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慧娥
(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教學部,福建 漳州 363000)
?
從漳州市第七屆農運會跳繩比賽看跳繩的發(fā)展
戴慧娥
(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教學部,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法、現場觀察與訪談法、數據分析法,對漳州市第七屆農民運動會跳繩比賽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基層跳繩運動開展狀況,分析影響跳繩運動的因素,提出改革措施,旨在促進漳州地區(qū)跳繩運動比賽的普及與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農運會;跳繩比賽;調查分析;發(fā)展
跳繩在中國源遠流長,至今已具有上千年悠久的歷史,唐宋明清都有記載。跳繩運動原屬于庭院游戲類,后發(fā)展成民間競技運動。作為我國民族文化體育項目,跳繩運動早在南北朝時期已出現了。在隋唐時期跳繩被稱為“透索”,到明代被稱為“跳白索”,清朝時期又被稱為“繩飛”,到民國以后才被稱為“跳繩”。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跳繩的健身作用也不斷被發(fā)掘出來,人們對于跳繩運動有了全新的認識。跳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健身效果突出。作為一種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方式,跳繩運動簡便易行,不受場地限制,讓參與者隨時隨地都可以投入到健身中,又能達到健身效果,很受老百姓的歡迎??偠灾?,跳繩運動能有效鍛煉個人的反應和耐力,有助于保持人體體態(tài)健美和協(xié)調性,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對心肺系統(tǒng)等各種臟器、協(xié)調性、姿態(tài)、減肥等都有很大的幫助,是一項老少皆宜的全身性有氧健身運動。
為貫徹國務院發(fā)布的《全民健身計劃》,促進全社會的和諧發(fā)展,進一步發(fā)展全民的健身事業(y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強體育強國進程,推動全民健身工作的開展,并為選拔參加福建省第八屆農運會的人才,漳州市第七屆農民運動會(四年一屆)跳繩比賽于2014年10月在長泰縣少體校舉行。本屆跳繩比賽競賽規(guī)程詳細,裁判組織到位,更有曾經擔任過省農運會跳繩比賽的經驗豐富教練、裁判員參與。裁判隊伍主要由市區(qū)高校體育教師擔任,以及部分中學體育教師、少體校教練,充分體現裁判工作的公平公正。
本屆比賽由漳州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泰縣人民政府協(xié)辦,充分體現漳州市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的精神,是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重要舉措的平臺。
1.1研究對象
以漳州市近三屆農運會跳繩比賽為研究對象,了解基層跳繩比賽成績與省農運會成績對比,在項目設置有何不足,就漳州跳繩運動的發(fā)展提出看法。 漳州市第五屆農運會跳繩比賽在漳州體訓基地舉行,第六屆在龍海市龍佳山莊舉行,第七屆在長泰縣少體校。從最近三屆農運會跳繩比賽來看,每一屆的比賽規(guī)模都超過上一屆,競賽組織也更為完善,競賽水平不斷提高。可見我市的跳繩比賽已經逐步走向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利用各種文獻數據檢索查閱有關影響跳繩運動發(fā)展的文章,收集近年跳繩比賽成績資料。
1.2.2現場訪談法
采取現場采訪與個別回訪的方式對各地區(qū)體育管理人員、參賽選手、現場觀眾等進行相關問題訪談。
1.2.3數據分析法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本屆市農運會跳繩比賽成績與近三屆省農運會跳繩比賽成績對比分析
2011年在三明舉辦的福建省第七屆農民運動會跳繩比賽中,漳州代表隊雖然獲得團體總分第五名,但從各個單項比賽成績來看,離各項目最好成績(見表1)還有一定的差距。男子30秒間隔交叉單搖漳州代表隊獲得第一名,30秒混雙、1分鐘集體跳、3分鐘10人“8”字跳三個項目漳州代表隊均獲得第二名,與當年省賽最好成績較為接近。女子組的成績與最好成績還是有明顯差距的。
表1 福建省第七屆農民運動會跳繩比賽成績匯總
本屆市農運會跳繩比賽的成績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漳州跳繩競技水平的高低。從比賽成績分析(見表2),本屆市農運會跳繩比賽個別項目成績與第七屆省農運會成績差距明顯,說明競技水平提升空間大,尤其是女性??梢酝ㄟ^加強交流、規(guī)范比賽、強化訓練等方法提升運動員的競技水平。
表2 漳州市第七屆農民運動會跳繩比賽(2014年10月)成績匯總
2.2本屆參賽運動員年齡狀況分析
本屆農運會跳繩比賽參賽隊伍完整,涵蓋了各個縣、地級市、區(qū)等,參賽隊員由不同年齡段組成,88名運動員年齡跨度大,最小13周歲、最大45周歲(見表3),參賽運動員平均年齡是男26.09歲,女28.71歲,東山代表隊平均年齡最大,男39.25歲,女41.25歲;華安代表隊平均年齡最小,男21歲,女15.25歲(見圖1)。本屆比賽運動員覆蓋面廣,跨度大,體現跳繩運動適合各個年齡與階層人員的參與,不同層次的參賽人員從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參賽單位和參賽隊員的積極性,并為創(chuàng)造最好成績打下基礎。
表3 參賽隊員年齡分布情況
2.3本屆各參賽隊賽前準備分析
經過調查,在這幾屆農運會跳繩比賽中,成績較好的幾個隊伍長泰、龍海、華安等單位,都對比賽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從收到競賽規(guī)程后,各單位都指定文體局領導作為跳繩比賽的總負責人,制定跳繩比賽方案、參賽選手的選拔與集訓、競賽進程的具體安排,有條不紊的開展賽前準備工作。精挑細選,保證能夠選拔出優(yōu)秀選手,下發(fā)通知,對運動員進行逐級篩選,確保選手質量。集中時間、統(tǒng)一訓練,各單位都制定訓練方案模擬比賽環(huán)境,克服天氣炎熱、環(huán)境不適等各種不利因素的干擾,為取得優(yōu)異成績,在人財物等方面都給予最大支持。
從現場的訪問,了解各隊伍的組隊及運動員的選拔情況,選材沒有深入了解運動員的基本情況教練員水平受到限制,對跳繩運動的學習途徑較為單一,只是利用以前學過的技術進行教學、或者利用網絡進行簡單的學習,沒有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培訓。教練員缺乏主觀上學習精神。運動員學習過程中,年輕隊員在學習的時間、精力和積極性都比年長者高。體現基層隊伍選拔運動員偶然性較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區(qū)域性,訓練過程隨意性較為明顯。
圖1 各參賽隊伍平均年齡分布圖
2.4成績分布不均勻
體現各隊訓練水平的差異(見表4)。從近幾年比賽成績看,各項目成績略有提高,但是與福建省的最好成績比還有一定差距,說明訓練有待提高。
從比賽結果看,成績分布不均,各隊差異性較大。主要表現在個別單位重視不夠,由于都是業(yè)余訓練,沒有合理安排好訓練與工作時間,很難按照計劃進行有規(guī)律的系統(tǒng)訓練。
訓練缺乏科學性沒有系統(tǒng)長遠考慮,個別單位平時沒有廣泛開展跳繩活動,缺乏跳繩項目的基礎選手,等到競賽規(guī)程下來,臨時組隊,訓練時間短,比賽效果不理想。
表4 團體總分前六名得分情況
結合圖1和表4得知,從男子個人項目看來,20~25歲為中堅力量,得分多,薌城、東山及詔安代表隊平均年齡在30歲甚至是35歲以上,年齡偏大,體力明顯不夠。集體項目關鍵是“穩(wěn)”“準”“快”,年輕不一定有優(yōu)勢。平均年齡在25~30歲的代表隊得分多,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心理更成熟、穩(wěn)重,更有優(yōu)勢。而華安、南靖代表隊整體年齡偏小,心智不成熟、比較急躁、容易失誤。
農民是我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中一個十分龐大的群體。整體來說,當前我國的農民健身狀況令人擔憂。據2001年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結果表明:我國16歲以上的城鎮(zhèn)體育人口比例為28.9%,而農村只占人口總數的12.4%。城鎮(zhèn)居民有50.8%的人一年參與過一次或一次以上體育活動,而農村沒有參加過體育活動的人口達到74%[1]。農民的健身活動,不僅是全民健身的根基所在,農民健身的需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農村經濟的改善,將不斷地提高和得到滿足,如此將極大地促成全民健身的普及,同時也將豐富全民健身的活動內容與活動方式。
3.1加大政策引導力度,保障制度要跟上,擴大選材面、廣泛選材
要使跳繩運動比賽,得到良性發(fā)展,就必須全方位抓好輿論宣傳發(fā)動,擴大社會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加強輿論宣傳必須堅持將宣傳工作擺上重要位置,每年的年度計劃中都對宣傳工作做出專門部署。努力營造全民積極參與跳繩運動的熱潮。結合福建省乃至全國跳繩開展的實際狀況,合理設置比賽項目及內容,適當加大各種級別的比賽密度。
3.2分年齡層次、分項目
人體是一個活體,有生長與發(fā)展的現象,也有老化與功能減退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生理機能有退化發(fā)生,身體運動能力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一般在25~30歲之間,肌力達到最大值。隨著年齡的增加肌力會逐漸下降,30歲以后肌力每十年下降約5%。30秒單搖突出速度,3分鐘單搖在速度的基礎上側重耐力,而30秒雙搖傾向于突出靈活運用身體力量,明顯不適合年齡大的人。年齡的差異、體力的差別,影響到運動能力的不同,應根據年齡段分組、分項目比賽,才能更好調動不同年齡段的人參與的積極性。
3.3增加花樣跳繩元素、增強比賽的觀賞性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定期舉辦全國性農民運動會的國家,從1988年至今,每四年舉辦一屆,共舉辦了7屆,分別在北京、湖北孝感、上海、四川綿陽、江西宜春、福建泉州和河南南陽舉行?;淤悩O具觀賞性。初設花樣賽關鍵在于正確引導入門,建議循序漸進,逐步推廣??梢詮囊?guī)定動作開始普及,逐漸過渡到自由式的比賽。2012年在河南南陽舉辦的第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中花樣跳繩就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參賽[2]。當前的比賽項目設置缺乏特色,可以增加交互繩項目,增設花樣賽和表演賽?;犹K極具觀賞性。初設花樣賽關鍵在于正確引導入門,建議循序漸進,再逐步進行推廣??梢韵葟囊?guī)定動作開始普及,再逐漸過渡到自由式的花樣比賽。
3.4加強跳繩教練隊伍培訓,選派農民體育骨干外出培訓
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教練員業(yè)務水平,以各縣區(qū)單位為依托,成立跳繩組織,不定期舉行教學觀摩比賽,學術交流活動。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把教練員和隊員送到外面進行培訓學習,請優(yōu)秀教練員講課和組織短期培訓,擴大教練員與隊員的知識面,提高教練員帶隊訓練的質量,考慮引進專業(yè)教練員,加強師資隊伍管理,提高教練隊伍的訓練水平。
3.5成立跳繩協(xié)會、俱樂部
加快建立、健全和完善農村體育組織網絡,各地級市、區(qū)、縣乃至鄉(xiāng)鎮(zhèn)成立跳繩協(xié)會、體育俱樂部以及體育輔導站,充分發(fā)揮協(xié)會、俱樂部和輔導站的公共力量,注意發(fā)現和培養(yǎng)體育積極分子,挖掘、組織、選拔人才。以農村體育積極分子(復員退伍軍人,高、初中畢業(yè)回鄉(xiāng)青年)為骨干力量,推動農村體育發(fā)展。充分利用社會人力資源,建立志愿者機制;建立體育場地和設施資源共享機制;引進保險機制;開展特色運動項目;加強俱樂部之間、俱樂部與社會的聯系,共同成立聯合性的社會組織,自行開展體育競賽、參觀、學習等活動,促進俱樂部之間、成員與社會之間的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3]。
3.6充分利用體育節(jié)、健身日,開展跳繩活動
農民健身活動的方式主要是娛樂性、競技性、群體性、節(jié)氣性。應充分利用體育節(jié)、健身日,舉辦有影響、有規(guī)模的農民體育活動,吸引廣大農民群眾加入到全民健身活動中來,進一步推進“億萬農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與體委、體育局聯合在“全民健身日”期間開展各種比賽,大大提高了基層農民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熱情。
參考文獻:
[1]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調查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2]韓耀剛.陽光體育運動中跳繩比賽項目設置的研究[J].體育時空,2013(1):21-22.
[3]李相如,蘇明理.全民健身導論[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季 平)
To Judge the Development of Rope-skipping in Zhangzhou from Rope-skipping in Peasants Games
DAI Hui-e
(Basic Teaching Department,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 363000,China)
Abstract:By means of documentary,on-site inspection and interview and data-analysis,this paper inspects and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of rope-skipping in The 7thZhangzhou Peasant Games,and tries to learn about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ope-skipping,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entioned sport,and to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with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rope-skipping and then further advancing the continuous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this sport in local area.
Key words:Peasant Games;rope-skipping;investigation and analyses;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G8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417(2016)02-0066-05
doi: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6.02.0013
收稿日期:2016-03-28
作者簡介:戴慧娥(1976—),女,福建南靖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及研究。