伸。
當然,如果師生僅僅停留在“霍金癱瘓后不能干什么”的探討中,如果教學只是走到這一步,顯然,對于文本的理解還停留在顯性層面。所謂的“品評”和“鑒賞”,還應當讓學生把課文“推遠”了看,學會在課文之外反復揣摩和反芻。比如,“盡管霍金失去了走路和說話的功能,但他能干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并且比常人干得更好!”
且看以下一段教學片斷:
1.結合自己的理解,請仿照課文原句發(fā)揮想象,填補空白。
我的眼睛還能觀察,我觀察到了__________。
我的耳朵還能聽音,我聽到了__________。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正在思考__________。
對了,我還有一顆堅強的心,一顆善良的心,一顆__________的心,一顆__________的心……
2.讀讀寫寫霍金授獎頒獎詞:“一把輪椅、一臺電腦、一個姿勢是他標志性的形象。憑著頑強的意志,他戰(zhàn)勝了病魔,創(chuàng)造了奇跡。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人是可以向命運挑戰(zhàn)的?!?/p>
3.霍金的魅力不僅在于__________,更因為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深深地感動了大眾,他真是一個__________的科學家。像他一樣而身殘志堅,取得杰出成就的還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這樣的拓展,無疑使教學有額外的收獲和另類的驚喜。在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應當是一個優(yōu)秀的牧羊人,一定要把學生引領到“水草茂盛充沛”的地方,盡可能地把孩子們喂養(yǎng)地更飽,并且其思維、心靈和情感也得到了多重滋養(yǎng)。
盧梭說,“教育即生長”,就《輪椅上的霍金》而言,引領孩子們在課文之外欣賞霍金,就是“生長的力量”,就是“推遠了看”。好的語文學習就是要把“‘有形’的語文訓練寓于‘無形’的生活實踐之中,要讓學生在看似‘無為’的活動中達到提升語文素養(yǎng)‘有為’之目標。”[2]如此,課堂才會“天光云影共徘徊”;如此,孩子們才會“千樹萬樹梨花開”。
[1]李鎮(zhèn)西.得失寸心知[J].教師月刊,2015,(4):024
[2]趙克明.為語文教育“喊魂”[J].教師博覽,2016,(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