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瓊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153-02
英語教學要鼓勵學生通過積極的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fā)現(xiàn)和主動實踐等學習方式,形成具有中學生特點的英語學習過程與方法。怎樣的英語教學方式符合中學生的特點,怎樣的授課方式能達到最佳的效果,等等。在有限的40分鐘之內(nèi),如何抓住學生的胃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成為了英語老師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只有興趣被激活,后面的各項教學任務才能有效地進行,也才能達到理想的課堂學習效果。
1.課堂導入重要性及遵循原則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教師把學生引入興趣大門的開始,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欲望的重要一步,使學生更快從課間活動的余興中轉(zhuǎn)換到新的英語思維和學習的狀態(tài)中的調(diào)節(jié)劑。一堂課的有效導入能為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保證各項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提高教師的課堂授課效果和學生聽課效率。因此,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是一個關乎整堂課成敗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
既然課堂導入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那么導入的內(nèi)容就必須得符合學生的胃口,要求具有教強的趣味性。課堂導入是為后面的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做鋪墊,那么導入的內(nèi)容就得跟后面的內(nèi)容能自然銜接,具有良好的導向性。
2.課堂教學導入方法及課堂實踐
2.1 利用圖片,卡片導入。用具體的實物、簡筆畫、照片等方法導入教學能迅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抓牢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及時自然過渡到課文內(nèi)容。例如:在教授完七年級上Unit1后,我布置學生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制作個人ID card.目的是為了導入 Unit2 This is my sister 做準備的。正是授課前,我先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集中了他們的注意力,再以Is this / that your card, Sn ? 本單元的重點句型提問學生,學生出乎意料地用了Yes, it is. / No, it isn't 來回答我的提問。我再要求生生合作,互相提問。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新課內(nèi)容。而在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 這個單元中,以學生七年級春游的照片導入,讓他們瞬時回憶起了往日的美好時光并很自然地用目標語言進行操練。在教授七年級下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 則采用了簡筆畫來導入。
2.2 音樂渲染,創(chuàng)造情境導入。上課之前,給學生播放與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歌曲,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氣氛,并利用歌曲內(nèi)容來導入新課。例如,我在講"現(xiàn)在進行時"的時態(tài)的時候,我就選用了含有"現(xiàn)在進行時"時態(tài)的《Are you sleeping》這首歌曲。歌詞簡單,曲調(diào)激揚。學生們一聽到這樣簡單的歌曲,自然而然地就跟著唱了起來。這既調(diào)節(jié)了氣氛,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對要上的新課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啟下作用。
2.3 游戲?qū)?。教師在課前充分利用教材內(nèi)容, 組織生動有趣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教學游戲中體會英語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教授數(shù)字時, 我就讓學生玩逢6或6的倍數(shù)拍桌子的游戲。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活了,后面的教學活動進行的相當順利,教學效果也很不錯。當然,游戲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是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豐富教學情境又能讓學生學到知識為目的的,不能單純地為了游戲而游戲。因此,游戲要有一定知識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2.4 會話導入。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自由談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學習目標中來。這種導入是英語教師普遍采用的方式。例如,在教授八年級下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單元,為了能夠讓學生體會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區(qū)別。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方式: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1: It's Friday.
T: What did S1 say ?
Ss: He said it was Friday.
T: What are you doing now?
S2: I am having class.
T: What did S2 say ?
Ss: He said he was having class.
T: So tomorrow is weekend. We are fre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S3: I a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mparents.
T: What did S3 say ?
Ss: He said he was going to visit my grandmparents.
" It's Friday." ——→ He said it was Friday.
"I'm having class." ——→ He said I was having class.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mparents." ——→
He said I was going to visit my grandmparents.
就這樣,配著板書,本單元的重要內(nèi)容就在師生的自然交談中被呈現(xiàn)出來。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很自然地進行下去了。
2.5 復習討論導入。復習導入是指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讓學生復習前面所學過的知識或與本課有關的語言點及知識點。依靠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導入新課,對新舊知識能起到很好的銜接作用。在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時,我先以練習題的方式檢測學生第一課時所學知識點,再以當中的最后一道題來導入新內(nèi)容。
1.If there _____(be) no war, the world _________ (be) a better place.
2. If I _______ (like) the doll, I _______ (buy) it.
3. We _______ (go) to Beijing if the weather_______(be) fine.
4. They _______ (be) late if they _______ (walk) to school.
5. If he ________ (watch) TV every night, he _________(fail) the exam.
6. If it ______(rain) tomorrow, we __________ (not have) a school trip.
7. I _____(be) happy if you ____________ (not leave).
8. He ________ (ride) a bike there if it ___________ (not rain).
9.Tom will buy a new car if he____(have)money.
T: From it, we know Tom will buy a new car if he has money. Then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a lot of money?
Sn: …………
…………
這樣的導入方式更適用于單元內(nèi)的課課之間的教學。
2.6 動態(tài)生成導入。這樣的導入沒有預料性,但一旦有這樣的契機,導入會非常順利,學生注意力能被馬上吸引。這樣的導入很隨機,教師要有很好的應變能力。
2.7 實際內(nèi)容導入。新目標這套教材貼近學生生活,書中所采用的內(nèi)容跟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關,找到教材與現(xiàn)實社會的結合點更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在大學實習階段,教授The silver screen 單元時,我就以班級開拍電影為導入的線索,每堂課以選導演(關于張藝謀和斯皮爾伯格的兩篇閱讀文章),選演員(聽說課),最終確定拍攝方案等方式組織教學。做到了單元一大導,每課一小導的連貫導入模式。
在教授八年級下Unit 5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這個單元時,我結合了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這個社會熱點來實施課前導入。
3.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得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堂課效率的高低。不同年級的教材,不同年齡的學生,不同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用不同的導入方法與之相匹配。在實際教學中,如果能夠?qū)嵺`這6種導入方法,相信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達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